【BT專訪】美國已啟動減息週期,香港有主要銀行跟減,對香港樓市無疑是好消息。不過,目前市道仍不算完全復甦,到底香港樓價幾時才有起色,減息帶來的影響又是否足以讓樓市出現反彈?
戴德梁行香港估價及顧問服務部高級董事黎劍明接受《香港財經時報》訪問時表示,今年第四季為關鍵期,預期雖然今年全年樓價仍會有累積跌幅,但對明年上半年感樂觀,料出現約1成升幅,同時為買家分析目前市況,帶來4個買樓置業上車貼士。
減息影響不及年初撤辣效應
過去三年,香港樓市處於一個相對高息環境。市場對減息憧憬已久,最後千呼萬喚始出來,美國聯儲局於9月18日宣佈減息0.5厘,而香港也立刻跟減0.25厘。但是,若回顧減息當週的週末二手成交情況,發現估價及詢價量較早一至兩週沒有上升、或較前兩週為低,可見這次減息的效應沒有當初撤辣時那麼明顯。
二手市場陷入膠著?
黎劍明表示,以上情況屬預期之內。「現時二手市場的買賣雙方都相當冷靜,其中一個原因是此刻香港息口仍高;此外發展商近期『磨拳擦掌』,於各個區份如啟德、中半山都有全新盤即將推出,且開價大多保守,沒有溢價,甚至與同區二手售價接近或更低。供應增多而價格下降的環境下,買家大多抱持觀望情緒。」
年內市道微升後再回落
政府自年初以來推出多項提振樓市的措施,包括於2月底全面撤辣、其後又陸續放寬按揭和取消壓測等等,令成交量在當時大升,短期樓價亦見升約3%至4%,然而近月一二手成交量已回落至4,000宗以下,相較今年3至4月跌近一半。
黎劍明指出,這是因為撤辣效應刺激樓市、推高成交量,從而令樓價見升,但當買家意識到息口仍高,且市場預期減息將近,交投量便下滑,亦導至樓價回調,整體樓價年內至今已累跌約6%。
對樓市造成壓力的3大因素
雖然減息對樓市未有即時而顯著的正面影響,但黎劍明相信,美國已踏出減息第一步的情況下,將對整體經濟有提振作用,減息對樓市的影響將會在中長期顯現。他解釋,現時香港樓市主要受3大因素籠罩而受壓:
- 息口仍目對較高,目前封頂息率近4厘,對買家而言利息負擔大
- 供應高企,發展商於各區仍存有約35,000伙現樓貨尾單位,且多採取「先量後價」的賣樓策略,使樓價無法大升
- 銀主盤宗數上升,估價宗數由過去每月一兩宗變成每週皆有,目前約300宗的數量創下近20年來新高,而礙於銀行估價手續及法律程序需時,此數字可能仍有滯後,預期未來數月的銀主盤宗數不會大跌
第四季為關鍵時刻
他指出,上述因素令市場對樓市信心減弱,要令市民重拾信心,便要守住價格不大跌。隨著美國啟動減息周期,市場關注未來息口走勢,因地緣政治及經濟環境等因素,美國有較大機會繼續減息,為了收窄息差,可預期港銀將跟隨減息。
今年第四季的成交情況將成為關鍵觀察期,若成交量由現時約三、四千宗重返至約5,000至6,000宗水平,樓市便算出現「轉向」。
今年私宅成交有望突破過去兩年紀錄
具體成交情況方面,黎劍明稱,今年至今樓花成交量不足1.1萬宗,較過去10年平均維持約16,000至20,000宗的水平有顯著差距;一二手私宅整體交投量至8月尾則錄得約3.5萬宗,數字亦算低。
但減息步伐展開後,他預期整體私宅交投在今年餘下的4個月有機會突破5萬宗,超越2023年4.3萬宗及2022年的4.5萬宗,回升幅度約15%至16%,惟暫未見有因素可支持樓價於年內大升。
支持因素:人才入境
近期政府銳意推動人才計劃,不少內地及海外人才來港,市場有不少聲音憧憬「新香港人」成為樓市生力軍。但黎劍明就認為,有關因素未必能在短期為香港樓市帶來顯著的影響,主要原因是,新入境人士需時適應,多數人選擇租樓而非買樓,其工作及生活狀況未穩定時,亦難以銀行借貸供樓。
「確實有新香港人入市,但數量佔比不算多。新來港人士多數是年紀適合建立新家庭的人士,對住宅的需求也會慢慢浮現,但對樓市的影響可能要在兩三年後才能體現。」
支持因素:資金回流
另一邊廂,政府於東南亞、中東等地區舉行招商活動,與內地企業聯繫也日益緊密,可見政府有意改善整體經濟,對香港樓市而言也是利好消息,一兩年內有望好轉。
不過他亦指:「樓市在短期內始終難以有180度轉彎,目前移民政策只允許來港人士購買商用物業,但其近年的跌幅比住宅物業還要大,對他們來說,並沒有太多買商業樓的誘因。」
再推房策吸引資金流入?
政府將於10月公佈新一份《施政報告》,市場關心當中會否推出較為吸引的房屋政策,令資金流入香港樓市?
黎劍明說,設置入市條件對樓市整體平衡可能並沒有太大幫助:「譬如我舉例,政府規定來港人士要購買1,000平方呎以上,或樓價1,000萬元以上的單位」。需知道,這類單位不是年輕上車客的首選,但事實是,樓市卻以這類需求為主。「所以對於整體香港樓市是不會有影響,但是有一個支持作用在。」
租金樓價背馳
過去兩年,香港樓價下滑,租金卻呈現背馳之勢,節節向上。黎劍明解釋,這是由於2010年代,政府不斷「加辣」,辣招稅高達十幾厘,壓抑長線投資客入市,而過去這三四年環境因素轉差,更使其入市步伐放慢,租盤供應量因而減少。
此外,通關後大量學生和專才來港,相比買樓,租樓才是他們的第一選擇,需求大增之下,租金便屢創新高。
短期走勢仍向上 未來漸趨平穩
高息時期,投資客寧願將資金投放至銀行定存。現時租金回報率有所上升,惟仍低於銀行利率。黎劍明說,今時今日樓價與高峰期相比,已回調約27%。
「投資客也會自己計數,樓價回調確實吸引,現時市場租金回報率大約是3至3.5厘,部份新界區細銀碼樓去到4厘,也有一些smart inverstor開始入市,只是數量不算多。所以還要看第四季走勢,當價格穩定,租金向上,我覺得會有更多投資客出來(入市)。」
經濟現曙光 長期利好樓市
黎劍明對第四季交投經濟走向較為樂觀,他表示,出口情況有改善,上月政府數據顯示出入口情況較預期中好,「都覺得少少欣喜,是好的現象。雖然美國態度厚硬,沒有保證一定再減息,但地緣政治因素導致減息的條件仍大於不減。香港也有較大機會跟減,因銀行也想做生意,中小企借貸出現壓力,若然高息情況持續,不少公司會撐不住,減息是讓它們有更大的生存空間。從現時出入口情況,可以說見到少少曙光,是一個明燈。」
政策推動樓價回穩平衡
美元若走弱,在聯繫匯率制度下會否帶動港元變弱?黎劍明就認為,政府或可探討以一籃子掛鈎的方式取得平衡,如歐羅、人民幣等等,不必唯一依賴美元;不過,料有關因素仍對樓市負面影響不大:「減息週期開始,對樓市是利好消息,市場有感覺最黑暗、最悲慘的時期已過去,利好仍大於利淡。」
重整公私營房屋配比
近年,政府重整公私營房屋配比,又重新開始啟動新建居屋。在居屋無新供應的10年間,私人細價樓跑贏大市,原因就是上車困難,銀碼小的細單位自然成為眾多上車客的最佳選擇,私人住宅樓價因而彈起;但政府現時公營供應量充足,慢慢推出,可以令市況回穩至平衡狀況。
樓市循理快將進入回調
問被到對未來樓市走勢的預期,黎劍明坦言,「我沒有水晶球,只能睇數據。縱觀多年數據,八、九十年代的樓市大概以10年為一個cycle(循環),而去到千禧年代,開始變成5年、7年,2015年以後甚至變成約3年一個循環。在市場觀察20多年的經驗,樓價調節接近3成,幾乎可以肯定已經短暫觸底,之後開始回升。基數跌了那麼多,只要市場穩定下來,都有機會回升5%至10%。」
今年全年看跌5%
他續指,看好明年樓價多於今年,今年仍然希望第四季可以希望穩定下來,預計全年樓價跌5%左右。「11月有機會是穩定期,接下來發展商有幾個新盤推出,我覺得有機會一次買清,因為伙數不是太多,價格也挺吸引。如果新盤銷情暢順,可能是市場已經放出一個新的訊息,樓價已經掂底了。明年有機會再減多兩至三次息的話,香港減多一釐或以上,便正式可以宣佈會復甦,不過這個是不會在很短時間內發生,可能需要半年時間。」
2025上半年樓價樂觀看升1成
黎劍明對2025年預期較為樂觀,「上半年有機會增長到10%以內,有機會增長到也不奇怪。我們自己本身看這麼多年數據和行情,信心還是比較大。」
至於租金方面,也料繼續向上,他說:「以往租金是在7、8月旺季開始上升,但今年卻由5、6月已開始升,因為人們已經知道樓盤不夠,他們預租預付長期的租金,而第四季或明年初亦有很多新樓入伙,吸納速度非常快,預計租金大約有3%的上升空間。」
買樓上車要注意4點
對於有意入市的準買家,黎劍明認為,最重要視乎自身情況及需要:
- 最緊要看自己的工作是否長遠、薪金穩不穩定;
- 要找銀行的樓按貸款專業服務,他們會幫潛在的業主、買家計算收入、供款能力,以買的銀碼去到多少,不要貿然以為買到心頭好,結果供不起,只能撻訂收場。
- 現時選擇多,「睇多少少,做多少少功課,現時是買家市場,不要在短時間內決定便衝下去。現在貨源這麼多,自用當然要選擇最適合自己的樓,所以我說這是一個時機。」
- 可以大膽還價,因現時仍算相對高息的環境,過去兩三年有業主甚至「未必守到」,議價空間較大,仍由買家主導。
更多BT專訪相關文章
- BT專訪|內地客湧現香港樓市!代理部署切合客源需求|利嘉閣總裁廖偉強:租買最熱衷3類物業
- BT專訪|永明潘紀虹:工作冇可能日日順風順水!「BOLDER」6大管理哲學
- BT專訪|ZA Bank行政總裁姚文松|敢於創新:奧運熱潮結合理財!行路可生息、贏機票
- BT專訪|會德豐余麗珠:物業供完就是自己資產!買樓投資總比買股票好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