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委會解說加密資產投資成為近年潮流之一,其獲利價值,加上不少名人相繼投身NFT以至元宇宙,令投資人數不斷增加。消費者委員會於最新一期月刊中則為大家介紹該資產的原理及風險事項。

消委會解說|加密資產與實體貨幣分別

消委會將內容分作6大類別作解說,並提到雖然不少人於加密資產市場上獲利甚豐,但亦有些最終導致損失慘重。機構於標題更以「加密資產炒風盛 盲目跟風隨時血本無歸」為題。

當中,消委會列出加密資產跟實體貨幣的不同之處:

  • 加密資產的「虛擬」讓其交易不受地域限制,更可實現24小時不間斷運作
  • 加密資產交易於理論產可實現「去中心化」
  • 交易不需要披露個人資訊如:姓名等

消委會解說重點

  1. 流通性問題
  2. 穩定幣或非真的「穩定」
  3. NFT難以估值
  4. 加密投資涉及的3大風險 1. 投資炒作
  5. 加密投資涉及的3大風險 2. 平台
  6. 加密投資涉及的3大風險 3. 安全
  7. 挖礦耗電 掀環保警號
  8. 美國7間最大型挖礦公司耗電量 相當休斯敦用電量

消委會解說|流通性問題

消委會於文中雖然並沒有談及對投資加密資產的立場,不過則提到其流通性問題。指出全球有超過15,000個商家接受Bitcoin作支付,而香港亦有商戶接受以加密資產支付。但由於加密資產非由政府發行,加上去中心化等,機構指其不可作為量度生沽中所有貨品價值尺度,亦不具成流通貨幣條件。

消委會又提到,目前只有少數國家列Bitcoin為法定貨幣,如:薩爾瓦多。香流亦並非法定貨幣,亦未有商戶廣泛接納成支付方式之一。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消委會解說|穩定幣或非真的「穩定」

另一方面,消委會亦就3類加密資產作簡介,當中指出穩定幣「未必如名字般「穩定」」。穩定幣為一種目標跟現實世界資產掛鉤的資產,例如當中的TerraUSD目標則是跟美元進行掛鉤,希望保持1:1掛鉤。

機構指出,由於目前普遍欠缺就穩定幣營運安排的規管或披露要求,致個別穩定幣的支持機制並不透明,穩定機制的有效性亦存疑,所以,幣值僅理論上穩定。

消委會解說|NFT難估值

NFT方面,消委會指出任何人都可以製作,而《香港財經時報》亦曾報道過不少名人及商家都設計出NFT,例如譚仔國際的「Souper Hero」、周杰倫、張敬軒等。除此之外,一些由學生推出的亦可能有市有價,例如印尼學生Ghozali Ghozalo曾利用自拍照製作成NFT。

消委會則提到,NFT的價格非常波動以及較難估值,流動性方面亦相對較低。

消委會解說|加密投資涉及的3大風險 1. 投資炒作

亦因如此,消委會提醒人們於投資加密資產前,要注意的3項風險:

首先是投資炒作的風險:機構指加密貨幣的價格波動大,舉例指如Bitcoin於去年11月曾升至約69,000美元,但於6月中卻跌穿18,000美元。NFT估值亦無客觀指標,所以投資NFT前提醒要關注作品的發行商等以減低風險。又稱不應僅注重價錢,亦要留意流動性。

消委會解說|加密投資涉及的3大風險 2. 平台

其次是平台風險,機構指出目前有很多交易平台或不受監管,或僅輕度監管。所以未必如傳統金融市場的服務提供者受嚴格監管,從而帶來額外風險。

更多內容:消委會報告|外賣平台投訴升三成|做會員反而更貴、送錯食物拒退款|消委會教5招自保

消委會解說|加密投資涉及的3大風險 3. 安全

第3是安全風險,因應加密資產設計是去中心化運作,假若投資者忘記加密貨幣錢包的地址及密碼,是難以尋回。

另外亦要顧及錢包有可能受黑客、電腦病毒、故障等事件影響,於追討相關事宜時,消委會指亦非常浪費時間。最後亦提醒投資者於投資之前,要做足功課,亦不要跟風投機。

消委會解說|挖礦耗電 掀環保警號

另一方面,消委會亦指出,挖礦熱潮下對環保亦響起警號,因為挖礦期間需環電腦24小時高速運算,當中對電力消耗是有很大需求。

機構引述劍橋比特幣電力消耗指數(Cambridge Bitcoin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dex),全球Bitcoin礦場的整件耗電量更超過至少16個國家的全年耗電量,包括:比利時、芬蘭、以色列等。

更多內容:Bitcoin跌70%未止瀉|調查:60%人料見10,000美元、24%散戶更視加密貨幣為垃圾

消委會解說|美國7間最大型挖礦公司耗電量 相當休斯敦用電量

根據外媒報道,美國國會調查所示,美國7間最大型Bitcoin挖礦公司耗電量,相當於當地第4大城市休斯敦的用電量。有議員則要求「礦工」報告其能源使用。

另外虛擬貨幣的價格仍未向好,根擬Coindesk所示,宜型今日(19日)下午3時15分,Bitcoin報21,842.5美元,再次跌穿22,000美元關口。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