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中芯國際是全球的大型集成電路晶圓代工企業,也是中國技術最先進、規模最大的晶圓代工企業。主要為客戶提供0.35微米至14納米多種技術節點、不同工藝平台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在晶圓上構建複雜精密的物理結構,實現客戶設計的電路圖形及功能。(1微米=千份之一毫米,1納米=百萬份之一毫米)。

當中技術應用於不同平台,可為客戶提供智能手機、智能家居、消費電子等不同終端應用領域的集成電路晶圓代工及配套服務。

中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

SEMICONDUCTOR MANUFACTURING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

  • 股票代號:0981(港股)/688981(A股)
  • 市盈率:11倍
  • 每股盈利:$1.79
  • 業務類別:半導體
  • 集團主席:劉訓峰
  • 主要股東: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15.0%)
  • 集團網址:http://www.smics.com

中芯國際5年業績

年度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收益(億美元) 33.6 31.2 39.1 54.4 72.7
毛利(億美元) 7.47 6.42 9.21 16.8 27.6
盈利(億美元) 1.34 2.23 7.07 17.0 18.2
每股盈利(港幣) 0.24 0.31 0.85 1.72 1.79
股本回報率 2.41 4.02 6.89 10.6 10.1

業務基本資料

中芯的經營模式為 Foundry 模式,又稱晶圓代工模式,專注為客戶在晶圓上製造積體電路,並提供相關的配套服務。

中芯是中國第一家實現14納米量產的積體電路晶圓代工企業,是中國最先進的水平,但與國際最先進的7納米甚至5納米仍有距離,數字愈細代表技術愈高,能在較細的面積上製造電路。國際行業的龍頭為台積電(美股:TSM)。

將中芯的收人貢獻按地區計算,中國佔6成以上、北美洲佔2成多、餘下為歐洲、亞洲。中芯有不同技術的晶圓,若按銷售分類,「0.18微米」及「55/65納米」的比例最高,各佔3成以上。

行業結構與概念

根據市場調查報告,如果以純晶圓代計算,全球市場銷售額排名中,台灣的台積電占據市場主要地位,市佔率約6成,其次是美國GlobalFoundries Inc.(美股:GFS)(多年前由美國超微半導體(美股:AMD)分柝)、台灣的聯華電子。

至於中芯國際,質素雖然不及這兩間企業,但由於處於一個威脅及機遇並存的狀態,當市場過份看淡中芯時,投資值博率反而更高。中芯國際居全球第四位,市佔率約半成,與台積電存在一定差距,主要是技術因素,同時台積電擁有較多高質素大客,無論毛利率及收入上都佔優。

雖然中芯在技術上未到最高,但不代表沒有客戶,只是客戶的類別不同,同樣享受著行業的高增長,特別是身處中國的中芯,面對中國的行業增長比全球為快,亦有自身的機遇。

中國對中芯的機遇

晶圓代工是高度技術密集,人材密集,資金密集的行業。晶圓代工的研發生產過程涉及材料學,化學,半導體物理,光學,微電子,量子力學等諸多學科,需要專業的技術團隊與強大的研發能力進行整合集成。簡單來說,就是要相當的技術才可進入行業,成為了入行門檻。

中芯的技術雖然未到全球最高水平,但始終在中國處最領先地位,並不是沒有優勢,中國其他競爭對手已很難威脅到中芯的地位,中芯無論是技術、規模、配套等都在中國排第一。

美國限制某些高技術出口到中國

中國與美國近年在各領域上都有衝突與競爭,美國限制某些高技術出口到中國,令中國在部分技術較難進上美國。中國政府在2018年中美貿易戰後,更明白某些高技術不能太依靠別國,因此在政策上,偏向支持發展高技術行業,令某些技術能自給自足,晶圓行業正是。

中芯由於是中國裡行業最領先的企業,某程度可以說,承擔著技術進步、追上國際的重任,當中有較大的成長空間,同時中國在國策上會支持這企業(特別是這企業受到美國打壓)。

中國在國策上會支持這企業

中國政府曾表示:「裝備製造業的晶片,相當於人的心臟。心臟不強,體量再大也不算強。要加快在晶片技術上實現重大突破,勇攀世界半導體存儲科技高峰」。可見,中國政府明白技術的重要性,以及逼切性,因此會加快發展相關技術,投入更多資源到行業,整個產業鏈都會有正面影響。

不過,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與國際仍有一定的差距,並不是短期能追及。但這是否代表中芯無價值?不是。

中芯及行業會進步,就算未能追到國際水平,仍受著中國政策支持,並因此帶動行業增長,再加上技術進步令潛在生意與客戶增加,都令中芯處於一個增長狀態。簡單來說,就是中國政策會對行業支持及投入更多資源,就算未能追到國際最高水平,都會令中芯受惠。如果日後中國在這方面的技術有突破,對中芯的正面影響就更大,這點,正是中芯的機遇。

另一個中芯的增長力

另一個中芯的增長力,來自中國。中國自2000年代起,晶圓產業需求持續增長,平均複息增長約2成,增速高於全球,就算在2019年,全球出現了行業下跌週期,中國仍出現了增長狀態。

中國的行業發展起步較遲,但由於追趕及實際需求,令增長速度比全球更快,相信這情況會持續,始終全球及中國對晶圓的需求仍然很大。就算中芯的水平未能到國際最高級別,但其現有技術的應用已經是十分廣泛,加上中國政府會鼓勵行業企業多採用中國產品,都令中芯處於增長的跑道。

行業增長動力

中芯除了身處中國擁有機遇外,行業本身的發展同樣帶動增長。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應用,帶動芯片需求量,現時全球晶圓代工的需求持續,客戶需求在增長,但產能的擴充速度跟不上。

晶圓產業是整個資訊產業的基礎,涉及計算機、家用電器、數碼電子、電氣、通信、交通、醫療、航空航天等幾乎所有電子設備領域。近年,行業應用隨著科技進步不斷延展,5G、物聯網、人工智慧、智能駕駛、雲計算、大數據、機器人、無人機等新興領域蓬勃發展,為行業帶來新的機遇,需求持續。

以物聯網來說,調查機構預計到2025年,全球物聯網設備量將達到750億台,每年複合增長率約2成,至於電動車、智能車、自動駕駛,同樣是另一增長動力。可見,除了一般電子產品對行業帶來增長外,新產品同樣是行業增長動力,令現時全球都處晶圓產能不足的情況。

美國管制因素

中芯面對的危機,其中一個來源是美國各種管制等因素,是不利因素,也有可能是機遇。自2018年中美貿易戰開始,美國對行業都有不同的限制措拖,例如以國家安全為理由限制中國部分產品的出品,又或擔心中國取得某些高技術,而限制中國企業得到某些技術與設備等。2020年,美國商務部以保護美國國家安全和外交利益為由,將中芯國際及部分子公司和一聯營公司列入「實體清單」。

被列入「實體清單」後,根據美國《出口管制條例》的規定,美國供應商須獲得美國商務部的出口許可才能向中芯供應受《出口管制條例》所管轄的物項。對專用於生產10納米及以下技術節點(包括極紫外線技術)的項目,美國商務部會採取「推定拒絕」的審批政策進行審核。

美國限制投資「中國軍工複合體企業」

2021年,美國頒布了一項行政命令 ,限制美國人士投資「中國軍工複合體企業」,美國人士對中芯發行的有價證券及其相關衍生品的交易受到限制。這事件影響了中芯的融資能力,對企業發展略有影響,不過,由於中芯仍有不同的融資方法,特別是已在中國內地及香港上市,對中芯的影響,並不是核心性。

反而,美國限制高技術出口到中芯,影響較大。同時,擁有全球最高技術的荷蘭光刻機企業ASML,可能是跟隨美國原故,暫時停止部分技術出口到中國(主要是最高技術的極紫外線技術),令中國及中芯,在技術上無法達到國際最頂尖水平。

業績及發展的不確定性

相關因素,對中芯的業績及發展,的確帶來了不確定性,雖然中芯管理層表示,已經與美國政府進行溝通,並視情況採取一切可行措施,積極尋求解決方案,但相信中美視這是科技角力的領域,因此美國未必會輕易放寬技術。

這是一個不利因素,限制了中芯的發展,企業質素也不能給予太高,股價從2020年高位回落一半,正是反映當中的負面因素,反而投資者已掌握了相關負面因素,明白企業的定位及限制,同時分析中芯的潛在機遇,並不是無投資值博率。

業務方面,會對中芯造成中短期的不利影響,因為限制了某些設備、原材料等供應,但長遠來說,管理層表示能調整策略及適應,因此部分影響並非不能解決,分析美國2020年限制出口後中芯的業績,又不是差,業務仍有增長,主要原因是中國及行業本身的帶動。不過,長遠的技術發展的確會受到限制。

雖說美國管制因素對中芯是一個負面因素,但不是完全無機遇。因為中國政府更加明白,外國對高技術出口到中國的管制比過往大,如果中國想產業能持續發展及達到國際水平,唯一的方法就是「加強自主研發的速度」,相信中國政府會比過往更大力度去支持行業的發展,正如之前所說,對中芯是一個潛在機遇。

企業發展及綜合分析

綜合來說,企業都算有質素,但不是最高質,始終技術與國際頂尖有距離,加上美國對這企業及行業進行限制,不知日後會否有更嚴厲的措施,投資者要明白潛在風險及相關不利因素。

至於企業正面因素,主要包括:

  • 中國政策的支持
  • 整個行業的增長
  • 晶圓代工市場需求大
  • 晶圓應用愈來愈廣泛
  • 中國需求及增長較其他地區高
  • 中芯都有一定技術
  • 中芯在中國處領導地位
  • 中芯不斷投入資金擴展

中芯在技術上處中國領先,雖然未到國際最頂尖水平,但現時技術的應用領域已很廣泛,都有一定的市場,當行業增長就能受惠。

全球晶圓需求很大,中芯這類代工企業出現供不應求情況,生意與賺錢能力都有望提高。中芯近年正大舉投資發展,根據中芯年報顯示,購建固定資產、無形資產和其他長期資產,每年都超過十多億美元(逾$100億港幣)。

可見,管理層認為現時中芯面對機遇,正不斷投資去擴充產能,提高技術,進行研發,除了想把握大環境增長外,都想技術更進一步。因此,企業長遠仍有發展力。

中芯最新業務情況

大家從財務數據可見,這企業的生意與盈利都有理想增長,2022營業額創新高,不過,當中在部分是預支了需求,到了2023年,市場及這企業的業務都出現回落情況。

這企業最新公布的2023年業績中,營業額回落兩成,盈利更下跌了三成,管理層解釋,主要受以下原因影響:全球消費動力持續疲軟,智能手機、個人電腦等下游市場的銷售量呈明顯收縮,再加上2022年產業鏈的過度囤貨和需求透支,以及受地緣貿易關係緊張等因素的影響,影響了行業需求。

因此,相信中短期的業務表現未必強,同時令股價有點波動,但長遠來說,行業總有需求,加上企業有質素,因此這企業仍有長線投資的價值。

最新投資策略

估值方面,投資者可運用市盈率及企業價值倍數(EV/EBITDA)去配合估值,現時市盈率處11倍,考慮最新盈利情況,以及推算下半年的情況,推算預測市盈率為20倍。大終在合理區的中間。

由於這股的股價都波動,因此投資時,應該以分注模式進行,但要留意,企業始終質素不是最高級別,因此一開始要預設總投資金額,不建議太過多,投資適量金額就可以。

買入後可長線投資,企業因行業與中國政策因素帶動增長,同時若中國或這企業在技術上有突破時,就是這企業的潛力所在,投資者同時博取這情況發生的可能。

(本人為證券業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票。上述文章只是企業分析,並不構成任何投資邀約,投資者在投資前,請自行花時間研究企業,才決定是否適合自己。)

更多港股分析內容

作者簡介:龔成(龔成Facebook專頁)是財經書作者,至今出版超過10本財經書,包括《股票勝經》、《選股勝經》、《50優質潛力股》、《50穩健收息股》、《50值博倍升股》、《大富翁致富藍圖》、《80後百萬富翁》、《80後2百萬富翁》、《80後3百萬富翁》、《財務自由行》等,過往曾以萬元月薪滾出數百萬,現為股票班導師,身家過千萬元。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