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上回話題,今日繼續與大家探討技術分析的優勢和局限性,筆者表示優勢有四項,上次已談兩項,分別是容易理解和學習,以及有助判斷準確買賣圖利時機,現看餘下兩項。

何謂技術分析?起源+四大象限:價量關係 技術指標 陰陽燭圖 形態解讀|聶Sir學堂

技術分析識別價格走勢欠佳股份 

第三項優勢是方便識別價格走勢欠佳股份,發揮避險作用,相信大家也意識到在股票投資,選股是其中一個重要環節。然而,不少投資者只專注尋找認為能帶來利潤的股份;卻忽略了一些股份不宜沾手,那就是股價走勢欠佳的股份。

投資「搭順風車」圖利危機四伏 

對於走勢欠佳,不同投資者有不同的理解,但筆者想指出其中一種很大程度上被市場所誤解,那就是市場看俏的強勢股,投資者傾向認為可「搭順風車」圖利,實則危機四伏。例如自2020年5月29日起中芯國際(0981.HK)出現一波升浪,以當日開報16.44元,至7月15日高見44.80元,僅約一個半月升逾1.72倍。

從新股的投資者層面理解甚麼股份值得認購|新股未來價值的重要性 (上)|聶Sir學堂

從新股的投資者層面理解甚麼股份值得認購|招股書值得參考的內容 (下)|聶Sir學堂

等股價回調後進場

倘若當時投資者有意捕捉此升浪,撇除追入的投資者,故然要承受風險;應該也有不少會等股價回調後進場。其中可留意從5月29日升至6月8日高見20.45元,七個交易日累升逾兩成四,繼而於6月12日低見18.22元,高位回近一成一,理應會吸引一批投資者進場。

捕捉進場時機 

18.00元水平相對其後近45.00元的位置,升幅逾1.45倍,事後證明那是合宜的進場時機。既然如此,那麼從6月26日收報28.60元至6月30日低見25.40元,以及從7月6日收報40.10元至7月7日低見36.00元,均調整約一成,也應是進場時機。

止賺離場機會 

若於6月30日和7月7日的25.40和36.00元進場,相對7月13日收報41.95元(2020年最高收市位),分別累升65.16%和16.53%,前者的結果仍反映是合宜的進場時機;但後者的升幅卻不算吸引,投資者當時止賺離場機會不大。不過於三個交易日後的7月16日則收報28.75元,由約賺一成六變為蝕逾兩成。若當時仍不離場,於7月27日低位和收市位在24.10和24.85元,虧損擴大至33.06%和30.97%。

典型的「單日轉向」形態

於2020年餘下日子,其後低位見於10月5日的16.74元,較36.00元虧損逾五成三。然而,若有善用技術分析,會發現7月7日不屬進場時機,當日高位在44.50元,較上日收報40.10元升近一成一;但卻收報36.55元,倒跌8.85%,是典型的「單日轉向」形態,由5月29日計起是升浪維持超過一個月,並見7月6日錄得歷史新高收市,卻出現急挫形態,確認是利淡訊號,反映當時為價格走勢欠佳股份,透過技術分析發揮了避險作用。

新股IPO分析|從招股書財務數據入手!揣摩上市前股東成本價大有學問|聶Sir學堂

掌握價格變動周期規律

至於第四項優勢,則是較易掌握價格變動周期規律,及早作出合宜的資金分配部署。繼續以中芯國際為例,於9月3至7日僅三個交易日,出現兩個「下跌裂口」,累跌近兩成七 (24.95 → 18.24元),便知跌勢未止。雖見9月16和21日高見21.40和21.45元,均反彈逾一成七,但考慮到9月4及7日的「下跌裂口」,頂部見於22.45元,證明未有成功回補裂口,還不是進場時機。及至9月28日至10月5日,股價介乎16.74至18.34元。

極低水平成交量

四個交易日波幅少於一成,期內平均成交量不足6,500萬股,其中三日更少於5,500萬股,而2020年1至9月的日平均成交量約1.27億股,可見股價除了低迷,成交量亦處於極低水平,證明進場時機終於出現。當時若有把握在低於17.00元進場,至11月9日高見26.40元,僅約一個月累升逾五成五,為投資者帶來滿意回報。

探討股東成本價最終章|教你在港交所披露易、招股書、財務數據中找答案|聶Sir學堂

及早作出合宜的資金分配部署

可見同一隻股票,投資者要是能善用技術分析,除了能發揮避險作用,也能掌握價格變動周期規律,及早作出合宜的資金分配部署,迎來滿意回報。

有關技術分析應用上的局限性,下回再續。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聶Sir學堂】作者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獨立股評人,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