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動盪不安的2022年終於成為過去,投資者又是時候總結過去一年在投資市場上的得失,當中港股在這一年的表現,可算得上是驚心動魄。

港股分析|恒指2月一度重上25,000點

經過2021年大跌14%之後,恒生指數在2022年初開局本來不俗,2月份更一度重上25,000點,市場亦期望大市能走出之前一年疫情和內地監管風暴的陰影。

不過事與願違,隨著2月中先後出現的不利因素,令市況急轉宜下。首先是美國通脹情況惡化,1月份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急升7.5%,創出40年來新高,市場憂慮聯邦儲備局激進加息,推動美債收益率集體走高,10年期債息突破2厘。

港股分析|3月一度跌近4500點

另一方面,俄羅斯與烏克蘭關係突趨緊張,2月24日俄羅斯總統普京更正式出兵烏克蘭,成為二戰後歐洲最大規模戰爭,成並引發全球金融、商品市場波動,為今年的一大「黑天鵝」事件。

港股亦隨即展開單邊跌浪,恒指2月份急挫1089點或接近4.6%,至22,713點,但只屬開始;3月份因有中概股被列入除牌名單;加上內地疫情加劇,深圳更曾封城,恒指一度跌近4500點,低見18,235點,不過短線跌勢過急下,大市出現反彈,恒指3月底重上21,996點報收,全月跌幅收窄至716點或3%。

4至7月總體向下

之後,美國聯儲局加息步伐轉急,先後在5月、6月和7月份的三次議息會議上,分別加息0.5厘、0.75厘和0.75厘,而港股在4至7月期間則橫行整固,但總體向下的走勢,期間恒指多番在20000點關爭持。

7月中內房危機有升溫,由於大量樓盤爛尾未能如期交樓,業主提出集體停還貸款訴求,風潮迅速蔓延至逾80個城市多達200多個項目,市場憂慮內房債務危機擴散至內銀內險體系。

10月31日創13年新低

港股乘勢向下突破,8月以19,954報收,正式跌穿20,000點後,由於聯儲局9月再次加息0.75厘,並暗示將繼續激進加息;而香港面對資金外流壓力增加,銀行體系結餘跌破1000億水平,本地銀行亦自2018年9月以來首次提高最優惠利率。

息口上升壓力令恒指於9月和10份分別大跌2,731和2,535點,到低見14,597點,創2010年以來的13年新低,較年內高位跌近10,000點。

11月後港股否極泰來

不過,踏入11月後,港股走勢否極泰來,隨著人民銀行與銀保監頒布16項「金融支持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措施,內地陸續推出支持房地產企業流動性政策,內房股及物管股開始由低位大幅回升,並帶動港股開啟一輪底部估值修復的大反彈,恒指11月由頭升到尾,單月急升3910點或26%,收報18,597點。

復常概念」令港股進一步向上

到12月,由於中、港兩地疫情管控措施亦開始放鬆,炒作「復常概念」令港股進一步向上,恒指一度重返20,000點關,不過未能企穩,最終以19,781點結束全年交易。

總計港股三大指數,恒指2022年共跌3,616點或15%;國企指數跌1,531點或18%;恒生科技指數最傷,跌1,542點或27%。

港股分析|1. 藍籌升幅王中國海洋石油

個股表現方面,76隻恒指成分股中,28隻全年計錄得升幅;1隻平收;47隻下跌。當中,中國海洋石油(0883.HK成為今年藍籌升幅王,計入除淨因素,全年累積升幅達62%。

受惠油價上半年強勢,中海油今年首三季盈利大升,錄得淨利潤1,087.68億元人民幣,按年升105.86%;不過,由於受環球經濟衰退威脅,國際油價年中之後明顯回落,年尾回到俄烏戰爭前水平,或成為中海油明年股價表現的隱憂。

中海油H股目標價8.1元

麥格理報告就指,因該行修訂對油價預測、最新外匯預測,以及成本預測,下調中海油2022至2024年各年每股盈測分別7.4%、1%及14.4%,以2023年預測市盈率3.5倍為基礎,降中海油H股目標價5%至8.1元,重申「中性」評級。

港股分析|2. 中國神華累升48%

排在升幅榜第二位的是9月才「染藍」的新晉藍籌中國神華(1088.HK),全年累升48%。神華業績亦理想,截至9月止首三季度營業收入2,504.89億元人民幣,按年增加7.5%;錄得淨利潤627.73億元人民幣,增長52%。

市場普遍看好煤炭價格後市

市場普遍看好煤炭價格後市以及神華股價表現,摩根大通報告指,歐洲能源危機對全球煤炭市場造成嚴重破壞,導致需求疲軟而供應增長強勁,但內地煤炭價格仍處於歷史高位。踏入冬季,該行認為煤炭可以成為季節性和歐洲能源危機惡化風險的對沖工具,認為高昂的煤炭價格和可能明年初宣布的高股息率應能支持估值,將神華評級由「中性」升至「增持」,目標價由23元上調至30元。

港股分析|3. 金沙全年累升42%

第三位是濠賭股金沙中國(1928.HK),受惠年底市場熱炒復常,加上續獲澳門政府發出博彩企業經營牌照,金沙全年累升42%。

業績上,濠賭股仍然有待改善,金沙截至6月底止中期虧損由上年同期的3.81億美元擴至7.6億美元,每股虧損9.39美仙。

市場憧憬澳門旅遊及博彩行業復甦

不過,國家衛健委宣布1月8日起取消入境後集中隔離要求後,市場都憧憬澳門旅遊及博彩行業將復甦,瑞銀報告指澳門博彩業2024年預測EV/EBITDA為10.8倍,較歷史平均水平低約1個標準差,由於防疫限制放寬,預期明年初起澳門博彩收入將錄得大幅度提升,予金沙評級為「買入」,目標價25.7元。

港股分析|4. 藍籌跌幅王舜宇光學科技

至於表現最差的藍籌跌幅王,則是手機設備股舜宇光學科技(2382.HK),全年股價大跌62%。

由於受疫情及晶片短缺等問題困擾,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2022年面對需求疲軟和規格升級趨勢停滯的困境,舜宇自然難以獨善其身,截至6月止六個月中期業績,純利大幅倒退49.5%至13.58億元,期內毛利35.22億元,下跌28.8%;毛利率下降4.1個百分點至20.8%。

市場對舜宇看法仍樂觀

不過,展望來年,市場對舜宇看法仍樂觀,中金報告指,隨著上游「缺芯」情況已逐步好轉,預計集團全年車載鏡頭出貨按年10%至15%增長的目標可達成;加上考慮到全球手機需求悲觀預期已部分反映於股價,將舜宇2022及2023年淨利潤預測分別維持32.5億元人民幣和43.2億元人民幣,目標價上調至120元,評級「跑贏行業」。

港股分析|5. 碧桂園全年累跌60%

跌幅榜第二位,是內房龍頭之一的碧桂園(2007.HK),全年股價累跌60%。

雖然內房股年底大幅反彈,碧桂園亦較1元低位回升逾160%,惟集團在11月和12月短時間內兩度抽水,配股集資超過80億元,令市場對其抱有戒心,限制了股價向上的空間。

市場對內房看法改善

不過,這並無影響市場對內房看法改善,花旗報告指,受惠於利好政策,第四季碧桂園在融資上得到支持,加上集團一直削減成本、控制資本支出、降低應付賬款和履行債務義務,預期其2022年盈利可能下滑,但2023/24年可穩定在100億至110億元人民幣水平,且估值合理,維持「中性」評級,目標價由2.55元上調至2.95元。

港股分析|6. 碧桂園服務難避同步下挫的命運

排第三為同屬碧桂園系的碧桂園服務(6098.HK),全年累跌58%

雖然物管股業務收入穩定,不像內房股般直接面對債務危機及樓市下跌的風險,不過因大股東出售資產套現,物管股每成為優先考慮的選擇,故股價同樣無法避過同步下挫的命運。

市場繼續關注大股東會否再沽貨

碧服於12月就遭主席及控股股東楊惠妍配股減持,每股配股價21.33元,折讓11%,出售2.37億股股份,籌資逾50.5億元。

大和報告指,對碧服大股東配股減持並不意外,由於楊氏對碧桂園服務仍持股超過36%,相信市場亦會繼續關注其未來會否再沽貨,但維持對碧服的「買入」評級。

2大因素左右港股2023年走向

總結而言,展望2023年,相信聯儲局利率政策和內地經濟復常進度,會是左右港股大市走向的兩大因素。

雖然聯儲局12月放慢加息步伐,只加息0.5厘,但利利率點陣圖卻顯示息口峰值可能較之前預期為高;另一方面,內地全面復常雖刺激港股反彈,但未來經濟的恢復力度和程度仍存在不確定性,均為港股能否進一步回升的關鍵所在。

短期回調的風險上升

而技術走勢上,雖然港股14600點水平已幾可肯定見了今浪底位,但恒指在2022年最後一個交易日始終未能企穩在20,000點以上作收,令短期回調的風險上升,或有機會要先回到11月份高位18600點水平,才能再次組織另一浪升勢。

港股分析|五大升幅藍籌

編號

股份

股價

全年升幅

0883

中國海洋石油

9.98

62.28%

1088

中國神華

22.55

48.80%

1928

金沙中國

25.9

42.62%

0762

中國聯通

4.83

34.31%

0027

銀河娛樂

51.6

28.68%

(編按:數據截止12月30日)

港股分析|五大跌幅藍籌

編號

股份

股價

全年跌幅

2382

舜宇光學科技

92.85

-62.18%

2007

碧桂園

2.67

-60.74%

6098

碧桂園服務

19.44

-58.06%

0175

吉利汽車

11.4

-45.95%

0669

創科實業

87.1

-43.16%

(編按:數據截止12月30日)

更多港股分析

更多內容:投資入門|施羅德2023年展望:料世界往滯脹方向發展!美國以外經濟體不會於「轉向」減息

更多內容:港股分析|「三字尾」年份利港股|49年來恒指4升1跌|留意五大板塊博反彈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版權聲明

香港財經時報有限公司獨立擁有或與相關內容提供者共同擁有香港財經時報網('本網站')內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體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本網站一切版權及知識產權版權均屬香港財經時報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香港財經時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 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不得複製或在非香港財經時報所屬的伺服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不得擅自使用香港財經時報等商標及標識,違者香港財經時報將依法追究責任。

已經獲香港財經時報書面授權的機構或個人,在引用獲授權之內容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香港財經時報,違者香港財經時報將依法追究責任。

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侵犯香港財經時報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的行爲,香港財經時報將依法追究其責任及追討導致香港財經時報造成的損失。

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站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香港財經時報概不承擔責任。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並提供真實和有效的書面證明,我們將在核實後採取有效措施制止侵權行為的發生,並做出妥善處理。香港財經時報歡迎來信查詢。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