誠如上回末段與大家表示,除了基石投資者,上市前投資者也不容忽視,涉及的數目和認購股數越多,該新股的投資價值也越大。至於他們的持股成本價,對於該新股是否值得認購,亦具有很大參考價值。

到底招股書的哪部分能找到相關資料,那些投資者的成本價,又應與招股價怎樣比較,招股價才算是吸引,而他們的成本價,能否對股份的潛在升幅帶來啟示,本文與大家逐一探討。

從新股的投資者層面理解甚麼股份值得認購|新股未來價值的重要性 (上)|聶Sir學堂

值得參考的招股書內容絕大部分少於30頁

在一本招股書,往往超過500頁,以筆者每年參閱不少於100隻股份的招股書得來的經驗,留意到分析一隻新股是否具備認購值博率,值得參考的招股書內容,絕大部分時間是少於30頁,即不足一成內容需要閱讀。

「歷史、重組及公司架構」

以今次要講論的上市前投資者資料來說,單看「歷史、重組及公司架構」環節經已足夠,以2020年11月26日開始招股的京東健康(6618.HK)為例,上述環節是由第140頁至第155頁,合共只有16頁。若是重點閱讀關於上市前投資者的內容,只是從第146頁至第151頁,僅有6頁而已。

要讀懂招股書並不困難

再者,如果不理會上市前投資者的背景資料簡介,只是針對閱讀上市前投資者的持股量、股權佔比和成本價,閱讀第146頁至第148頁便可,即由16頁收窄至3頁。從這一簡單例子,相信大家已明白要讀懂招股書並不困難,關鍵是投資者能否掌握那些數頁需要注視。至於京東健康的上市前投資者,共有11名,持有約4.93億股。

投資者成本價具參考性 

考慮到上述約4.93億股,連同招股規模約3.82億股,合共約8.75億股,均可視為投資者持份。即上述約4.93億股,佔投資者持份56.37%,超過五成反映他們的成本價具參考性。其中6名和2名上市前投資者分別成本價為2.5000和7.0111美元,相對是招股書第148頁顯示的A輪和B輪優先股投資者。

實例剖析大股東成本價運算!控股股東成本價的參考性最高|聶Sir學堂

大股東成本價資料多面睇|有申報都未必準確真實!何況有人會遺漏申報股權變動|聶Sir學堂 

低於3成反映招股價定位偏低

餘下3名投資者,同時透過A輪和B輪優先股集資入股,成本價為2.7036美元。若針對B輪優先股產生的普通股約1.30億股,佔上述約8.75億股近一成半。其成本價折合為54.3543港元,相對招股價上限70.58元,折讓為22.99%,低於三成反映招股價定位偏低。

留意6名基石投資者 

另可留意此股有6名基石投資者,招股書顯示預算獲發介乎約1.65億至1.48億股,並考慮到招股規模餘額約2.17億至2.34億股,相信其中不少於一半可望由大戶承接。即上述17名投資者 (11名上市前投資者 + 6名基石投資者) 連同大戶,預期將持有不少於約4.04億至3.95億股,相對17名投資者獲發股數加上招股規模餘額合共約8.75億股,佔比介乎46.11%至45.18%。

離場誘因 

他們涉資約242.44億至257.94億元,計出平均成本價為60.0728至65.2325元,普遍股價較成本價高出不少於五成,才存在離場誘因,目標價為90.00至98.00元,較招股價62.80至70.58元,潛在升幅介乎43.31%至38.85%。

從新股的投資者層面理解股份認購吸引力 

再者,基石投資者將獲發介乎約1.65億至1.48億股,佔招股規模43.11%至4.74%,因高於25.00%,表示認購規模遍大,間接反映招股價定位吸引,有利帶動上市後股價上揚,足見透過分析上市前投資者和基石投資者的持股量、股權佔比和成本價,已能確認此股具備認購吸引力。

我們將繼續討論新股的股東成本價怎樣掌握,下回再續。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聶Sir學堂】作者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獨立股評人,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