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健康】小朋友咬字不清,覺得「黐脷筋」不是什麼大問題,甚至有不少迷思覺得小朋友長大後會自行痊愈,《香港財經時報》兒科專科陳強杰醫生為大家分享小朋友「黐脷筋」疑問。
兒童健康|黐脷筋是什麼?
繫帶(脷筋)是連接脷和下顎的組織。陳強杰醫生表示,嬰兒通常在出世之前,繫帶已經分離。若仍未分離,而且繫帶過短、過前、過厚或過緊而令脷的活動受限制,便是係繫帶過短過短,即俗稱「黐脷筋」。不過,有部分小朋友到長大後可以自行痊愈,視乎個別情況而定。
黐脷筋症狀
- 異常短小舌繫帶
- 舌頭不能向上升至上牙槽
- 舌頭不能伸出過下門牙(或中牙槽)一至二毫米
- 左右水平活動受限制
- 當舌頭伸出時,形狀凹下或現「心形脷」
如何自行為小朋友測試?
約5%初生嬰兒會有這樣的情況,而出現「黐脷筋」是先天出現的。至於幾歲時會發現?父母如何自行為小朋友測試?陳醫生指,最早可以在剛剛出生後便可以察覺,如發現小朋友有以上症狀,加上檢查者的手指不能放在小朋友的舌頭底部和下顎之間,都有機會是「黐脷筋」。
黐脷筋影響
- 餵哺母乳
- 說話能力與咬字
- 口腔衛生
- 舔嘴唇和雪糕,吹奏管樂
黐脷筋治療方法及風險
陳醫生指,若是輕微的話,可以用手術鉸剪剪掉。若是嚴重的話,便要用手術解剖方式處理。康復期約一星期。至於手術風險方面,醫生指有機會流血感染或口水線受損。
「剪脷筋」過程中需要麻醉嗎?
陳醫生表示,新生嬰兒不需要麻醉,可在病房治療進行。但是年齡較大的小朋友就需要監察麻醉,因此需要在手術室進行。而監察麻醉對小朋友只是有短暫性影響及狀態迷迷糊糊,並不會有長遠身體影響。至於什麼年齡是最佳「剪脷筋」時間?陳醫生指,沒有特定一個年紀,一般是按個別病人情況決定。
「剪脷筋」手術前準備及手術後須知
- 小朋友通常要在手術前6小時禁食
- 做完手術之後大約4%會再連結,所以會建議做脷部運動去減低這情況
- 新生兒或者幼兒,做完手術後可立即進食
- 經監察麻醉進行手術的小朋友就需要等麻醉藥效力消退後,病人完全清醒就可以,最初兩天不建議進食較熱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