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聯儲局減息預期升溫,亞太區投資者風險胃納相應增加,開始考慮將現金轉投股市。富達國際《2024年亞太區投資者調查》顯示,鑑於近年定期存款等現金資產正提供高於過去十多年水平的息率,普遍亞太區投資者將近半(48%)資產配置於活期存款和定期存款,但由於減息週期預期將於未來6至12個月展開,區內投資者對現金的熱情逐步減弱,股票正取而代之成投資者進入下個市場週期的首選。此項調查於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和澳洲等六個亞太區市場進行,旨在了解區內投資者的投資概況及未來投資意向。
疫情影響消退 投資者處於有利位置
經過數年的市場波動和通脹加劇,愈來愈多投資者(50%,較2023年增加5%)對自身財務狀況感「安穩」,特別是在澳洲(68%)、香港(65%)和中國內地(64%)。 有趣的是,44歲以下相對年輕的投資者普遍對財務狀況感「安穩」, 年齡介乎45歲至69歲的年長投資者則傾向表示在財務上「拮据」。
至於最受歡迎的三大資產,股票佔首位,67%區內投資者持有股票(特別是在香港、台灣和新加坡),63%投資者擁有定期存款(尤其是在中國內地、香港和日本市場),58%投資者持有保險產品(特別是在香港、台灣和新加坡市場)。 中國內地及日本投資者的投資取態較為保守,以定期存款為主要資產,香港和新加坡投資者則偏好多元投資組合,並傾向增加於股票的配置。
普遍期望年回報可達 8%
問及投資目標,過半數(58%)亞太區投資者表示首重長期積累資本,超過四分之一 (27%)著重定期收益。投資期方面,37% 亞太區投資者的目標投資期為5年以上,17% 目標3至5年,只有5%目標少於6個月。無論投資目標或年期為何,普遍期望年回報可達 8%,其中以台灣和澳洲投資者的期望較高,期望的回報率分別為 9.5% 和 8.8%。
富達國際投資策略董事簡立恆表示:「我們樂見大部分亞太區投資者著眼長線投資,較長的投資期可讓投資者放眼遠大的投資前景,過程中不會受短期市況波動影響,特別是有條件作長期投資的年輕投資者,更應及早開始管理個人投資組合。然而,調查發現只有五分之一18至29歲投資者的目標投資期為5年或以上。在整個市場週期中持續投資,是實現資本長期持續增長的關鍵所在。」
減持現金增加投資
亞太區投資者正為聯儲局有望於未來6至12個月減息作準備,開始轉向偏好風險模式,計劃減低持有現金,轉投其他投資產品。 基於股票向來可受惠於減息週期,超過一半(53%)區內投資者有意增加股票投資,台灣(61%)、新加坡(60%)和澳洲(59%)的投資者尤其顯著。香港投資者的比例則為49%。 此外,61%香港投資者計劃投資於可提供收益的資產,與亞太區平均相約(64%),而台灣(74%)、澳洲(73%)和新加坡(72%)的投資者尤其重視收益。 此外,有28%亞太區投資者更計劃大幅提升於債券的配置。
仍有為數不少的投資者計劃增持現金
儘管調查顯示區內投資者對風險資產的興趣持續增加,但仍有為數不少的投資者(40%)計劃在未來12 個月內增持現金。另有四分之一(24%)區內投資者計劃將更多資金投入定期存款。
只有17% 亞太區投資者計劃在未來12個月內減少風險資產配置,基於預期市場將更為波動、經過數年波動市後對市場缺乏信心,以及整體風險偏好較低。這可能會導致投資者錯過下個市場週期,甚至錯失資本長期增值的機會。
尋求現金以外的投資選擇至關重要
簡立恆指出:「大部分區內投資者正積極考慮股票和債券等現金以外的投資機會,以捕捉下個市場週期。然而,調查也發現仍有為數不少的區內投資者維持將大部分資金配置於定期存款或現金。儘管於投資組合內持有現金可保持資金的流動性及靈活性,但隨著利率下調,持有過多現金或會拖低整體投資組合的回報。大部分區內投資者的投資首要目標為長期積累資本,並期望年回報可達8%,因此尋求現金以外的投資選擇至關重要。」
建立多元投資組合 準備迎接下個市場週期
近期美國市場表現強勁,於未來12個月有望最受亞太區投資者追捧,其次是全球和亞洲(日本除外)市場。調查結果也顯示,亞太區投資者平均以三種資產建立多元投資組合。將資金配置於不同資產和市場,有助提升收益及降低風險,為資本長期持續增長的重要驅動力。
更多投資相關內容
投資入門|美國經濟朝「軟著陸」方向、施羅德:歐洲企業債年內表現勝美國|觀望一類資產前景
投資展望2024|下半年環球經濟預測、匯豐銀行:建立「防守性增長」思維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