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教育】常說家長身教很重要,因為兒童的性格與處事方式,自小便深受父母的影響。家長當然希望孩子可以保持樂天、積極向上的心態。但原來父母日常中的行為或說話方式,不知不覺間會影響了孩子的自信心!

親子教育|家長6大錯誤行為令兒童感自卑

香港教育城指出,「自信心」指的是個人對自身能力的評估,如人際關係、自我價值等。家長在育兒教育上,卻出現6大錯誤行為,不知不覺令兒童感自卑。以下這些行為你有對孩子做過嗎?

家長錯誤行為1:公眾場所當眾斥責孩子

外出時常常會看見不少家長會在公眾場所中訓斥小朋友,又或者在聚會中在眾人面前斥責小朋友。事實上,小朋友跟大人一樣,都有自尊心的,若經常在他人面前責罵小朋友,他們會感到越來越自卑。

親子教育正確做法:

如孩子在外出時鬧小情緒,家長不妨可嘗試先把小孩帶離現場,如在餐廳則把孩子帶到餐廳外面,換個環境讓小朋友先冷靜好心情,再告訴他需要改善的地方;這樣既可以教導孩子改善錯誤的地方,同時亦不會因此感到自卑。

家長錯誤行為2:不表揚令小朋友感挫敗

孩子跟我們一樣,都是需要被讚許及認同的。如家長只在小朋友犯錯時責罵,卻在他們表現好的時候(如考取好成績時)不好好稱讚他們的話,他們很容易便會感到挫敗的。

親子教育正確做法:

家長可以適時表揚或鼓勵孩子,一段時間過後,自然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信心。家長亦要留意對小朋友的讚揚是要發自真心的,因為他們能夠感受出你的讚美是真心的還是敷衍,最好說一些你真心認同孩子那方面做得好的說話,簡單來說家長應該着重欣賞孩子所付出的努力,多於孩子的能力(如「你好叻」)。

家長錯誤行為3:與他人比較抹殺付出  

不少父母經常把自己的孩子與他人比較,或者為了激勵小朋友,家長會說出如「你睇下人哋xxx幾叻,識得做xxxx」等。其實每個小朋友都是獨一無二的,家長不應常把自己孩子與別人比較,這等同是抹殺了孩子的努力,令孩子感覺父母看不見自己的付出。

親子教育正確做法:

父母應要好好欣賞小朋友的優點及在學習過程中的努力,這樣才可以鼓勵他們繼續進步,得到父母的認同後才可以提升自信心,保持樂觀積極的心態。

家長錯誤行為4:威脅改正 產生恐懼不安 

「你再係咁我就走,唔理你架喇!」這句話對不少人來說都感覺很熟悉吧!小朋友犯錯時,作為家長總會以這樣威脅性的方式向小朋友施壓,令他們就範。但這些威脅性的句子不但不能讓孩子知道自己錯在那裡,亦不會認為自己有錯,難以令他們服從,只會令他們感到恐懼不安。

親子教育正確做法:

家長不妨嘗試用另一種的方式令孩子改善壞習慣,如「如果你唔咁做,就會仲好,就可以xxxx!」久而久之每次小朋友聽到命令時,都會向美好的方面設想後果,既不會對此感到自卑不安,亦會以樂觀的心態面對。

家長錯誤行為5:拒絕讓孩子自行做事

有時家長會聽到小朋友自信滿滿的主動要求自行做某些事,如收拾碗碟等,父母總會以孩子年紀尚小,能力未能做到為由拒絕他們的要求。這樣容易打擊了孩子的自信心,將來會變得處事猶豫不決,時常擔心自己能力不及。

親子教育正確做法:

鼓勵孩子勇於挑戰及探索是需要的,在安全的情況下家長可讓小朋友放手一試,既可増強自信心,亦可以讓他們發掘未知的可能性。

家長錯誤行為6:孩子被人稱讚時一味否定

別人稱讚自己的孩子時,很多父母會謙虛的否認並說道「佢邊有咁叻,好蠢就真!」這樣的說話會令小朋友感覺原來自己在父母眼中並不優秀。

親子教育正確做法:

如他人的讚賞是正確且客觀的,家長亦不用過份謙虛,可表示認同對方的看法,對小孩來說亦算是父母對自己的認可,可給予他們自信,鼓勵他們繼續努力,變得更好。

更多親子熱話及育兒心得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