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法】新世代年輕人的網絡活動,近年亦冒起不少理財潮流趨勢。今年1月,短片平台TikTok上就流行起一個「零支出1月」挑戰(#NoSpendJanuary)的趨勢,參加這個活動的美國年輕人主張在1月內以低水平甚至近乎0元的支出度過1月份。《香港財經時報》引述專家建議,教大家如何加入這個紅極一時的潮流,學會節省支出。

大幅減低生活支出存錢

TikTok的「零支出1月」(#NoSpendJanuary)標籤在本月大為流行,鼓勵人們透過不購買任何新東西或不必要的東西來節省金錢。只要搜尋標籤頁面,就可以看到不同的人詳細記錄和分析他們每月的消費習慣,以及他們計劃如何在新的一年減少支出。

一位TikTok用戶Libby Brooks就表示,她在去年還清了19,741美元(約15.4萬港元)債務,並透過減低生活開支節省了10,400美元(約8.1萬港元)。

以免費活動代替需要花錢的項目

Libby Brooks說,她還清的的債務為私人學生貸款,每個月此前每個月都在償還還款額,她在這過程中對積累財富有了很大的心得,而她新一年的儲蓄目標將是39,000美元(約30.5萬港元),差不多是去年的四倍。

有些人透過完全不花錢的方法來省錢,但也有一位TikToker網紅Jen Smith說,她將每週150至200美元的雜貨支出大幅降低至50美元。她表示,提前計劃來控制支出很有效︰「我會主動查找免費活動。每當被邀請去某個需要花錢的地方,或是在我感到無聊時,就看看免費清單上有什麼選項。」

「532」慳錢原則

GO Banking Rates的專家建議,對於不確定自己在哪些項目上花費了多少錢的人,可以使用「50/30/20原則」,將收入分成50、30和20的比率,詳細必需品和非必需品支出如下:

  • 50%用於滿足住屋、食品、公用事業、汽車付款、健康保險等基本需要
  • 30%用於到食肆用餐、購物、活動、興趣、旅行等需求
  • 20%用於儲蓄和償還債務,包括信用卡付款、定期儲蓄、緊急基金、退休儲蓄等

專家亦建議,使用記帳應用程式來追蹤每月支出,或是更直接地以筆記本、紙筆寫下開銷,有助更易實現財務目標。

不僅是年輕人的潮流

來自美國緬因州的一位44歲媽媽凱特(Kate Kaden)也參與了「零支出1月」挑戰,鼓勵人們在1月份抵抗購買非必需品的誘惑。凱特像其他在YouTube、TikTok和Instagram等社交媒體上活躍的網紅一樣,與她的追蹤者們分享了如何在不花錢購買非必需品的情況下度過一個月的秘訣。這些網紅的積極分享和參與,也是這項挑戰迅速爆紅的原因之一。

9個提示參與「零支出」挑戰

凱特說,她在「零支出月」的期間節省了約2,000美元(約1.5萬港元),這筆錢用以建立應急基金和還清債務。1月是比較難以抗拒購物的時期,因為許多商家在年初舉行大減價,但事實上,每個人都可以在一年中任何時候展開屬於自己的「零支出月」。以下是9個凱特對於在「零支出」挑戰中更易成功的提示︰

(1)思考為何要「零支出」

第一步,是根據個人的短期或長期目標,來確定「零支出月」的原因。這些原因可以是︰

  • 增加儲蓄帳戶
  • 償還債務
  • 為旅行或度假做準備等等

凱特表示,了解自己為何決定在一月削減開支的人可以更快實現自己的預期目標。

(2)從手機移除行銷程式

要抑止衝動購物,從手機中移除亞馬遜(Amazon)等購物應用程式是最可靠的方法。同樣,取消訂閱行銷電郵及促銷短訊、刪除社交媒體也很有效。

Ted Jenkin是一位個人理財專家、Oxygen Financial的CEO,同時是《21日預算速成》(The 21 Day Budget Cleanse)一書的作者。他說,大多數人需要約3週的時間才能養成一種習慣,其中包括花錢方式。「盡量減少使用社交媒體的時間,這些程式上的演算法確切地知道你喜歡什麼,它們會持續向你提供廣告,直到你買東西為止。」

(3)定下會做和不會做的事項

制定給自己的規則,例如,購物和外出用餐通常日常任務,但如果想提前計劃留出錢給某人買生日禮物,也是沒有問題的。

有TikTok用戶表示,她「把這件事做到了極致」,包括減少購買雜貨、用完冰箱裡的所有東西,只偶爾補充一些新鮮蔬菜、牛奶和雞蛋。記得好好利用手上持有的禮品卡和現金劵等,零支出月就是使用它們的好時機;但如果要為了保持盡量減低消費心態而避免在月內一起購物,那就把禮品卡留到以後再使用。

(4)列出購物清單

如果你希望想在月內購買某些東西,記下該樣商品是什麼,並在幾星期後重新查看該清單,來判斷它是否仍然值得購買。

你還可以列出免費的消磨時間的方式。例如,去圖書館、做義工、到戶外散步、培養一項興趣,或透過已付費的串流服務觀看節目和電影。

(5)「衣櫃購物」

「零支出月」也是整理衣櫃和睡房的好時機,這樣可以更輕鬆地查看自己已經擁有的東西,以及如何使用那些你仍然喜歡的東西;也可以選擇捐贈那些不再對你有用的東西。

凱特表示︰「極簡主義和擁有更少的東西可以緩解壓力。」

(6)與伴侶或朋友商談

金融專家表示,與另一半達成共識非常重要,如果一個家庭沒有共同的目標,支出就很難回到「重回正軌」。凱特的情況則是用了整個月的時間來取得朋友們的支持,例如不和他們吃晚餐,而是改為一起散步,或一起進行遊戲之夜等活動。「與志同道合的人聯繫,可以讓你整個月都感覺不那麼孤獨。」

(7)不要放棄

堅持的途中難免遇到挫折,尤其是在最初的幾天。但堅持計劃很重要,凱特說︰「人們很容易不假思索地花錢,因為習慣行為是很難改變的。對於之前沒有試過一個月不花錢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但即使有一兩次挫折,也比你通常在整個月裡會遇到的25次挫折要好。」

(8)精明消費

有些人利用一個月的時間在商店進行更有策略的消費,同時也有一些網紅會幫助其他人獲得本地郵件或零售應用程式中的優惠券和折扣。例如,Kiersti Torok向她的43萬名追蹤者介紹如何在熱門商店購買牙膏、衛生紙和清潔劑等日常用品時省錢,通常可以將帳單減少一半或更多。

(9)從小事做起

事實上,並非所有個人理財專家都贊同「不花錢」趨勢。 《紐約時報》暢銷書《我會教你如何致富》(I Will Teach You How to be Rich)一書的作者Ramit Sethi告訴CNN,他「不喜歡」一月不花錢。在他在網站上建議人們「自信地把錢花在你喜歡的事情上,並無情地削減你不喜歡的事情」,而不是幾乎砍掉所有東西。

Ramit Sethi說,人們確實可以透過只修訂幾個領域來做出重大改變。 最簡單的起點是從小事做起︰「不去咖啡店、不在亞馬遜消費。在購買之前,將每件商品放入線上購物車中至少48小時。」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更多理財方法相關文章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