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由上幾次基金的話題,重新轉到股票之上,並且是市場上少有專家懂得分析的細價股。筆者認為就港股而言,這是相當值得探討的投資課題,理由是現有超過2,500隻股份在港交所上市,參考於2020年7月10日約770隻為報價2.00港元以上的股價,佔比僅約三成,表示約七成屬細價股。

股指長期處於橫行狀態時!最適合採用「平均成本法」定期定額投資|聶Sir學堂

定期月供基金必知「平均成本法」只在基金價格走勢屬先跌後升才可取|聶Sir學堂

7成港股屬細價股

另外,若將市值為10億港元或以下視作細價股,則超過1,350隻,佔比亦逾五成。而參考港股通的最低市值進場門檻為50億元,反映有近1,900隻股份不合格,佔總體港股約七成半,可見在港上市股份之中有很多屬細價股。

《細價股執錢密碼》 、《細價股奪金攻略》

若大家有讀過於2014年出版筆者的成名著作《細價股執錢密碼》和2016年出版的《細價股奪金攻略》,便知筆者喜歡研究細價股。然而,相對現為2020年,兩部著作的內容距今已過數年,難免部分內容不切合現況。例如《細價股執錢密碼》寫到的「買新股」策略,是針對當時創業板新股以全配售方式上市,但自2017年3月起已不復存在。

「拆細股份」和「大送紅股」圖利操作已絕跡 

又例如《細價股奪金攻略》寫到在「增加股數」的財技活動當中,「拆細股份」和「大送紅股」的圖利操作,同樣自2017年3月後絕跡,可見隨著港交所修改《上市規則》,部分財技活動的圖利操作如今已不適用。時至今日,仍然適用能讓散戶圖利的活動分為四大類別,就是:股數增減、商業活動、權益變動和進階操作,將於未來數週撰文仔細講解。

供股操作和配股操作

今日先談股數增減,可分三個範圍,包括:

  1. 增加股數
  2. 潛在股數
  3. 減少股數

最常見的財技活動

論到增加股數,撇除上述的拆細股份和大送紅股,供股操作和配股操作仍然存在,亦是現時最常見的財技活動,皆因能令上市公司帶來股本集資的效益。當然,配股的集資規模普遍少於供股的,單是從2020年7月10日倒數一個月,關於「一般授權配股」公告便接近130則,反映每年都有非常多的配股集資活動。

散戶持股會被攤薄

這是《上市規則》賦予在港上市公司的股本集資權利,於每個財政年度可以毋須召開股東特別大會,而取得逾半數股東同意下,仍能發行不多於20%已發行股本之新股規模。倘若一間上市公司每年都用盡配額,四年後發行股數規模會是現在超過1.07倍,暗示現在的散戶持股,屆時會被攤薄超過一倍。就算每次配股均已「等價」進行,就是配股價與當時股價相同 (常見是以折讓方式進行),除非四年內股價升逾1.07倍,否則四年後股價將較現在為低。

短線操作要留意兩件事

因此,不能小覤配股這種財技活動,倘若大家買入的股份沒有盈利基礎支持,卻又每年動輒進行配股,股價便會長期受壓,暗示這樣的股份不宜中長線持有。至於短線操作,一般會留意兩件事,其一是配股價與當時股價的折讓差距有多大,按一般授權配股折讓必須少於20%,而折讓為一成或以下則視作小折讓。當然,配股價也存在「等價」或「溢價」的可能,這些都是對潛在新股買家不利的安排。

「配股後炒」

倘若如此情況下配股仍能順利完成,暗示買家屬「自己人」,傾向是配股完成後才見股價上揚,筆者稱為「配股後炒」。第二件留意事項,是宣佈配股時的股價走勢,通常實業股會在股價處於高水平時宣佈配股,顯然管理層在意所得集資淨額多寡。但對於細價股,多數沒有盈利基礎,所以刻意托價才能令股價上揚,這樣涉及操控股價的有心人之成本。

「配股前炒」

故此這等股份傾向在低價配股,消息發佈後才推高股價,吸引潛在買家認購股份,如此安排縮短了有心人的托價日子,變相令控價成本減低。這種在宣佈配股及完成配股之間,出現股價上揚的情況,筆者稱為「配股前炒」。

「先舊後新」和「特定授權」

大家可留意我單是談論一般授權配股,已可用上超過700字,還未談到「先舊後新」和「特定授權」的配股模式,證明細價股圖利操作是大有學問,絕非坊間以「妖股」或「老千股」等負面字眼,就能概括地解釋何謂細價股,實則是抹殺了細價股在市場上的存在價值。

下回再續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聶Sir學堂】作者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獨立股評人,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