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經不覺又到12月,2020年又快將過去,又是大事回顧的時候。今年2020年看似發生了很多大事,但很多事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一環扣一環,要從中抽10件大事出來也不容易。所以今次就一次過把我認為最有影響的十件大事先列出來,然後一次過再總結這些事對大家的影響,以及將來的應對,比逐件逐件大事分析會來得好。

2020十大財金大事

今年究竟有那10件觸目的事情呢?排名不分先後。

  1. 肺炎疫情由年頭玩到年尾,重創全球經濟
  2. 國航世紀大裁員 港龍結業
  3. 港盲搶口罩 限聚令玩殘多個行業
  4. 重啟零息時代,量寬時代再次來臨,美股、科技股創新高
  5. 港版國安法實施 香港金融地位面臨挑戰
  6. 香港人權與民主法案通過,港高官被美制裁
  7. 英國推BNO簽證,掀港人移英潮
  8. 美國總統大選惹種票疑雲
  9. 螞蟻集團上市脫腳
  10. 多間藥廠疫苗研發成功 肺炎疫情有望舒緩

十件大事中大致分為兩大範疇

從上述大事件可見,十件大事中大致分為兩大範疇,第一是肺炎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以及各國的應對措施,所以第1, 2, 3, 4, 10可以為之一組去討論。第二個是港版國安法實施後帶來的影響,第5, 6, 7項都屬於這一個領域。

第八及第九點雖然是獨立事件,但引伸出來可以看到中美關係發展,而中美關係是否能成功破冰,又要視乎美國如何看待香港的人權問題。至於螞蟻集團上市突然被撒停,又關乎香港金融地位問題,所以嚴格來說這兩點也可與第二個範疇一併分析。

肺炎疫情的影響

今天先回顧第一範疇,肺炎疫情的影響。肺炎疫情在今年農曆新年前後爆發,武漢以致內地多個城市都要封城,令到全港人心惶惶,搶米、搶廁紙、搶糧食、搶口罩,一盒口罩賣幾百蚊,市民更要大排長龍購買,超級市場貨架亦出現空空如也的壯觀情景。但隨著內地工廠及物流行業等復工,物資短缺情況去到第二季開始已舒緩。

香港長期處於4人限聚令下

可是疫情一直揮之不去,香港今年中爆發第二波疫情,7月爆第三波,11月再爆第四波,香港長期處於4人限聚令之下,最嚴重時收緊至2人限聚,食肆下午六時後不准堂食,健身室、戲院、美容院、卡拉OK等公眾場所要強制關閉。這些行業都成為疫情下的失業重災區。

低息環境料持續幾年!買儲蓄保險揀短年期跑贏大市?選長年期有何好處|理財急症室

旅遊業停頓

除了香港,疫情也爆發至世界各地,美國至今年底新增確診數字仍逾20萬人,歐洲多國亦有逾萬宗新增確診。正因為世界各地疫情嚴重,很多飛機航班都停飛,旅遊業停頓,全球航空公司都在艱苦經營,曾是港人驕傲的國泰航空,今年10月宣布全球裁員8500人,有35年歷的港龍航空亦要結業,為疫情以來最大規模的裁員計劃。

第四波疫情拖累復甦中的經濟

各行各業均出現裁員,有些公司更停薪留職,雖然政府推出了全城派1萬元的救市措施,亦有「保就業」計劃,可是本港今年失業率仍升至逾6%以上,創近16年新高。而本港GDP今年第二季更按年跌9%,續續五季收縮,雖然第三季下跌幅度收窄至3.5%,但第四波疫情爆發,勢必又再拖累復甦中的經濟。政府經濟顧問於11月預測本港今年全年經濟將收縮6.1%,是有紀以來最大。

零息時代又再降臨

但好消息是,年底已陸續有藥廠宣布新冠肺炎疫苗成功,其中輝瑞的疫苗更於今個月開始推出市場。如果疫苗能成功遏制疫情,經濟活動回復正常,相信未來有望迎來明顯的復甦。另外,由於疫情重創經濟程度超出想像,多國都減息以及量寬政策來救市,零息時代又再降臨。

Tesla股價大升逾6倍 

股市尤如坐過山車般,年頭先大跌,其後又再急升,美股三大指數相繼創歷史新高,科技相關股份更大受追捧,其中Tesla像火箭般直線上升,由年初約88美元(一拆五後價格),升至最近逾600美元,股價大升逾6倍,成為今年話題之作。Amazon今年升逾六成,Neflix升逾五成。

虛擬貨幣再度瘋狂!Bitcoin升幅超過170%!投資比特幣還是黃金|理財急症室

買樓收租攻略2020|用買入價還是現價計?計算租金回報率3大注意事項|理財急症室

國際金價創歷史新高 

除股市外,其他資產亦有資金追奉,國際金價8月曾升穿每盎司2000美元,創歷史新高,Bitcoin也一度破頂,升穿19000美元。港人最關心的樓價,在低息之下也高踞不下,其中大圍新盤柏傲莊1開售,更創出超額認購57倍的紀錄,售樓處要排隊8小時才有樓睇。可見QE之下,資本市場與實體經濟背道而馳。

肺炎疫情比當年沙士嚴重得多

很多人將今次疫情與2003年的沙士比較,當年香港可以迅速從疫情中復原,但今次不同的是,當年僅是少數地區爆發沙士,未擴散至全球,而且沙士在當年夏天已逐漸消失,疫情時間只持續半年左右,但今次肺炎疫情影響不但是全球性,時間亦十分長,疫苗是否成功也是未知之數。除此之外,香港仍有不少變數需要面對,包括國安法、BNO移民潮、以及美國總統大選等影響,下次再跟大家詳談。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編按:專欄作者Sammi簡介:曾在財經雜誌擔任高級記者及執行編輯,訪問過多位財金界名人,現從事理財策劃及數碼媒體行業,並且是Facebook Page《理財急症室》及YouTube《Sam Sam Channel》的主理人。熟悉財經市場運作,亦對坊間的理財產品有深入分析。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作者簡介:Sammi曾在財經雜誌擔任高級記者及執行編輯,廣泛接觸不同投資及理財資訊,經驗逾十年,現從事理財策劃及數碼媒體行業,Facebook Page《理財急症室》、YouTube《Sam Sam Channel》及網頁《理財KOL》主理人,內容涉獵股市、樓市、移民、稅務、保險等理財不同範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