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與大家談到盈富基金(02800.HK),顧名思義是基金的一種,基金就是集合大眾的資金,用來買入多項金融資產,再以單位方式按比例發放給該基金的投資者。

在職人士都要供強積金

而上次提到的「強積金」,在職人士都要進行供款,買入強積金供應商提供的基金選項,因此不論你是否熱衷參與投資,你是港人並在港工作,都要接觸基金。受到2019年底出現的新冠肺炎疫情對環球經濟的衝擊,2020年5月份強積金每人平均賺不足900元。

盈富基金(2800)是香港首隻ETF!詳解投資盈富是否抗通脹的好決定|聶Sir學堂

強積金回報由賺變蝕 

強積金顧問駿隆的統計(發佈於2020年6月12日)顯示,5月份強積金平均回報只有0.4%,即每人平均賺842元,較4月過萬元的回報大幅縮減。2020年首五個月累計回報負6.4%(截至4月底則累計回報3.2%,事隔一個月,由賺變蝕),相當於每人平均蝕近1.4萬元。5月香港股票基金回報負超過2%,駿隆預計隨著經濟數據開始改善,加上人民銀行運用不同政策,保持市場流動性充裕,香港及內地股市有望持續向好。

強積金資產由高風險轉向低風險

然而,駿隆又指新冠肺炎令市場避險情緒升溫,強積金資產亦由高風險轉向低風險,提醒投資者要留意美國大選引致的額外風險,及中美關係惡化對周邊地區的影響。就著駿隆的論點,筆者理解是未到2020年底,難料大家的強積金戶口結餘是賺還是蝕。

當然,顧問公司這種「明哲保身」的發表,正面和負面因素都交代,對顧問公司是一種保障,但對普羅大眾來說參考性極低,無法衡量現時應分配較多戶口中的資金到進取型基金還是保守型基金。

積金局:過去13年回報升、6年跌

至於上述統計發佈前一天(2020年6月11日),積金局機構事務總監及執行董事鄭恩賜表示:「過去十九年零一個月(2000年12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有13年(回報)上升,6年(回報)下降,整體來說(回報)都是上升的。我都是呼籲大家看長線,不要太過被短期的波動影響。」鄭恩賜的言論雖適用於普遍強積金供款者,但對於2020年休退者來說,則是茲事體大,豈可不在意同年的強積金投資表現呢?

年均回報率(IRR)僅4.08%無法抗通脹  

若簡單以年供36,000元(僱主及僱員每年各供18,000元,平均各月供1,500元)及強積金整體投資表現(即上述的13年升、6年跌)計算,截至2019年底戶口結餘約104.47萬元,相對上述2020年首五個月累計負6.4%,就算未計入2020年初供的36,000元,賬面已減少近67,000元。事實上,相對總供款68.4萬元,19年的總回報率為52.74%,年均回報率(IRR)為4.08%,無法對抗前文提到的5.00%通脹。

投資高息股年賺15%抗通脹可行嗎?股息率最高三隻恒指成份股是...|聶Sir學堂

盈富基金有股息 年均回報率6.79%勝MPF

至於盈富基金,同樣以上述的年供方式投資,19年後的結餘約108.79萬元,相對總供款68.4萬元,19年的總回報率為59.05%,年均回報率 (IRR) 為4.45%,仍是低於5.00%,表面看來還是抗不了通脹。但這是未有計入股息的情況,計入後結餘增至約140.71萬元,相對總供款68.4萬元,19年的總回報率為1.06倍,年均回報率(IRR)為6.79%,證明實則能對抗通脹。就算考慮到2020年首五個月的盈富基金表現,年均回報率(IRR)下調至5.40%,仍然高於5.00%的可對抗通脹水平。

無法找到每年強積金股票基金的投資表現

最後想指出,以強積金整體投資表現與盈富基金表現作比較,不是最貼切的安排,用上強積金股票基金與盈富基金比較為佳,無奈在積強局的網站,無法找到每年強積金股票基金的投資表現,只顯示一個按月供計算的年化回報率5.15%,仍較上述盈富基金的6.79%為低。

公眾無法比較各供應商的基金表現 

積金局理應有所有類別基金(如股票基金、債券基金和保證基金等)由2000年12月成立以來的歷年投資表現數據,卻未能清楚闡述所有數據讓公眾有知情權,以致公眾無法比較各供應商的基金表現,從而準確地找出具投資優勢的基金作出供款及投資,這是否欠香港超過300萬在職人士,一個合理交代呢?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專欄作者:聶振邦 聶Sir -香港財經時報-HKBT
圖片:聶sir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

專欄作者簡介:聶振邦( 人稱「聶Sir」)為證監會持牌人,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現為獨立股評人,超過十七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聶Sir學堂】作者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獨立股評人,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