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展開新的話題,就是市場上普遍關注的技術分析,但於筆者本專欄卻鮮有談及,畢竟要討論的資本市場主題實在很多,專欄開始至今不足一年半,已發佈78篇文章,涵蓋範疇包括投資心態、技術分析、大市分析、基本分析、財技分析,估值模型、商品期貨分析,以及衍生工具分析等。

何謂技術分析?

所以上回探討技術分析發佈五篇文章後,事隔近十六個月,再回到此課題,相信大家經已忘遺當時的討論內容,有見及此,筆者今次會以何謂技術分析、技術分析的起源,以及概覽「四大象限」說起。簡單來說,技術分析是透過分析金融資產的歷史價格表現圖表,嘗試預測未來價格走勢,制訂交易策略。

陰陽燭(又名「K線」)日本江戶時代開始使用 

而金融資產例子包括股票、債券、期貨、外匯、貴金屬,商品期貨,或者數字貨幣等。至於論到起源,早於18世紀,日本江戶時代開始使用,據說陰陽燭 (又名「K線」) 由當時的白米商人本間宗久所發明,用來記錄每日的米市價格行情,預測白米供求變化及價格走勢。

其後於19世紀被西方引入資本市場應用,其中道氏理論和波浪理論被沿用至今;現時陰陽燭這種圖表分析方法亦被內地及整個東南亞地區廣泛應用。

從新股的投資者層面理解甚麼股份值得認購|新股未來價值的重要性 (上)|聶Sir學堂

從新股的投資者層面理解甚麼股份值得認購|招股書值得參考的內容 (下)|聶Sir學堂

「四大象限」 概覽

由18世紀計起,技術分析已發展近三百年,反映是成熟的分析系統,有四大主流分類,筆者稱為「四大象限」,分別是價量關係、技術指標、陰陽燭圖,以及形態解讀。

  1. 「價量關係」是利用價格表現相對當時成交量變化,分析價格走勢動力;
  2. 「技術指標」則以統計方法,將資產價格或成交量之數據量化分析。
  3. 「陰陽燭圖」是反映資產價格走勢的一種圖表分析方法;
  4. 「形態解讀」是透過價或量演示的圖形,預測未來價量走勢。

「技術指標」分析後市傾向利好或利淡 

其中最易理解要數「技術指標」,因資產價格或成交量已被數學公式標準化,所以只要掌握指標內的參數如何理解,便能得出後市傾向利好或利淡。

當然,容易理解不代表預測的準確度一定高,之後談到「技術指標」的部分,再與大家分享不同指標的理念、應用、優點與缺點。

新股IPO分析|從招股書財務數據入手!揣摩上市前股東成本價大有學問|聶Sir學堂

技術分析4大優勢 

誠然在資本市場沒有一種完美的分析方法,技術分析亦不例外,雖於市場有其應用上的優勢,投資者也應留意其局限性。我們先談優勢,筆者認為有四點:

  • 其一是容易理解和學習,在我們的大腦記憶層面,圖表較文字容易使人留下深刻印象,所以價格或成交量圖表,相對基本分析要看財務數據、經濟資訊或行業前景,這等多以文字來表達;技術分析則更直接反映價量走勢。
  • 其二是有助判斷準確買賣圖利時機,是指買入或賣出訊號,例如上述四大象限之一的「形態解讀」,分為轉向和整固兩種形態。其中「轉向形態」顧名思義在表達價格或成交量走勢有望在不久將來便出現逆轉,即由升轉跌;或是由跌轉升。

訊號出現可能帶有「雜音」 

當確立前者將要出現,投資者可視作賣出訊號;相反則視作買入訊號。不排除有讀者會質疑訊號的預測準確性,「假訊號」出現將令投資者錯判進出時機,錄得虧損的風險便會增加。的確訊號出現可能帶有「雜音」;但筆者想指出「雜音」頻繁程度,與觀察週期長度為反向關係。

探討股東成本價最終章|教你在港交所披露易、招股書、財務數據中找答案|聶Sir學堂

日線圖 VS 週線圖

以日線圖與週線圖作比較,前者出現訊號「雜音」的機會較大。故此對於有意捕捉較長週期圖利機會的投資者,技術分析的買賣圖利時機準確性,得以大幅提升。不過準確度提升是要付代價的,就是買入或賣出訊號出現的次數較少,所以週線圖甚至是月線週分析,均要有耐心等候操作時機出現的心理準備。有關技術分析優勢的餘下兩點,以及其應用上的局限性,下回再續。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聶Sir學堂】作者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獨立股評人,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