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專訪金管局早前公布,截至2023年第4季末,本港負資產宗數錄得25,163宗,創自2004年第3季後的季度新高,拖慢買家入市腳步,但這是否代表香港樓市回復無望?有意上車或換樓的人士,在買樓前又需要注意什麼?立法會議員謝偉銓(建築、測量、都市規劃及園境界)分析不同影響樓市的因素,並為讀者提供幾個思考方向。

BT專訪|負資產宗數不反映一切

對於負資產個案增加,謝偉銓指出,負資產不等如斷供。多數負資產的業主是買樓自住,面對困難的,多數是以貸款購入物業的公司,或是中小型發展商。

「做生意就會有風險,市場不會擔保你時時刻刻都賺錢,舉例市場跌價兩成,你不肯減價,或者只減5%,當然就會滯銷。」

他遂舉例,過往在發展商工作賣樓時,市道不好,樓盤為買家推出「原價收回」的服務,結果發展商僅僅收回1伙,反映仍然有很多買家選擇繼續供樓。

bt專訪, 香港樓市, 香港樓價, 房屋政策, 立法會議員, 謝偉銓, hkbt, 香港財經時報
圖片:香港財經時報
謝偉銓議員分享過往經驗,指因樓價下跌而斷供的業主僅屬極少數。

業主供樓能力仍穩健

事實上,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就於去年底表示,市民供樓能力仍然穩健,斷供比例低於0.1%,一般情況下,只要業主能繼續供樓,銀行都不會「Call Loan」。部份業主選擇以按保計劃承造九成按揭,以減低首期負擔,雖然樓價下跌,從帳面上出現負資產的情況,但業主的供樓能力未受太大影響,負資產的宗數也不反映一切。

信心回復自然帶動交投回升

謝偉銓認為,樓市成交量下跌,主因是市場信心問題。對發展商來說,新盤的定價須維持一定水平,令市場不會因一手樓價節節向下而失去信心,但同時又要在賣樓時,令買家覺得能夠享有優惠、實際價格更抵。反觀對買家而言,最直觀的仍然是樓價和實際支出。

「現時我們的就業率是高的,失業率逐步下跌,息口相比以往十幾厘、將近二十厘的時期亦低很多。只要有人入市、加快流轉,信心就自然回復。」

地皮流標影響信心?

在儲備方面,政府去年公布《長遠房屋策略》2023年周年進度報告指出,根據最新推算,下一個10年期的房屋供應目標推算為約44萬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維持7:3,即私樓佔13.2萬伙。地皮準備妥當,供應理應陸續有來,但近期政府賣地卻接連出現流標情況,今年首季,政府更是暫停賣地。

謝偉銓解釋,這是由於投標者和政府對地皮價格的看法差異較大所致。現行賣地制度下,發商商需向政府一筆過支付地價,當發展商看淡,出價偏低。

「例如我認為這塊地值12億元,你只肯出10億,當然不能賣給你。」

對此,他提出「分成制度」,即由政府和發展商共同承擔風險、分享收益的解決方案。

賣地分成制度

分成制度的具體方針如下︰投地時,由發展商或投標者根據市況出價,價高者得,並與政府簽訂協議。若項目落成後市況好轉,售價較賣地時所預期的高,發展商所得的利潤,就須按比例支付給政府。

分成制度下,既不會因地皮流標而影響供應時間表,政府又不用賤賣土地,更有機會在市況好轉時增加庫房收入;另一邊廂,即使市道沒有好轉,政府不能獲得「分紅」,卻也不至於因為流標而「零收入」。

bt專訪, 香港樓市, 香港樓價, 房屋政策, 立法會議員, 謝偉銓, hkbt, 香港財經時報
圖片:立法會議員謝偉銓
謝偉銓提出「分成制度」的建議,市道好轉時,由發展商與政府共享利潤,以減少地皮流標的機會,政府亦不會被指「賤賣土地」。

供應不足樓價難負擔

現時發展商有大量貨尾尚未釋出,同時政府預期長遠供應量充足,有關因素可能對樓價升幅造成壓力。過去發展商以「擠牙膏」的方法賣樓,分批推出單位,其後加價推售,但有關情況對市場而言不算理想︰「如果因為無釋出供應而令樓價上升,市民越住越細、越住越貴,代表樓價與市民的收入水平脫節,差距愈來愈大,這是不健康的發展。」

謝偉銓續說,既然出現不健康的現象,政府要糾正這些情況,同樣要從供應入手,而且調控市況、釋出儲備,不能操之過急,而要循序漸進。

基建發展以土地創造價值

政府在興建更多房屋供應的同時,改善經濟、吸引資金,將市場導向健康發展,發展基建在這方面顯得尤為重要。謝偉銓說,基建是一種投資,政府利用土地推動產業,對刺激長遠經濟發展有裨益。

「像派錢一類行動只屬短期政策,但以土地基建製造營商大環境、吸引投資者,可以創造長遠經濟效益,並吸引私人企業進入產業,推動產業鏈,在社會價值、經濟價值上都有幫助。如果不做,私人市場也會萎縮。當市道不好,政府更加要投資,令大家機遇不斷。」

bt專訪, 香港樓市, 香港樓價, 房屋政策, 立法會議員, 謝偉銓, hkbt, 香港財經時報
圖片:立法會議員謝偉銓
立法會G19支持政府繼續投資未來,帶動香港經濟及各行各業持續向前發展,包括有序發展交椅洲人工島等大型項目。

長遠走勢待觀察

不少大行看淡樓市,預期今年全年樓價會再錄跌幅,謝偉銓就表示,銀行是以現時負面因素較多而作出預測,但這些因素當中,不少都有轉機,如政府政策、稅收、外來經濟效益,包括如何吸引外地人才或遊客的措施等等,都會影響香港市場收益。參考過往的情況,由於這些因素未必能起立竿見影的成交,新政推行需時,因此業界出現看淡的預測,惟以長期觀察看來,樓市走勢反覆屬常態。

利用淡市看準機會

當然,別人的看法終究只是參考:

「買樓不是買棵菜、買生果。買家入市之前必須了解自身面對的切身因素,如果本身資產不算充裕,又或者沒有急切的買樓需求,現時市況短期內『跳升』的機會不大,就用這段市淡的時間,仔細分析考慮,慎重下決定。」

至於買樓應該注意的重點方面,他就提出以下思考方向︰

(1)趁淡市精挑細選

買家購入物業時,必須要做好樓市一定有升跌的心理準備,與其他資產一樣,樓價也不會永遠向上,要看長遠周期。首先要考慮的是需要和自身能力;其次是有沒有心儀的單位和地區,無論上車人士或換樓客,也可以趁這段時間挑選,「同一個物業在市道好時,售價可能貴上5%至10%。趁樓市未到高峰期,買家有更多時間和空間選購心儀的單位。」

bt專訪, 香港樓市, 香港樓價, 房屋政策, 立法會議員, 謝偉銓, hkbt, 香港財經時報
圖片:立法會議員謝偉銓
謝偉銓說,準買家入市前,務必想清楚自己是否有足夠能力及急切的買樓需要。

(2)其他影響開支的外部因素

以換樓客為例,買家手持600萬元物業、想換1,000萬元物業的情況下,樓價下跌2成,即兩個物業分別降至480萬及800萬元,補價由原先的400萬元跌至320萬元。

除了樓價本身,政府也會在淡市配合推出政策,令其他買樓費用(如印花稅等)有所減免。市好時買樓,需要花費的費用也許更多,反觀跌市時買樓,未必就如帳面上看到的一樣,一定蝕錢。

(3)買樓投資的機會和風險

在投資方面,謝偉銓提醒買家,現時買樓,由第二個物業起仍有7.5%印花稅:

「即是樓價升幅不到7.5%都無著數。而若然撤辣,省去這筆稅項開支,樓價就算再跌7.5%,也是打個和」。

長遠來說,除了租金回報之外,還有物業本身的增值(capital gain),故若手邊有多餘資金,仍然可以買樓投資,但要特別留意的是,買樓出租要面對裝修費用、「租霸」等支出和風險,這些因素也必須納入考慮。

投資不能「一本通書睇到老」

謝偉銓又指,未來市場推出的債券多,如本月初機管局就發行了50億港元零售債券。如果較穩定的投資組合,可以考慮債券,因這類投資金額較小,「買一兩手不過是一、二萬元」,但同時也強調這只屬短期回報。

他總結,投資不能「一本通書睇到老」、一成不變,每個人在不同環境下需要思考的因素也不一樣:

「就算買股票也不是隻隻升,我們只可以研究分析,投資者需要用時間來做多方面的評估,有需要時將資金投放到不同地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更多BT專訪文章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