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異位性皮膚炎(濕疹)在香港十分普遍,每5人便有1人在不同時期患有濕疹,估計現時全港逾50萬人患中度至嚴重濕疹。
健康生活|濕疹是什麼?
濕疹是一種持久和續發的皮疹,以發紅、水腫、痕癢和發乾為表徵,可伴有結痂、剝落、起泡、開裂、出血或滲血。很多人低估了濕疹的影響力,從沒想到這種皮膚病在反覆發病下,可以嚴重影響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令患者的壓力及負面情緒大增,甚至萌生輕生念頭。
目前沒有完全根治濕疹方法
至今還未有完全根治濕疹方法,專科醫生在臨床上會根據發病原因、發病部位、發病時間、主要症狀等來決定治療方案,暫時只能控制症狀,患者或要終生面對不同的治療以舒緩病情。
新式的針劑生物製劑
近年濕疹藥物有突破性發展:新式的針劑生物製劑。不同的臨床數據均表示生物製劑能持續有效地控制濕疹,對使用傳統藥物未能改善病情的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帶來治療新希望。
改善痕癢症狀 副作用較少
生物製劑能針對引發疾病的基因進行針對性治療,阻斷導致發炎的細胞激素活動,從而改善痕癢症狀,其成效比傳統口服免疫抑制劑理想,副作用也較少。生物製劑對肝、腎功能影響不大,安全性提升,能長期使用以控制病情,亦毋須如傳統藥物口服免疫抑制劑般,要醫護人員緊密及定期為患者抽血,減輕前線工作人員壓力。
濕疹生物製劑藥費每月逾萬元
濕疹生物製劑藥費每月逾萬元並需須長期使用。幸好,濕疹生物製劑已於2022年納入政府的撒瑪利亞基金中的資助藥物,供12歲或以上、經濟有困難並現正於政府治療的濕疹患者申請。
暫時估計只約廿多人成功申請政府資助
可惜,現能成功申請政府資助的患者寥寥可數,暫時估計只約廿多人,即使有資格申請者亦困難重重。濕疹關注組總結目前香港公營系統對治療濕疹情況,認為以下幾點急切需要改善:
(一)傳統治療成效較低副作用較大
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即使排得上公營醫療的皮膚科治療,醫生一般都會處方基本藥物及傳統藥物如口服免疫抑制劑。惟口服免疫抑制劑副作用較大,有機會影響免疫系統、增加嚴重感染及患癌風險,而且對肝腎及血壓等造成影響,所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必須定期抽血監控情况。
有長達兩年追蹤的臨床數據顯示,首半年內每四位使用傳統藥物的患者就會有一位因副作用而停止傳統治療;一年後更是只有少於一半患者能持續使用傳統治療。相反,使用生物製劑的患者,有近九成於用藥兩年後依然願意持續治療。
(二)新型藥物用藥門檻高
衞生署於2018年起在醫管局轄下東區尤德醫院那打素醫院內的柴灣社會衞生科診所,引入生物製劑治療服務。現時轉介濕疹病人到生物製劑診所的入門條件為:成人須先接受兩種傳統治療並由醫生證實治療對患者無效才會獲得考慮。同上所述,傳統治療副作用令部份患者卻步,無法完成治療,因而未能符合政府使用生物製劑的標準。
(三)不知生物製劑有資助
每位病人都有權利知道有甚麼治療的選擇,以及自己正在服用甚麼藥物,如果無效又可以轉用甚麼藥物,還有何新型藥物可用。濕疹關注組調查發現,有高達七成患者不知道生物製劑有資助;另有多於七成患者不清楚用藥門檻。所以即使患者使用傳統藥物效果不佳,卻因為不知道有資助及有關詳情,導致就算符合資格亦未能使用生物製劑。
(四)兒科與成人皮膚科用藥指引不銜接
濕疹關注組亦發現,兒科濕疹患者只須接受一種傳統治療而證實失效,便可轉用生物製劑。這群正在使用生物製劑的患者年滿18歲後,便須轉到成人皮膚科,到時跟據現行指引便需要用兩次傳統治療無效才可處方生物製劑。這個制度令很多由兒科轉到成人科的濕疹患者感到混淆,成為制度上一大漏洞。
濕疹新症等新藥至少等6年
以現在情況估計,濕疹患者從輪侯新症至可以使用新型藥物至少等待6年,比輪候公屋時間更長,情況絕不能接受。濕疹關注組認為,適時向中度至嚴重濕疹患者提供效果較好藥物如生物製劑,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並減輕病情對其造成的生理及心理負擔。
政府應放寬臨床用藥標準
政府應與其他先進國家如英國、愛爾蘭及丹麥看齊,包括放寬臨床用藥標準;劃一無論成人及兒童只需使用一種傳統治療無效便可考慮使用生物製劑,讓病人重建健康人生。
降低用藥門檻
有見及此,香港過敏協會及濕疹關注組期望政府可降低用藥門檻,讓更多患者得到適當治療。首先由香港過敏協會主席兼兒童免疫、過敏及傳染病科專科何學工醫生講解濕疹如何影響患者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