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法慳錢是一種美德,不過有時候過份節儉都並非好事,即使節省消費亦應省得其所,否則換來的只是花費更多金錢。綜合外媒,整合10件不應節省消費的東西:耳機、手袋、花灑等,以下一文詳細分析。

理財方法|10件不應節省消費的東西

根據Bright Side報道,列出了10項東西應不宜過份節省金錢否則可能會讓自己洗費更多,有的可能會讓你覺得疑惑為何不須於某東西上慳錢,但看完後或可讓你改觀,該10項東西為:

  1. 燈泡
  2. 平底鍋
  3. 垃圾袋
  4. 手袋
  5. 肥皂
  6. 花灑
  7. 毛毯
  8. 紙巾
  9. 插座
  10. 耳機

理財方法|1. 燈泡 (Light bulbs)

市面上目前有傳統燈膽以及LED燈,Bright Side指出雖然傳統燈膽售價比LED燈便宜,但會消耗更多能源從而加重電費。

除此之外,傳統燈膽的使用時間短,很快便須換掉另一新燈膽。相反LED燈泡使用壽命長。根據機電工程署,高質素LED燈使用的壽命達25,000至50,000小時,什至比慳電膽的更長。這亦省卻經常換燈膽時間,所以這是不能慳的第一年東西。

理財方法|2. 平底鍋(Pans)

很多人會以為平底鍋應沒有太大分別,可以煮食便可。但Bright Side卻指出便宜的平底鍋使用壽命較短,主要因其物料較劣質。與此同時,其不粘塗層(non-stick coating)因物料關係而變得容易生鏽。

這亦令用家不可用得太多次數,否則或會對健康構成威脅,並需要再花錢作更換。相反較貴的則不僅更耐用之餘,亦更易進行清潔。

理財方法|3. 垃圾袋(Trash bags)

便宜的垃圾袋不能容納更多的垃圾,否則會容易穿破垃圾袋。什至更要使用多一個以加強其耐用度,網站指出這其實並不能節省更多。

Bright Side建議不需要選一些建築用的垃圾袋,反應從物料上選更有彈性及耐用更好。

理財方法|4. 手袋 (Handbags)

正所謂「一分錢一分貨」,較廉價的手袋用料較為劣質亦較容易因破損而影響外觀,除此之外萬一「穿洞」不經意的因而遺失財物更是因小失大,所以需更換新手袋但須額外金錢,容易形性惡性循環。

但假如選擇一個較高質素的,除了更耐用之餘,Bright Side指更可配搭衣服出街,一舉兩得。

理財方法|5. 肥皂(Soap)

便宜的肥皂由於製料亦相對粗糙,對皮膚構成負面,最終更可能需要洗額外費用醫治。所以選擇更有質素的可以達到保濕和滋養效果,故肥皂的洗費亦並不建議慳掉。

理財方法|6. 花灑(Shower head)

一個高質素的花灑,Bright Side指出會為人們帶來心理上的健康,透過淋浴可舒緩一個人工作後的疲勞。故此比起心理上的健康,用一個較高質素且較貴的花灑相對而言是少付出。

理財方法|7. 毛毯(blanket)

於寒冷的晚上蓋著厚厚的毛毯於價錢上可能會較昂貴,但Bright Side指這有助讓全身放鬆,減少焦慮情況,對情緒有正面影響。

網站指於現今充滿壓力的世界中,有著厚厚的毛毯有不少潛在好相處,所以應為自己健康著想。

理財方法|8. 紙巾(Toilet paper)

廁所紙巾著重於用料之上,較便宜的由於纖維部分較少,吸水能力較低,不單未能幫助慳錢之餘,更由於該紙巾很快便用完,須短時間內買更多紙巾,變相用更多金錢。

有見及此,使用較貴的、物料較好的紙巾買的次數及金錢或相對更少。

理財方法|9. 插座(Sockets)

Wi-Fi智能插座相比傳統插座貴得多,不過相對卻可節省較多,因為所有開關全靠智能電話,更可預設開關時間,以及於出門口遙距查看電器是否關閉,從而沒有用多能源,達致較節省功效。

理財方法|10. 耳機(Headphones)

出街聽歌相信成為不少港人的習慣之一,耳機有各種款式,不過Bright Side指廉價耳機的播放音量,由於其質素及降躁功能不及高質量耳機,人們調較的聲量會更大聲,從而會對聽力有負面影響。

再加上廉價耳機的損壞頻率亦較高,故需經常花費金錢作替換,所以Bright Side亦把耳機列入10項之一。

理財方法|慳錢心理學

除了以上不能慳錢的10件東西之外,要真正達到慳錢亦有其他方法。美國心理治療師克蕾曼(Amanda Clayman)曾於CNBC撰文,透過心理學分享儲蓄秘技,以下分享當中的2個:

理財方法|每星期銀包只放定額現金

Amanda Clayman表示,回想當初需要償還信用卡欠款時,她每星期會提取小部分現金放在銀包內,而目標是每星期錢包內的餘款愈多愈好。

她續指,使用現金就能讓人確切感受到使用了多少錢,更容易改變消費習慣。另一位心理學家Mary Gresham則建議,錢包放一50元或100元紙鈔,因為多數人把大鈔視為特別的錢,拿去花費前亦會猶豫比較久。

理財方法|按時查閱銀行戶口

Amanda Clayman表示,透過購物來紓緩負面情緒或逃避問題都是社會常見。有這些傾向的人都會盡可能避免去看自己的銀行帳戶和帳單。

學會跟自己的金錢相處而非不聞不問。每星期花時間檢視財務狀況,養成固定檢視財務的愉快習慣。如想看另外4個慳錢心理學,可按以下連結了解更多:

更多理財方法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