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樓市】據報,阿里巴巴集團聯合創辦人馬雲的妻子張瑛,於今年年初在新加坡以4500萬元至5000萬新加坡元(折合約港幣2.6億至2.9億元)的價格,購入了位於達士敦路的三棟相鄰店屋(Shophouse),引起不少房地產投資人重新再審視「店屋」這項具有當地特色的房地產類別。

據悉,3棟店屋均樓高三層,佔地總面積爲3,239平方尺,總樓面面積爲10,700平方尺,無論是作爲商業用途還是私人會所,都能提供充足的空間和靈活性。 

新加坡店屋投資

其實近5到10年,新加坡店屋已成為私募股權基金、家族辦公室和超高淨值投資者的熱門投資對象。店屋是新加坡常見的一種傳統建築,通常爲兩到三層樓,一樓爲店鋪,二、三樓爲住家,外面則有各式各樣的南洋風情裝飾,並有一條五英尺長的走道遮蔭,以保護行人免受日曬雨淋,其他顯著特徵還包括紅色粘土屋頂瓦片、引入光線和空氣的中央通風井以及色彩繽紛的裝飾立面。

土地地契通常分爲99年 999年及永久產權

在新加坡,有超過6500棟受保護的店屋,大概建於1840至1970年代期間,土地地契通常分爲99年、999年以及永久產權。如今,有些店屋是單戶住宅,但大多數仍是混合用途建築,底層設有零售或餐飲店,上方為住宅或辦公室。 

店屋不只是新加坡獨有

事實上,店屋也不只是新加坡獨有,類似的概念,也充斥在南洋不同的國家,包括馬來西亞,越南,柬埔寨,印尼等。甚至,香港有著騎樓架構的唐樓,也可以歸納為「店屋」的概念,甚至韓國不少城市的舊區也有不少類似「店屋」的出現。

隨着三年的世紀疫情結束,城市人的消費模式也有所改變,對傳統的商業地產,有着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打擊。筆者認為店屋具備投資的潛力,跟後疫情年代,社區商業地產存在的重要性有關。

社區商業

社區商業是一種以社區範圍內的常住人口為服務對象,以便民、利民,滿足居民綜合消費為目標的商業地產類型。社區商業是作為承擔周邊居民生活基礎的配套存在,服務半徑主要是3公里以內,甚至是1.5公里內的核心客群,除了滿足周邊居民的日常綜合消費需求,也是社區的社交生活中心。 

房地產需要重新定義

新冠疫情對我們的生活,包括餐飲,娛樂,社交,購物和工作方式造成了深遠影響,同時迫使城市適應新的挑戰,並重新思考城市空間的利用。筆者認為房地產需要重新定義,加上結合近年來如何善用土地資源的大前提下,亦同時兼顧以人為本和環境文化保護的理念。

店屋商住混用設計合乎環保人性

對可持續設計和優化空間利用的元素,以創造一個可滿足社區多樣需求的動態環境,藉此鼓勵充滿活力的城市生活方式以及提升城市區域的可持續性,而店屋這一類型商住混用,設計合乎環保人性,加上其歷史和文化的內涵,可以說是房地產重新定義後,一個能提升城市社區可持續性的一個鮮明房產類別。

外國人都可購買商業店屋

在新加坡,外國人都可以購買商業店屋,但住宅店屋只有新加坡公民才有資格購買。資產管理者可以透過多種方式為店屋投資增值。首先是實施租賃策略,引進願意且有能力支付更高租金的租戶,例如高檔餐飲企業,甚至共享辦公室,精品型酒店等。

店屋的價格穩定上漲

雖然店屋作為房地產來說,收益率較低(約 2% 至 3%),但在過去二十年來,店屋的價格穩定上漲。2000年3月的平均價格為每平方尺377新元,2010年店屋的平均價格約為1,500新元。價格在 2013年至2014年左右達到高點,每平方尺超過4,000 新元,2020年7月甚至升值至每平方尺 6,000 新元左右。

而近幾年,平均尺價保持穩定大概在3,000-4,500新元的水平。店屋的稀缺性保存了其價值,就像限量版藝術品一樣,不難預見如此稀缺的店屋價格將繼續企穩。

安全的避風港

隨著投資者發現店屋是一個安全的避風港,外國和本地買家將繼續投資,需求量預計在加息週期後回升,並會關注一些有改造升級潛力的區分,就如位處星洲東部的如切區(Joo Chiat),該區的店屋都比較破舊,有著不少色情場所和低端卡拉OK廳,現在卻是新加坡最熱鬧、最適合打卡的地區之一。時尚品牌 Coach 在一棟三層店屋中開設了全球最大的概念店,而不少米芝蓮星級的餐廳也開設在如切區的店屋裡面。

一個具備潛力的載體

整體來說,店屋並不具備特高的收益率,但隨著科技發展,加上後疫情時代的生活模式,社區商業房地產的存在越發重要,而店屋是發揮社區商業房地產的一個具備潛力的載體,故此在資本保值和資本增值方面將會有更好的表現。

更多海外樓市走勢及投資入門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盧銘恩是華坊咨詢評估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及Asia PropTech創辦人。產業測量師出身,致力將創新科技帶進房地產業界。香港中文大學商學院客座助理教授及香港大學SPACE中國商業學院客席講師,曾獲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RICS)頒發之傑出成就青年獎,在多達20個國家超過50場房地產會議中擔任講者,主理亞太區多宗房地產投融及資本市場上市項目。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