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香港去年共錄46宗類鼻疽個案,其中30宗均於深水埗區錄得。衛生署公布,過去一周錄兩宗類鼻疽確診,類鼻疽病菌暴雨後較常出現,類鼻疽死亡率約為40至75%,兩類人易感染要小心!

衛生署:香港過去一周錄兩宗類鼻疽確診

去年共錄得46宗類鼻疽個案,其中30宗均是去年8月起於深水埗區錄得。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表示,香港今年共錄得六宗類鼻疽個案,而過去一星期(4月8日至14日)更連錄兩宗新增感染類鼻疽確診個案。兩宗個案的流行病學調查仍在進行中。

其中一宗類鼻疽個案患者居深水埗

  • 首宗個案涉及一名居於柴灣的66歲女子,她於4月10日被發現在家中神智不清,被送往東區尤德夫人那打素醫院急症室,同日入住該院深切治療部接受治療。她的血液樣本經化驗證實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反應,留院期間被診斷患有糖尿病,現時情況危殆。
  • 第二宗個案涉及一名居於深水埗的74歲男子,患有柏金遜症。他於2月中旬開始咳嗽帶痰。他於4月4日到明愛醫院覆診時採集了痰液樣本,於4月12日經化驗證實對類鼻疽伯克氏菌呈陽性反應。他4月13日入住該院接受治療,現時情況穩定。

類鼻疽是什麼?

類鼻疽是一種由類鼻疽伯克氏菌引致的疾病。它可以影響人類和動物,例如羊、豬、貓、狗等。這種細菌廣泛存在於土壤和泥水中,特別是濕潤的黏土。類鼻疽於東南亞(例如新加坡、泰國)和澳大利亞北部地區流行。類鼻疽已納入《預防及控制疾病條例》(第599章)附表下的法定須呈報傳染病。

類鼻疽感染病徵

類鼻疽潛伏期通常為2至4周,但可以介乎1天至數年。類鼻疽的臨牀表現包括局部感染(例如皮膚膿腫)、肺炎、腦膜腦炎、敗血症或慢性化膿性感染。視乎感染的部位,常見的病徵包括發燒、頭痛、局部痛楚或腫脹、潰瘍、胸痛、咳嗽、咳血及局部淋巴結腫大。

颱風或暴雨後較常出現感染個案

防護中心發言人強調,類鼻疽病菌一般不會人傳人或經動物傳人,但類鼻疽病菌可存活於本地環境。類鼻疽在香港屬風土病,本港每年亦有錄得人類感染類鼻疽個案。根據文獻,感染個案於颱風或暴雨後較常出現。颱風或暴雨後,土壤和泥水中的類鼻疽伯克氏菌有機會曝露於地面,並隨着強風或暴雨令類鼻疽病菌更容易散播,令類鼻疽個案有機會增加。

高風險感染群組

有長期病患,包括糖尿病、肺病、肝病、腎病、癌症或免疫功能受損的人受到感染的風險會較高。另外,從事農務,實驗室和醫護工作的人士也可能於職業環境中受感染。防護中心呼籲市民,尤其是糖尿病患者免疫力弱的人士,如出現病徵,應盡快求醫,以接受適切的醫學診斷和治療。

更多健康生活養生方法及醫療保健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