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的市場是艱難的一年。投資者總是在風險的鋼絲上行走,害怕市場再次出現災難性的意外,但晨星表示「獵殺黑天鵝是一場傻瓜遊戲」,因為罕見和災難性的異常事件是不可預測的。投資者應該接受市場風險的現實,並做好準備。對此,晨星總結了2024年的8大市場風險

8大市場風險

  1. 中東衝突擴大
  2. 俄烏衝突持續
  3. 通脹回升
  4. 已開發市場的主權債務危機
  5. 隨時引爆的選舉年
  6. 商業地產崩盤
  7. 中國經濟增長的周期性崩潰
  8. 中美衝突

1. 中東衝突擴大

哈馬斯於10月7日襲擊以色列後,許多旁觀者擔心衝突會升級為涉及中東其他國家的衝突。由此波及到能源市場,導致油價震蕩,進而使得當下脆弱的經濟進一步衰退。雖然大多數評論家對以色列本國市場處於金融危機中心的風險持相對中立的態度,但以色列的局勢依然還要看第二大城特拉維夫在任何地面或空中衝突中扮演的角色。

2. 俄烏衝突持續

俄羅斯與烏克蘭之間的長期衝突仍可能影響能源和食物市場,進而可能增加歐洲國家的衰退風險。歐元區的經濟活動在2023年大範圍陷入停滯。9月,歐洲中央銀行(ECB)下調了國內生產總值(GDP)增長預期,尤其是今明兩年,歐央行稱「原因是融資條件收緊以及國際貿易環境疲軟帶來了更大的收縮效益」。歐洲央行現在預計,歐洲經濟將在2023年增長0.7%,2024年增長1.0%,2025年增長1.5%。

3. 通脹回升

歐洲和美國的通脹率已經從2022年的峰值明顯回落,但是通脹回升的風險依然存在。晨星歐洲市場策略師Michael Field表示:「很明顯,(歐元區11月份的)能源價格下跌是總體通脹率下降到2.4%的主要驅動因素。」

「然而,能源價格可能會再次波動。因此未來幾個月通脹率可能會再次上漲,即使市場預期明年某個節點會減息,但通脹一旦回升,央行將被迫再次加息,這也會影響企業盈利,加劇經濟衰退的風險。」

4. 已開發市場的主權債務危機

隨著債務水平不斷上升,投資者要求增加期限溢價,或補償在已開發市場持有債券的風險。換句話說,投資者在尋找更高的長期收益率。而另一方面,作為量化緊縮政策的一部分,各國央行不再將到期債券的收益進行再投資,而投資者將要努力去消化新發行的債券。在這種情況下,已開發市場債券的長期收益率預計將重新走高。

5. 隨時引爆的選舉年

2016年英國脫歐公投及美國總統大選均令金融市場震盪不已。2024年,英國及美國再次各自迎來重要的選舉。晨星建議投資者面臨的兩個主要問題圍繞在:財政責任和潛在政策變化的影響。這些問題的風向可能決定市場的方向。英國民調原定於 10 月進行,但必須在 2025 年 1 月之前進行,不過具體時間依然會隨著事件的發展而變化。美國總統選舉定於2024年11月5日舉行,歐洲議會也將於6月6日至9日舉行選舉。

以往經驗表明,此類「事件風險」的重大變化可能會導致所謂風險資產(股票和公司債券)的拋售。與此同時,由於政府本身的長期財政穩定性並不一定會受到影響,因此政府債券往往會起到價值儲存的作用。不過,這一規則也會出現例外,投資者應時刻警惕。

6. 商業地產崩盤

與大多數投資者一樣,晨星專家們也察覺了商業地產可能會出現大量債務減記的跡象,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疫情後,人們工作偏好的變化。晨星表示:「我們試圖找到宏觀經濟受商業房地產的更多波及點——我們認為公開市場的大部分痛點將集中在地方銀行,即便養老金也是潛在痛點之一。」

7. 中國經濟增長的周期性崩潰 

許多觀察人士預測,疫情後,中國的重新開放將促進2023年的經濟增長,但事實並非如此。關鍵原因之一是房地產危機,因為房地產佔中國 GDP 的 15% 至 30%,具體取決於如何定義這一行業。中國的經濟疲軟帶來的風險仍可能持續到2024年。如果中國經濟停滯或崩潰,貿易夥伴的衰退風險也會增加。

8. 中美衝突

11月15日,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和美國總統拜登在舊金山舉行了一年來的首次面對面會談,試圖穩定日益緊張的中美關系。但是,中美衝突依然存在,這已經導致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企業的快速「重新布局」——這些企業受到輿論以及武力戰的影響。

2個機遇化危為機?

2024年如何應對風險,尋找機遇?晨星稱,2024年的風險歸納起來可用以下兩個視角看待︰

  • 「首先,我們認為這些風險中大部分會導致波動,但不一定會改變未來的回報預期,這意味著在許多情況下,這些事件導致的價格失調可能是一個廣泛的買入機會。」
  • 「其次,我們傾向於透過高質量的政府債券來對沖地緣政治風險,這是一個相對安全的主張。地緣政治事件不會一直導致股市拋售,但當它們發生時,我們發現政府債券——尤其是長期債券,有時也包括短期債券——往往能起到風險對沖的作用。」

更多關於投資入門的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