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入門】去年,美國銀行(Bank of America)分析師將主導漲勢的股票組合稱為「Magnificent 7」,Magnificent 7 主要集中在人工智慧、雲端運算、線上遊戲以及軟硬體技術成長趨勢,相較前幾年流行的尖牙股 FAANG,少了 Netflix(NFLX),並加入了特斯拉(TSLA)與輝達(NVDA),持續入圍的則有 Meta Platforms(META)、蘋果(AAPL)、亞馬遜(AMZN)、微軟(MSFT)和 Alphabet(GOOGL),這七家公司的市值合計達 11.5 兆美元,並且在 2023 年佔據標普 500 成分股權重達到29 %的新高,引領了超過71%的漲幅。

Magnificent 7中Tesla表現最差

但時至今天,不少評論認為,Magnificent 7 現在只剩下六家公司。Tesla最新財務報告所揭露的多種因素使Tesla與其他優秀同行疏遠了Apple、英偉達、微軟、亞馬遜、AlphabetMeta。這六家公司並沒有受整體經濟表現的影響,而特斯拉則聲稱許多客戶買不起其車輛,誠然,Tesla的的價格競爭已到了極限,其削價的空間已逐步萎縮。在回顧了特斯拉的財報後,CNBC的Jim Cramer在1月25日批評了Elon Musk的領導能力,並確切告訴投資者,他認為Tesla這家電動汽車巨頭已經失去了在「Magnificent 7」中的地位。

比亞迪成Tesla勁敵

禍不單行,去年第四季,中國的電動車龍頭比亞迪(BYD)成功「Build Your Dream」,銷量首次超越Tesla,成功搶下全球電動車銷售的第一寶座。Tesla的創辦人Elon Musk也坦言,中國電動車廠在全球競爭力很強,如果不設貿易壁壘,中國車企將摧毀世界上大多數汽車公司。

事實上,Tesla面臨最大的威脅並非只是純粹的價格戰,而是來自中國的電動車。中國的電動車市場並非如歐美的市場,經歷汽油車進化成電車,在中國,電動車並不只是代步的工具,而是一種消費性的電子產品,就和手機一樣。坐擁14億人口的中國,其獨特而急速改變的消費文化,讓不少外來的汽車品牌吃了苦頭。

中國電動車推出新車型的速度令不少外來的汽車品牌咋舌,其車輛除了功能上超越外來品牌,其貼心的車輛配備和小裝置也是增加顧客黏度的法寶,比如車載投影機、冰箱、駕駛輔助系統、可折疊前排座椅等,有些車型更沒有實體儀表板,而是利用投射技術,使其看起來覆蓋在前方的道路上。這項技術被稱為 AR HUD,還可以顯示導航指令。

2024年中國將推出100多種新電動車車型

蔚來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李斌在上海的新聞發布會上曾表示:「我其實並不關心產能或產量,我只在乎需求。」這話導出了中國的電動車和Tesla這類傳統電動車在本質上的分別。中國的汽車消費者並非只追求續航力這類「基本」功能,而是更進一步渴求在車廂裡的舒適感,無論是司機還是乘客。這種本質上的變化,並非傳統油車的品牌可以在短時間適應過來,就連DNA是生產電動車的Tesla,其車款的設計也追不上消費者的要求。反看中國,專注做電車牌子多不勝數,除了龍頭企業比亞迪外,還有蔚來汽車、理想汽車、小鵬汽車等。這些牌子只是中國電動汽車的冰山一角。據匯豐銀行稱,2024年中國將推出 100 多種新電動車車型。

賣車虧本 志在收集大數據

不得不提的是,智慧型手機與汽車已成為密不可分的市場。上年9月,蔚來已開始發售自己的智慧型手機,而手機配置了一個用於控制汽車的按鈕。吉利的創始人去年也收購了手機生產商魅族79%的股份,並將其軟體置入吉利的汽車,而小米已宣布,其電動汽車的研發已經進展到最後階段,預期今年正式進入汽車市場,反觀,蘋果的電動車計劃仍在「只聞樓梯響」的階段。

中國的電動車一直在處於非常艱難的階段,在虧損中苦苦堅持,幾乎每賣一台車都要虧本,卻在探索中擷取消費者的大數據,在競爭激烈環境下摸索汽車的未來,縱然面對來自各國不斷施壓的貿易限制,仍可預見,在不久將來,中國將會帶領電動車潮流。

更多華語產經專欄文章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羅珏瑜為華坊諮詢評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美國評估師協會認可高級評估師(ASA)及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MRICS),軟件工程師學士及財務分析碩士,2019年被美國評估師協會(ASA)評選為年度Rising Star,並於2021年榮獲第三屆金紫荊女企業家獎之創新科技獎,以表揚她把智能估價系統引入市場,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推動業界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