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入門】過去幾個月,美國股市猶如過山車。自7月下旬幾乎升至週期高位後,標普500指數於10月底出現調整,下跌達10%,其後反彈超過7%。納斯達克指數的調整幅度更大,從7月中至10月底的下跌幅度超過12%。從整固階段的板塊走勢來看,深度週期股和利率敏感型板塊的跌幅最大,如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和非必需消費品等,而能源股的表現則最佳,但仍下跌3%。

「三大」板塊帶動反彈

相反,從10月底的低位至11月中旬的大幅反彈則是由「七巨企」(Magnificent7)所屬的「三大」板塊帶動,分別是科技、通訊服務及非必需消費品。「七巨企」是科技板塊的蘋果、微軟和英偉達、通訊服務板塊的Alphabet(谷歌)和Meta,以及非必需消費品板塊的亞馬遜和特斯拉。

「七巨企」是今年投資者的寵兒

儘管「七巨企」是今年投資者的寵兒,但於2022年熊市時卻曾經是主要拖累因素。根據NedDavisResearch數據,今年以來只有不足三分之一標普500成份股票於過去三個月跑贏整體指數。雖然此數字高於今年6月1日的19%新低,但自2月底以來卻一直低於50%。

能源是唯一錄得跌幅的板塊

環顧10月下旬調整低位開始至上升期間表現落後的行業,能源是唯一錄得跌幅的板塊,主要是由於油價逆轉而下跌。貫穿整固階段的一大主題是傳統的防守股無法於拋售潮下發揮「本應具有」的作用。換句話說,公用事業及必需消費品板塊未有帶來任何優勢,表現甚至遜於整體標普500指數。由於通脹下降削弱必需消費品的議價能力,這個板塊今年內一直受壓;至於通常被視為類債券的公用事業股,亦由於最近國債收益率上升而面臨愈來愈大壓力。

行業波動俯拾皆是

行業表現的按月波動相當異常,其中一個明顯例子是能源股從7月份開始連續三個月位居榜首,但於10月份卻變成墊底。公用事業股亦如出一轍,曾幾次從最頂端跌至敬陪末席。

房地產和公用事業表現最差

房地產和公用事業是過去一年表現最差的兩個板塊,兩者均徘徊在多年低點附近,這情況並非巧合,亦可以解釋為何我們一直強調標普500指數自2022年10月低位以來的升勢尚未構成強勁/持久的新牛市。在「較長時間維持較高利率」環境下,現實情況是投資者可能必須拋棄單一化的思維模式。

根據若干特徵對股票進行篩選的因素表現向來較為穩定。在此輪市場週期中,我們一直非常注視因素與行業的比較,特別重視以質素為主的因素,例如高利息覆蓋率、低波幅和強勁自由現金流。利息覆蓋率是今年其中一個表現最強的因素,波動性低於行業表現。

債券收益率帶動股市

儘管債券收益率低於近期高位,但繼續在十多年來的最高水平附近徘徊,這對債台高築的公司相當有破壞力,尤其是債務到期尚未能還債及/或現金流不足以應付利息支出的行業,例如公用事業和房地產行業。

市況造好期間出現數次短期「廣度衝擊」,但尚未對長期廣度產生重大影響。就標普500指數成份股而言,只有50%成份股的股價高於50天移動平均線,而羅素2000指數和納斯達克指數成份股則更分別只有38%和34%出現同樣情況。

升市範圍或者有望擴大,減少「七巨企」的主導局面。不過,我們仍然認為,無論是「七巨企」或是其他成份股,領先地位取決於高質素因素。

更多美股走勢及美股投資入門內容

作者簡介:林長傑內容是根據嘉信理財各方撰寫的先前發表的文章彙編而成的。 投資涉及包括本金損失在內的風險。過往表現並非未來業績保證。國際投資涉及其他風險,其中包括財務會計準則的差異,貨幣波動,地緣政治風險,外國稅收和法規以及市場流動性不足的可能性。投資新興市場可能會加劇這些風險。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