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過去兩週與大家探討的兩種陰陽燭形態,分別是預示利好的「破腳穿頭」,以及預示利淡的「穿頭破腳」,都歸類於「吞噬形態」。常見的「吞噬形態」還有兩種,因出現位置不能於利好和利淡解讀也有分別,預算用四週與大家一逐分享。

港股分析|身懷六甲形態解說

先談「身懷六甲」形態,由一枝陰燭和一枝陽燭組成,就是一陰一陽,或一陽一陰的排列。

另跟「破腳穿頭」和「穿頭破腳」一樣,都是一長一短的陰陽燭組合;不同之處在於長、短陰陽燭的排列次序。

身懷六甲跟「破腳穿頭」或「穿頭破腳」的陰陽燭排列不同

不論是「破腳穿頭」或「穿頭破腳」,陰陽燭排列都是先短後長,「身懷六甲」卻是先長後短。若是預示股指或個股將見上揚的利好形態,陰陽燭的配搭為先見長陰燭 (▍),繼而出現短陽燭 (🢭),如此組合的確像一位孕婦懷著胎兒的模樣。

但同屬「吞噬形態」之一

由於此乃「吞噬形態」之一,意味著其後出現的短陽燭被之前的長陰燭全然覆蓋,就是陽燭的上影線頂部,低於陰燭的燭身頂部;陽燭的下影線底部,卻高於陰燭的燭身底部。雖然與「破腳穿頭」一樣,都是先見陰燭,後見陽燭;但為何強勢陰燭配上弱勢陽燭,依然得出後市利好的結論呢?

後市利好如何得出?

誠然強勢陰燭 (大陰燭、上影陰燭或上下影陰燭) 反映賣方動力處於強勢,如此勢頭理應會延續,緊接交易日繼續見陰燭才合理。

不過若見陽燭出現,反映買方動力「反撲」成功,賣方動力不但失去強勁優勢,更連丁點兒優勢也被買方動力瓦解了。然而,買方未能取得壓倒勝優勢,僅較賣方略勝一籌,所以只見弱勢陽燭 (陽陀螺或上影陽燭)。另可留意短的陰陽燭反映股指或股價只是窄幅擺動,反映買方動力和賣方動力均是寸步不讓,稍見對方出擊,經已予以還擊,故此波幅維持在上個交易的開市位和收市位之間。

還需觀察長陰燭短陽燭配搭

正因如此,於買方未能取得壓倒勝優勢便斷言後市利好,參考性偏低,還需觀察這長陰燭短陽燭的配搭在哪裡出現。

最理想情況是見股指或個股下行一段日子後 (通常為兩週或以上),才見陰陽燭的「身懷六甲」形態出現。

「底部身懷六甲」代表後市利好

於股指或股價處於低水平後才出現,稱為「底部身懷六甲」,預示後市利好。於股指或個股下行期間,屬於賣方動力佔優的階段,要是忽然見陽燭,代表買方動力轉為佔優。

利用大石滾動作比喻

情況如同正在滾向右邊的大石,應在慣性地高速滾向右邊;若相反地要滾向左邊,就算只是緩緩地滾動,也必先要滾向右邊消失了,方能成事,那麼滾向左邊後便不會輕易地重新滾向右邊。

以華潤置地為例解說

華潤置地 (1109.HK) 為例,於2022年9月29日見上下影陰燭,其中開市位和收市位分別是31.70和30.30元,相距28個價位,一樣超過15格可視為較長的燭身。

翌日則見陽燭,股價的高位和低位為31.30和30.30元,因9月29日開市位31.70元較9月30日高位31.30元為高;9月29日收市位和9月30日低位高為30.30元,證明9月30日出現的整枝陽燭,全然被9月29日陰燭的燭身覆蓋,為典型的「身懷六甲」形態。

兩週曾累跌13.68%、確認「底部身懷六甲」出現

相對9月16日高見35.10元,至9月29日收報30.30元,約兩週累跌13.68%,故此確認為「底部身懷六甲」形態出現。

果然,自10月3日起股價反彈,至10月6日高見34.00元,相對9月30日收報30.90元,僅於四個交易日升幅超過一成。下次大家也不妨留意「底部身懷六甲」形態出現,預示後市利好的圖利機會!

更多港股分析相關內容

港股分析|恒指表現為例解說:兩枝陰陽燭合成形態穿頭破腳效果|聶Sir學堂

港股分析|華能國電為例解說:兩枝陰陽燭合成形態破腳穿頭效果|聶Sir學堂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聶Sir學堂】作者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獨立股評人,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