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法】正所謂「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作為父母看到自己兒女有困難或有需要幫助時又怎能袖手旁觀? ScrippsNews引述外國網站Savings.com近期進行調查,發現原來45%受訪父母仍有供養成年子女,平均向他們提供1,400美元(即逾10,000港元),數目比香港一項家用中位數調查多達一倍!調查更發現35以上的都有「洗屋企錢」!

理財方法|45%父母平均支出為1,400美元

成年之齡往往會定義為18歲或以上,根據ScrippsNews引述Savings.com調查報道,調查了共1,000名父母發現有近半、45%至少有一名成年子女的父母都有於經濟上支援他們,平均每月支出為1,400美元(即逾10,000港元)。

報道指出,趨勢看似是於新常態下出現的,因很多年輕人因為失業或在學期間須作遙距上課而搬回屋企形式趨勢。

理財方法|支出費用用途:幫子女養車都有

外媒指子女通常會用該筆資金作繳交學生貸款、雜貨、手機等用途。不過當中亦有43%父母是為子女假期活動付款。

另有10分之4的家長是為供養子女的汽車。

理財方法|須金錢資助的年齡分布

另一方面,原來要父母金錢上援助的不只18-19歲,根據報道引述原來35歲以上都有近11%:

  • 18 - 19歲:12.9%
  • 20 - 24歲:51.5%
  • 25 - 29歲:16.8%
  • 30 - 34歲:7.9%
  • 35歲以上:10.9%

理財方法|逾半家長表示不會永遠幫子女繳費

話雖如此,但調查中其實有大部分家長都不打算永遠幫助他們,有逾半正供養子女的家長表示,對退休後生活「稍有壓力」(somewhat stressed),有23%則直言「非常有壓力」(very stressed)。

不過凡事都有例外,有19%家長則表示自己永遠不會放取消對成年子女經濟上的支持。

理財方法|家用中位數5,000港元:8成認為養父母是理所當然

事實上外國報道的對成年子女提供平均逾萬港元資助,已比本港家用中位數多一倍。香港永明金融去年一項調查指出,受訪者給予父母的家用中位數為5,000港元。

當中有53%人表示退休後仍繼續向父母支付全額家用,有82%人則同意供養退休父母是理所當然。

相關內容:永明金融調查|港人家用中位數5000元|逾半受訪者退休後仍繼續給父母全額家用

理財方法|30歲後應該及不應該做的事

當然不同人有不同想法,但到底當人到達一定年紀時應注意什麼?以下有5則30歲後應該及不應該做的事

1. 不應缺乏應急金錢

根據CNBC Make It報道,曾於摩根大通(JP Morgan)前退休專家指出,應急金錢是退休計劃的重點。於最理想情況下建議銀行儲蓄戶口有足夠應付3-6個月的生活費,以備不時之需。

2. 不應買樓太多

買樓置業是不少港人夢想,但專家提醒擁有太多物業都並非好事,因要計及屋內維修開支或未來收入變化等多類因素須作考慮。

相關內容:理財方法|30歲後不應犯的錯:買樓太多不是好事!5件事要盡快做、小心自製中年危機

3. 不應先為下一代儲錢,再為自己儲蓄

上述提到不少家長都會金錢資助成年子女,亦因此他們或會更加為他們先儲下一筆資金,才再為自作打算。但專家提醒這是巨大錯誤。

例如子女的大學學費可先向政府借錢或使用獎學金等方法解決,但自己的退休金除了職場生涯中打拼外則看似沒太多方法。

4. 應活出真正的「我」

有不少人自覺30歲後,社會給予自我期待而變得有壓力。但有提醒重要的在於放低所謂的「社會期盼」,活出真我才是重要。

5. 應珍惜與家人相處

父母陪伴我們的時間有限,他們會隨日子流逝而老去。所以珍惜與父母相處是應該要做的事,避免令自己最終後悔莫及。

更多理財方法文章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