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入門】 畢馬威近期就中國汽車產業發布分析文章,提到其發展提速並公布50間領先企業榜,當中有一個元素漸受車企重視,一文詳細講解:
投資入門|第六屆畢馬威中國汽車科技50榜單公佈
畢馬威提到,科技進步推動著汽車產業進入多項變革、多種需求同時發生的週期,競爭格局不斷重構。
9月14日,由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理委員會、上海市嘉定區人民政府指導,畢馬威中國主辦的第六屆畢馬威中國汽車科技50榜單公佈及頒獎儀式,暨2023年汽車行業轉型領軍企業研討會在上海舉行。
胡志宏:汽車產業是虹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當天政府領導、學界代表、汽車及金融產業領域專家學者等嘉賓,共同圍繞技術創新引領汽車行業轉型展開討論,從行業發展趨勢、技術與創新以及資本市場協作角度討論行業變革、展望汽車產業未來格局。
上海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胡志宏表示,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是上海對內對外雙向開放的重要區域,長三角一體化、進口博覽會、虹橋國際開放樞紐、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範區等多重國家戰略疊加賦能。汽車產業是虹橋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依託長三角國際領先的汽車產業佈局以及國家戰略的賦能,商務區正不斷推動創新要素集聚,加速打造上下游協同創新的汽車產業集群,已吸引汽車產業鏈企業1700多家。
畢馬威中國副主席楊潔:汽車產業迎來變革期
畢馬威中國副主席,華東及華西區的首席合夥人楊潔表示,隨著人工智能、雲計算、大數據、5G通信、車聯網等技術的不斷發展,汽車產業迎來變革期。眾多科技創新企業也隨之湧現,不斷促進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驅動著傳統汽車產業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數字化方向創新升級。
產業變革催生了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汽車正在由純代步工具向移動智能終端演變,成為集出行、娛樂、辦公於一體並嵌入消費者日常生活的重要一環。面對新機遇,眾多投資者們加速投入科技能力,除了提升產品力外,還努力朝著科技服務方向佈局。
新能源汽車依然是近期最大亮點
汽車產業方面,繞不開的必然是新能源車和自動駕駛的發展,畢馬威中國工業製造及汽車行業主管合夥人諾伯特表示,新能源汽車依然是近期最大亮點,已經超期完成了從政策驅動,並全面進入市場化驅動新階段,呈現出市場規模、發展質量雙提升的良好發展局面,並逐步實現甚至超出我們在2021年的專題報告《勢不可擋的電動化浪潮》中提出的預測。
並表示還在關注智能座艙的發展驅動因素和主要挑戰,預測行業發展規模,主要細分領域的競爭格局和發展趨勢,同時也在探討軟硬件解耦條件下的供應鏈重塑市場機遇,和基於軟件價值提升OTA賦能下的智能化程度提升將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和盈利模式的可能。
L2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滲透率提升
在自動駕駛方面,畢馬威中國汽車行業審計主管合夥人徐侃瓴表示,得益於技術逐步成熟和成本下降,乘用車新車搭載L2(L2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滲透率提升,2022年中國在售新車L2和L3(L3級別自動駕駛)的滲透率分別為35%和9%。
L3是技術上的重要分水嶺。目前距高級別的自動駕駛,尤其是距全無人自動駕駛技術落地及大規模的商業化應用,還有很長距離。
自動駕駛所面對的挑戰
同時,自動駕駛全無人商業化落地也將面臨法律法規不完善、責任界定不清晰、技術不成熟等多方面的挑戰。資本市場對無人駕駛領域的投資趨於理性,商業化落地及預期盈利性逐漸成為影響投資人決策的關鍵性指標。
中國汽車上半年實現對日本汽車出口的超越
由於政策激勵,國內品牌在電動車領域起步較早,通過電動車的快速上量實現了「彎道超車」,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23上半年中國汽車整車出口234.1萬輛,同比增長76.9%;整車出口金額464.2億美元,同比增長1.1倍。
出口量繼去年超過德國後,今年上半年實現對日本汽車出口的超越。
中國車企將續深耕東南亞、中東等市場
海外佈局方面,今年以來中國車企繼續深耕東南亞、中東等市場,同時也在加快佈局以歐洲為代表的新能源汽車增量市場。跨國並購、建廠、成立研發中心、開拓銷售渠道等消息頻出,本地化發展趨勢愈發明顯。
純電車BEV增速20%、實現銷量209萬台
在技術實現及銷售方面,報告認為,2023上半年插電混動(含增程式)以98%的同比增速實現近百萬銷量,延續了2022年的勢頭。同期,純電車BEV增速20%,實現銷量209萬台。純電與插混對比來到了68:32。在2021年及以前,插混路線占所有新能源車輛的比重一般低於20%。
此外,電子電氣架構升級,軟硬件解耦更考驗供應商和主機廠軟實力。汽車電子電氣架構正朝著集中式架構發展,座艙內各單品的控制將集中在座艙域控制器上,這種發展趨勢需要座艙芯片具備更高算力,同時也要求供應商或主機廠具備在一套硬件上整合多個底層操作系統的能力。
ESG越來越受到車企的重視
另外自從中國正式對外宣佈「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目標以來,作為碳排放大戶的汽車業被認為是「減碳、控碳」的主戰場之一。
全球汽車產業也處於低碳化轉型期,汽車產業鏈各方均在思索新的發展道路,ESG也越來越受到車企的重視。
企業長遠可通過改進低碳技術降低生產成本
當前,在傳統燃油車企比拼全週期減排的背景下,作為降碳主力軍,ESG對於新能源汽車的價值也日益凸顯。相比燃油車企對尾氣排放和生產環節的減排高度關注,新能源車企則更加領域關注回收再利用問題,例如電池回收、製造材料回收等。
報告從全生命週期減排,使用可再生能源生產、充電,純電動車電池的儲能應用三方面對新能源汽車如何踐行低碳環保進行瞭解讀。展望未來,在推動低碳轉型、實現「雙碳」目標的進程中,雖然從短期看,企業的經營成本可能上升,進而影響企業效益;但從長期看,企業可以通過改進低碳技術降低生產成本,最終提升生產效率。
畢馬威領先企業榜
艾拉比智能 |
阿維塔科技 |
伯鐳科技 |
博雷頓 |
比博斯特 |
曹操出行 |
楚航科技 |
東軟睿馳 |
導遠電子 |
電享科技 |
富蘭光學 |
福瑞泰克 |
格陸博 |
高合汽車 |
華礪智行 |
宏景智駕 |
禾多科技 |
紅河谷 |
航盛電子 |
瀚思通 |
均聯智行 |
極豆科技 |
亮道智能 |
利氪科技 |
鐳神智能 |
摩登汽車 |
鎂佳科技 |
哪吒汽車 |
全路程 |
前晨 |
輕舟智航 |
四維智聯 |
斯年智駕 |
森思泰克 |
T3出行 |
享道出行 |
西井科技 |
一徑科技 |
元戎啟行 |
元橡科技 |
友道智途 |
嬴徹科技 |
映馳科技 |
翌擎科技 |
馭勢科技 |
中科慧拓 |
主線科技 |
智加科技 |
智駕科技 |
澤景 |
畢馬威新銳企業榜
阿凡提科技 |
複睿智行 |
華玉通軟 |
和夏科技 |
九識 |
幾何夥伴 |
覺非科技 |
鑒智機器人 |
流馬銳馳 |
路凱智行 |
敏橋科技 |
美均電子 |
麥騰物聯 |
沛岱汽車 |
清研智行 |
睿維視 |
始途科技 |
探維科技 |
星河智聯 |
行深智能 |
一清創新 |
雲馳未來 |
悠跑科技 |
易咖智車 |
耀出行 |
英創匯智 |
中智行 |
|
|
|
更多投資入門相關內容文章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