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走勢分析2023】近月利淡因素主導,樓市放緩,下半年走勢難料。中原集團創辦人施永青早前預計,香港樓市「牛市不會重臨」。雖然後來他澄清僅屬下半年預測而已,但已引起市場熱話。有學者認同下半年「牛市不現」,但未來走勢則視乎利率和地緣政治因素而定。若果買樓,學者籲考慮5個要點。

樓市走勢|施永青:「牛市不重臨」僅指下半年

有傳媒報道,施永青早前在公司內部會議中,向管理層表示,樓市由2003年升市至今已有20年,難以持續下去,預計「牛市不會重臨」。他又指,樓價出現較大調整,並非無可能發生。不過,他稍後澄清,「牛市不會重臨」指的是今年下半年,並非永久性。他又說,香港樓市已處牛市末期,更形容是樓市的「牛熊交接期」,料整體樓價有機會進一步下挫。

5月樓價指數轉升為跌

不過,近期樓市呈現放緩之勢。據差餉物業估價署資料,雖然5月私人住宅售價指數報351點,累升4.9%,但今年連升四個月後開始下跌,按月跌0.7%。另據土地註冊處資料,6月份住宅樓宇買賣合約佔3613份,按年同比下跌25.1%;住宅樓宇買賣合約總值336億元,按年同比下跌25.5%。

樓市成交紀錄|今年首6個月住宅市況

不妨再細看今年首6個月住宅市況,住宅樓宇買賣情況如下:

月份 買賣合約宗數 按年變幅 買賣合約價值 按年變幅
1 3051 -29% 254.31億元  -41% 
2 4282 +47% 366.54億元 +24%
3 6690 +133% 578.92億元 +115%
4 4583 +18% 523.68億元 +49%
5 4003 -35% 367.69億元 -37%
6 3613 -25% 336.21億元 -25.5%

4月後住宅買賣拾級而下

今年1月兩地通關,以及本港解除防疫措施後,社會逐步復常,樓市亦回升。住宅買賣合約宗數和金額逐步上升,3月買賣宗數和金額是今年上半年的最高位,分別為6690宗和578.92億元,按年倍增,分別升133%和115%。

支持「牛市不會重臨」因素

但由4月至6月,買賣合約宗數和金額拾級而下,因美國於3月加息,窒礙香港樓市。綜合多位學者意見,預測下半年樓市不會大上,亦不會大跌,看來下半年「牛市不會重臨」。支持這種看法有以下因素:

1. 加息周期未完

息口走勢是影響樓市關鍵因素之一。由去年3月起,美國連番加息,本港跟隨加息,但未有跟足,現時本港一般實際按揭利率介乎3.5%。美國本月再議息,預期今年會再加息兩次。加息周期未完,更不會調頭回落,利率仍是利淡因素。

2. 本港經濟未轉好

雖然今年年初本港復常,但直至現在經濟未完全轉好。理工大學建築及房地產學系教授許智文指,消費數據轉好,但來港旅客的數目只是返因疫情前一半,而且就業情況配合不到經濟,經濟反彈不算很強,部分行業如建築業、機場等需要輸入外勞。

經濟活動需要時間回復

他續稱,雖然預期今年經濟增長3%,但收入未完全從疫情後回復,經濟轉好需要時間,其他經濟活動如買樓、租樓需要時間回復,於是樓價指數升3至4個月後再跌。中大商學院亞太工商研究所名譽教研學人李兆波補充說,本港經濟一直倚靠內地經濟,但現時內地經濟數據不可同日而語,內地失業率高,本港會受到影響。

3. 政府增供應紓緩樓價升幅

近年政府積極增加土地供應,減慢樓價升幅。香港大學房地產及建設系客座副教授張聖典表示,過去兩屆政府積極推地,至今成果顯現,現時每年住宅落成量介乎1.8萬至1.9萬個單位,不再是每年1.3萬個,供應量高,樓價不可能每年升10%至20%,但亦未致於「冧市」。

兩個條件重回「牛市」

既然施永青表示,「牛市不會重臨」並非永久性,那麼,到底「牛市」何時重臨?相信連專家也未必說得準。不過,若果樓市要重回「牛市」,專家提出兩個條件:

1. 地緣政治緩和

現時無論是全球或本港經濟,皆受地緣政治因素影響,若果地緣政治緩和,對樓市有利。李兆波指,若果中美兩國關係緩和,俄烏戰爭結束,「牛市」會重現,否則仍然有隱憂。若果中美兩國關係緩和,資金重回本港,恒指有機會回升至26000點,在股市賺到錢,自不然帶動樓市。

2. 息口回落

另一個條件是利率因素。許智文指,長遠要視乎利率回落情況而定,因本港息口走勢跟隨美國,息口不算低。他說,一旦息口高,供樓壓力大,不少人憂慮入市後再加息,屆時未必供得起。他不擔憂樓市會到終極位,指出樓市與經濟一樣,彷似鐘擺,如果經濟好,利息減一些,樓市會再度暢旺。

專家:買樓要考慮5個要點

即使專家預期未來樓市走勢一般,但如果本身有需要,入市也無妨,惟最好衡量清楚不同因素,包括自己實力和客觀環境。學者提出5個入市時需注意的要點:

1. 衡量工作穩定性

李兆波認為,若果想買樓,事先要視乎自己負擔能力,以及工作穩定性。若果從事公務員或專業人士,會較「穩陣」。但如果是教師,則未必「穩陣」,因有機會被「殺校」。

2. 計清所有支出

李兆波認為,如果買樓,要計清楚息口,以及差餉、地租、管理費等額外支出,這些費用相對高,差餉、地租、管理費升幅不小,是否買樓要計清楚。

3. 選新修訂按揭須計清楚

要留意的是,如果選用新修訂按揭時,雖然金融管理局放寬樓價1500萬元或以下住宅物業的按揭成數上限調整至七成,但其實這項措施是把風險轉嫁至買家。李兆波指,如果未來外圍息率令本港按息升至5%,每月供款會增加,全期利息支出等於本金,這樣會抵銷放寬的一成按揭金額。

4. 動用定期存款利息租樓

如果不看好經濟前景,不如暫時租樓,可先從定期存款賺取利息,然後用作繳付租金。舉例說,目前有現金800萬元,以定期存款利息4%計算,可賺取32萬元利息收入,再用作租樓,租住一至兩年,期間可觀察經濟樓市變化後再作決定。

5. 首期不要付得太盡

張聖典指,買樓時首期最好不要付得太盡,應預留一定「彈藥」,因市場不穩定性較大。如原先付樓價四成作為首期,但可付樓價三成,餘下一成留作備用「彈藥」。一旦失業,至少可以動用這些「彈藥」,用作維持半年至一年生活和繼續供款,期間可搵工。

更多樓市走勢及香港樓市成交紀錄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