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息股2023】美國加息步伐放緩對收息股有利好作用,而在過去兩年,一些業務不屬傳統範疇的新型公用股盈利不但未受影響反而有所增長,而且個別息率更高,值得留意博財息兼收!

收息股2023|美國加息步伐放緩

美國聯邦儲備局於香港時間上週四(2日)凌晨公布今年首次議息結果,一如預期加息0.25厘,聯邦基金利率目標區間調高到介乎4.5厘至4.75厘,市場關注重點除了是加息幅度由上次的0.5厘進一步縮小外,議息聲明的措詞亦與以往略有不同,例如指「未來加息程度」取決於數項因素,包括貨幣政策緊縮的累積影響,有別於之前使用的「未來加息步伐」,令市場相信聯儲局是在釋放鴿派訊號,暗示加息周期接近結束。

加息步伐放緩有利新經濟科技股,故議息結果公布後,美國大型科技股明顯走強,納斯達克指數升逾3%,連帶港股的科技板塊亦見做好。

收息股2023|美息快見頂利好港公用股

其實,息口見頂對於一些傳統收息股亦有利好作用,例如是公用股,正是由於之前息率上升,

而令其吸引力下降。瑞信報告就指出,公用股去年因美債息上升而跑輸大市,隨著美國聯儲局將加息幅度收窄,預期最終利率會於4.75至5厘見頂,相信本港公用股今年會有正面表現,其中公用股首選是長江基建(1038.HK),因看好集團有條件維持派高息,維持「跑贏大市」評級,但目標價降至55元。

新型公用股已取代舊公用股

此外,瑞信將港燈(2638.HK)評級由「跑輸大市」連升兩級至「跑贏大市」,看好港燈逾6厘股息,近乎同業最高,但輕微下調2022至2024財年每股盈利預測,並相應下調目標價由7元調降至6.5元。

不過無可否認的是,過去市場最看重的傳統公用收息股如「兩電一煤」,在過去兩年的疫情還有加息週期打擊後,不論是股價抗跌力還是息率的吸引力,都難以跟幾年前相提並論,在重視持股收息的長線投資者眼中,已完全失去了往日的光環。

盈利有增長、息率更高

相對之下,一些業務不屬傳統範疇的新型公用股,由於在疫情下盈利不但未受影響反而有所增長,而且個別息率更高,故已取代舊公用股,成為收息投資者的追捧對象。

收息股2023|1. 香港電訊漫游收入增

香港電訊(6823.HK)經營本地電話、數據及寬頻業務,過去受疫情影響相對較輕,展望中港兩地全面通關復常,各地對旅客出入境限制撤銷,對電訊漫游業務將有正面影響。

香港電訊截至去年6月底止中期業績,營業額161.57億元,按年升3.3%,股份合訂單位持有人應佔溢利增加1%至19.1億元。

香港與內地通關能推動行業漫遊收入恢復

上半年公司EBITDA按年升2.1%至58.34億元,5G業務客戶數目進一步增加至91.8萬名,佔後付客戶基礎28%,期末後付客戶的ARPU為187元,按年持平。電訊中期息派0.3136元,較去年同期增加2%,TTM息率接近7厘。

摩根士丹利報告認為,香港與內地通關能推動行業漫遊收入恢復,由於業務利潤率高,有望推動電訊商有顯著的營運槓桿,特別有利於純流動網絡營運商。

料今年股息收益率或達8%

香港電訊疫情前漫遊收入約貢獻流動服務收入15%,有關業務於去年上半年只恢復至疫前約25%至30%,估計今年可有10至20個百分點的同比復甦。

該行給予香港電訊「與大市同步」評級,目標價12元,列為香港電訊行業首選,主因其於潛在競爭風險上更有彈性,加上股息增長穩定,有更佳能見性,今年股息收益率或達8%,為不錯的收息股選擇。

收息股2023|2. 香港寬頻派11厘高息

同樣經營本地電訊業務的香港寬頻(1310.HK),主要為香港住宅及企業客戶提供固定電訊網絡服務。截至去年8月底止全年業績,錄得營業額116.26億元,按年升1.4%;純利5.53億元,按年升167.5%;期內經調整息稅折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26.09億元,按年增2%。

香港寬頻一直以高派息政策見稱,雖然去年全年派息按年減少21%至0.6元,但現價息率仍有11厘。

香港寬頻今年有望追落後

摩根大通日前發表報告,將香港寬頻投資評級由「減持」一舉升至「增持」,並與中電信(0728.HK)並列為今年大中華區電訊股首選。該行指,內地及香港電訊股去年分別跑贏恒指34%及7%,受惠市場在熊市下輪動至防守性股份。該行今年對內地電訊股仍然看好,預期營運商受惠於持續的重估及雲市場市佔擴張,以及漫遊業務收入回升,尤其看好負債水平高的香港寬頻,認為今年有望追落後。讀者可參考作為博財息兼收的收息股選擇。

收息股2023|3. 新意網派息連升11年

新意網 (1686.HK)是香港最大的數據中心服務商,其業務模式與收租股類似,而疫情推動遙距經濟發展,對網絡需求同步上升,有利新意網業務。

新意網將於2月21日公布截至12月底止中期業績,而集團截至去6月底止年度,錄得收入20.86億元,按年增加11%;純利8.47億元,增長8%,若撇除疫情相關補貼,年內純利增長9%,EBITDA上升10%至15.01億元;EBITDA利潤率保持於72%強勁水平。

已連續11年錄得派息增長

集團表示,旗下兩個新項目,荃灣TWTL 428項目現正進行地基工程,將軍澳TKOTL 131項目則處於最後設計階段,預期可於2022年分階段落成,令數據中心樓面面積增加140萬平方呎,較目前經營面積134.2萬平方呎增加一倍。

新意網一向不派中期息,而去年度末期息派0.208元,按年增加7%,息率4厘,雖然不算高,但集團的派送政策穩定,已連續11年錄得派息增長,過去兩個年度派息率比率亦達100%,是本地市場罕有的收息股貴族。

收息股2023|4. 粵海投資盈利復甦快

主要從事包括對港東江水供應在內的水資源業務的粵海投資(0270.HK),截至去年9月底止九個月收入177.84億元,按年下降19.7%;主要是受到物業投資及發展業務收入減少影響,錄得純利47億元,輕微倒退0.6%。

期內,公司水資源業務稅前利潤維持穩定增長,其中對港供水收入增加1.1%至40.41億元,對深圳及東莞地區的供水收入減少13.8%至11.36億元。

息率7厘

花旗發布研究報告指,在經濟復甦情況下,相信對粵海投資的房地產、酒店及發電業務有利,預計公司非水務部門的盈利復甦將較預期快;另估計粵投未來幾年來自內地的水務純利每年增長預期多於10%,至於向香港供水協議帶來的收入,足夠維持股息支付,今年股息率或持續達7.2%。該行重申粵投「買入」評級,將2022至2024財年純利預測上調0.7%、10%、11.6%,目標價由7.5元上調至10元,為香港公用股中首選。

粵投中期息派0.1871元,按年增長近3%,連同去年度末期息0.4254元,TTM息率7厘。

收息股2023|5. 港鐵通關最大受惠者

於中、港及海外經營鐵路及物業發展相關業務,還有投資於八達通的港鐵(0066.HK),是通關復常受惠股,集團截至6月底止中期業績,收入230.33億元,按年升3.2%;錄得淨利潤47.32億元,按年升77%。受疫情影響,上半年香港車務營運收入58.15億元,按年減少3.1%,未計利息、財務開支和計及每年非定額付款後的虧損27.75億元。

料下半年乘客量逐步回升

集團日前向立法會匯報2022年服務表現,去年日均載客量約416萬人次,較前年下跌約6%,但相信隨著疫情緩和及東鐵綫過海段開通,下半年乘客量逐步回升。

滙豐研究發表報告指,香港本地經濟復甦將會改善運輸及租務業務,同時通關將重振跨境相關服務;另外,小蠔灣發展項目去年底獲政府批淮,項目具較佳盈利可見度,將港鐵視為本港經濟及消費復甦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中期派息大增68%

預測2022年至2024年的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33%,將公司今年盈利預測上調4%,同時將公司去年至2024年各年每股派息預測維持不變,分別為1.27元、1.27元及1.28元,目標價由43.6元上調至49.2,維持「買入」評級。

港鐵中期息派0.42元,較上年同期的0.25元大增68%,TTM息率3.4厘,是前景樂觀的收息股之一。

收息股2023|5隻受追捧新型公用股

編號

股份

股價

息率

0066

港鐵公司

41.75

3.45%

0270

粵海投資

8.73

7.02%

1310

香港寬頻

5.41

11.09%

1686

新意網集團

4.83

4.31%

6823

香港電訊-SS

10.6

6.93%

(編按:數據截至2月6日)

更多收息股相關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版權聲明

香港財經時報有限公司獨立擁有或與相關內容提供者共同擁有香港財經時報網('本網站')內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體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本網站一切版權及知識產權版權均屬香港財經時報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香港財經時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 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不得複製或在非香港財經時報所屬的伺服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不得擅自使用香港財經時報等商標及標識,違者香港財經時報將依法追究責任。

已經獲香港財經時報書面授權的機構或個人,在引用獲授權之內容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香港財經時報,違者香港財經時報將依法追究責任。

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侵犯香港財經時報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的行爲,香港財經時報將依法追究其責任及追討導致香港財經時報造成的損失。

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站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香港財經時報概不承擔責任。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並提供真實和有效的書面證明,我們將在核實後採取有效措施制止侵權行為的發生,並做出妥善處理。香港財經時報歡迎來信查詢。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