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專訪】香港正處於經濟發展的關鍵時刻,一方面面對經營成本高及勞動力緊張等問題;另一方面又有融合大灣區的機遇,立法會商界(第三)議員嚴剛認為熱錢必然會流向可以賺錢的地方,香港未來發展有4個因素必定要把握。

立法會議員嚴剛:絕對不承認香港未來沒有前途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香港股市外圍政治因素影響較大,並沒有客觀反映出香港經濟。

近日港股市場波動不斷,更有部分聲音質疑香港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摩根士丹利前首席經濟學家羅奇早前聲稱「香港已經玩完」,針對這一點,嚴剛認為:

「不可以用一時的股市或資本市場波動來看香港的未來發展」

他指出,正正因為香港是一個非常自由的經濟體,所以非常容易受到經濟波動的影響。現時國際地緣政治比較複雜,戰爭、貿易戰等等的因素都會影響香港未來發展。

「但如果你說香港未來沒有前途,我是絕對不承認」。

立法會議員嚴剛, 熱錢會流向任何可以賺錢的地方, 分析香港4項發展機遇, bt專訪, hkbt, 香港財經時報
圖片:香港財經時報
立法會議員嚴剛:絕對不承認香港未來沒有前途

錢會流向任何可以賺錢的地方

「熱錢會流向任何可以賺錢的地方」

現在很多國家的熱錢流向美國,當中很大原因是利息高的關係。如果美國日後減息,資金必然是流向「能賺錢的市場」。

以國際金融市場來評估,香港是一個非常穩定、賺錢潛力大、發債制度建全的市場。嚴剛認為,如果撇除國際上的輿論影響,香港周全的金融配套必然能吸引到投資者。

股市現時正在低位,但嚴剛亦不排除有一些熱錢正等候趁低吸納。他不排除有外國基金會受到政治因素左右,但這個問題都不是短期一、兩個月內就能解決。

而針對中美關係、中歐關係等議題,嚴剛認為應該回歸到互利共贏的局面。這個世界是多邊主義的世界,秩序終究會回復到正常的軌道。那如果以正常軌道來看,香港始終是世界最自由的經濟體之一,稅率、商業環境等方面都在亞太地區排名非常靠前。

一、香港市場始終優於新加坡

之前因為中美競爭、疫情等因素,市場部份資金流入到新加坡。雖然如此,嚴剛始終認為香港的金融市場始終優於新加坡。以IPO為例,他指出新加坡市場不大,歷史因素、銀行體系及金融市場的自由度等三方面都是香港較為佔優。

人才確實有流向新加坡的趨勢,但他認為這種情況會推高新加坡的成本。最終基於政策、將來的競爭力、穩定性等因素,投資者都會選擇香港作為主要的金融市場。

「疫情過去,熱錢總要找地方投資,始終新加坡地方細,你能投資哪裡?」

相反,投資香港的話,有內地、大灣區市場,加上新加坡周邊馬來西亞、印尼等東南亞國家都與中國是貿易夥伴關係,投資者如果想透過香港聯通中國或東盟,香港有著得天獨厚的優勢。

二、把握創科產業機遇

香港作為國際化的城市,擁有成熟的金融、貿易產業,但如果想保持競爭力,支持大灣區融合發展,嚴剛認為重點可以發展創新科技產業,實際可向海洋經濟、新材料、新能源等前進。

香港現正經歷經濟結構轉型,他認為本港以前依賴服務業,工業佔比跌至低於1%。如果政府想推行再工業化,必定與創新是緊密相連。但不是所有的產業都可以再工業化,因為香港有個首要劣勢一定要克服,就是成本,不論是人力成本或是土地成本。

大灣區能輕易找到一個地方的成本比香港便宜,而這個問題不是一朝一夕說改變就可以改變,如果香港想順勢發展,他認為必定要向科技創新的方向前進。

有人可能會認為深圳同樣在發展創新科技,香港有什麼優勝之處?

嚴剛指出,香港因為國際化的環境,人才方面的優勢比國內明顯。如果香港堅持「搭橋」,發展芯片市場,相信可以在這個範籌領先國內其他地方。

「如果我是芯片專家,同樣提供一個工作環境到香港或國內,我會願意到香港,因為在教育、生活環境、交通、航班等各方面香港都有優勢。」

北都打造大學城引入高端人才

另一方面,嚴剛認為可以在北部都會區打造大學教育城,吸引國內、外的大學在港設立分校,引入高端教授及人才。

嚴剛認為如果有知名大學來港自然是一件好事,但他更加注重大學的專業性。香港航天、海洋科技等範疇的設備不多,如果想向這個方向發展,未來可以培養相關的專家,為就業人口增長添新血。

立法會議員嚴剛, 熱錢會流向任何可以賺錢的地方, 分析香港4項發展機遇, bt專訪, hkbt, 香港財經時報
圖片:香港財經時報
「在教育、生活環境、交通、航班等各方面香港都有優勢。」

三、航運發展燃料加注中心機遇

航運方面,香港貨櫃吞吐量去年下跌14%,深圳、廣州是香港的主要對手,新加坡亦正在快速增長。嚴剛指出,香港吞吐量下跌主要原因是中轉量減少。

他解釋。在疫情前跨境運輸主要靠香港作為中轉,因為效率比較高。但疫情後香港這個中轉站斷了,市場便嘗試經由廣洲、深圳等內地大關口進行運輸。即使疫情過去,部分業界都因為內地的成本較低,繼續在內地落實中轉。

另一個原因是航線,遠洋航線通常會與近洋的航線相互配合,例如以前會有貨船從韓國到香港中轉,再轉到美國的遠洋航線。現在近洋的航線可以轉到深圳、南洋等地,加上中國海運增加自貿港作為窗口,例如上海、青島等地。中國北方口岸到香港的中轉量便有所減少。

「香港的貨櫃吞吐量很難有明顯的增加」

再者要考慮報關的問題,以前香港在這方面有絕對優勢,即日可以完成報關程序,而內地可能至少要三天五天,自然有很多的跨境運輸會到香港中轉。

但現在內地都已經實行電子報關,程序須時與香港相差不遠。兩地的差距收窄,香港的成本弱勢自然越來越明顯。

「船公司都是看成本,深圳、南沙成本低,如果有航線自然會投放更多在內地上船中轉。」

嚴剛明言,香港的貨櫃吞吐量很難有明顯的增加,因為貨源只有珠三角,而珠三角的貨量在未來幾年難以看到顯著的增長。

以前珠三角是世界工廠,例如以前東莞有生產量較大的鞋廠。假設有10萬個工人工作,1個月的出口量已經有幾千、一萬個貨櫃。但現在這些工廠選擇搬到越南、印尼等地,香港作為中轉的貨櫃吞吐量自然比以前少。另一方面亦可以解釋為現在香港有意轉型出口高端科技產品,與「低價值」產品比較,貨量自然有所下降。

整合「大灣區港口群」

「如果你期望香港貨運量未來增加百分之十、二十是沒有甚麼可能的。」

嚴剛認為香港只可以與大灣區一同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建立「大灣區港口群」、「大灣區港口聯盟。例如美國,日本都有相關的港口集團;內地大部分地方都是一省一個港口集團,如山東港口集團、福建港口集團等。他認為既然珠三角是未整合,而現在又有大灣區發展的機會,香港應該把握優勢互補,避免同質化競爭,各地分配資源朝著綠色航運的方向發展。

成本必定是一大挑戰

承接上文提到創科的發展,在航運方面,嚴剛認為香港可以發展成為「燃料加注中心」。

對航運公司而言,營運成本中燃料佔著很大的比重。為什麼新加坡可以吸引到航線?議員解釋是因為新加坡經已發展煉化工廠一段長的時間,原油運送到新加坡再煉化成飛機、貨船所需的燃料。這樣使新加坡加油的費用比香港低很多,船公司從成本角度出發,自然會選擇成本效益較高的地方。

那香港要如何成為燃料加注中心?嚴剛指成本必定是一大挑戰,亦取決於北部都會區能否成為加注燃料的生產中心。

在今年財政預算案當中, 政府也提到運輸及物流局正聯同環境及生態局及其他相關部門,就為本地及遠洋船舶提供綠色甲醇加注開展可行性研究,目標是香港打造成航運綠色能源加注中心。

嚴剛認為成事與否要看政府的決心,如果政府有能力建設「香港製造」的加注燃料,可以在本港一條龍運輸、加注,便可以降低成本開拓航線。

立法會議員嚴剛, 熱錢會流向任何可以賺錢的地方, 分析香港4項發展機遇, bt專訪, hkbt, 香港財經時報
圖片:香港財經時報
嚴剛認為香港可以發展成為「燃料加注中心」。

四、政策方向融入大灣區發展成為機遇

最後從政策方面分析,過去歐美很多資金經過香港投資到內地,嚴剛認為未來都會是一樣的情況,國際市場的資金將繼續經香港流入大灣區,這是香港國際化的優勢。只要把握住國際化平台、國際金融中心的條件,相信可以使得香港成為大灣區連接國際市場的橋樑。

嚴剛又指,以前有人會說國安法有影響,現在就說23條可能帶來影響,但其實法律是為了保障經商環境。做生意一定會受到法律的保護,除非你不想做正當的生意。

23條立法後,市場可以明瞭條例對哪些方面有規範,加上市場期望透過香港打入中國市場,香港商界只要克服當前面臨的困局,一定可以實現更大的發展。

更多BT專訪內容文章

BT專訪|保協會長曾繼鴻「What if」的人生計劃:6層財富金字塔理財策略

BT專訪|調解仲裁中心主席蘇文傑:對樓市前景感樂觀!5個投資需要有的特質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