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2022年已來到尾聲,過去一年是全球金融動盪之年,新冠疫情、俄烏戰爭、內房債務危機、還有以美國聯邦儲備局為首的央行加息潮,令全球股市和金融市場都大幅波動,港股恒生指數由2021年收市的23,397點,一路向下,到今年10月低見14597點,累跌達38%,之後雖開展大幅反彈達37%,逼近20000點關,但恒指全年計仍暫時跌12%。

港股分析|「三字尾」年份利港股

展望2023年,雖然近月市場主要都是在炒作復常概念,但另一方面,美國經濟陷入衰退的機率甚高,美息至少明年上半年預期都會維持高企,港股是否就能承接今年年底的反彈勢頭,甚至重啟另一牛市周期,仍然是有甚多變數。

而且明年適逢又是「三字尾」年份,回顧過去幾次「三字尾」年份的港股,市況多數都絕不平淡,反而不乏大起大落的「大時代」場面,投資者更加不能掉以輕心。

1973股災初體驗

說到「三字頭」年份,帶給香港初代股民最深刻記憶的自然是1973年,因為是港股的股災「初體驗」。承接1972年恒指在不足一年時間內由低位上升1.6倍的氣勢,恒指在1973年頭三個月再升1.1倍,高見1774點,吸引普羅大眾開始全情投入,不過好景不常,受石油危機及加息影響,股市走勢逆轉向下,到1973年底恒指收報433.7點,按年大跌48%,較高位跌幅更達75%。

1983中英談判

到下一個「三字尾」年份的1983年,香港前途問題成為左右股市的焦點,而恒數就隨中英談判進程而上下反覆,之後更發生港元匯率危機,到10月聯繫匯率制度實施,港股才告回穩,恒指最終收報874點,按年錄得11%升幅。

1993國企來港

1993年是港股表現最佳的「三字尾」年份,在內地A股連續三年大牛市的背景推動下,國企股開始來港上市,青鳥啤酒(0168)於7月成為首隻在聯交所掛牌的H股,而恒指由年初的5446點急升至年底以11,883點收市,全年大升115%。

2003沙士來襲

接下來的2003年,眾所周知是「沙士」襲港的一年,自2月份首個個案由內地傳入開始,疫情大規模爆發,恒指亦由9200點水平急挫至4月底低位8331點,跌幅9%;不過疫情自5月底開始受控,恒指逐步回升,年底更升至12,575點收市,全年累計升幅達35%。

2013美國退市

至於最近一個「三字尾」年份,2013年12月,美國聯邦儲備局開始階段性退出量化寬鬆政策,美國經濟亦逐步好轉,吸引資金流入美國股市;而恒指亦由年內低位19426點回升近20%,至年底以23,306點報收,按年則上升2.8%。

總結而言,「三字尾」年份對港股而言應是屬於利好,因為在過去五次「三字尾」年份中,除1973年外,之後四次都是升市,即使是沙士年也都一樣,1993年更是按年倍升,是除1972年後港股歷年第二佳年度表現。

港股分析|大行看好明年恒指表現

事實上,近期大行報告,對明年恒指表現預測亦普遍趨向樂觀,大和對2023年恒指基本情景目標為22,500點,相等於港股有21%上升空間,至於悲觀情恒指目標為21,000點。

該行認為,內地防疫政策轉變及美元回軟,是決定市場變化速度的兩大因素,預期市場短期會是換馬活動為主,到明年第二季度,將由價值股更快地轉向增長股為主。

摩根士丹利上調恒指明年目標

另一大行摩根士丹利,更是一個月內兩次上調恒指明年目標,在基本情境下,恒指明年12月目標價由18200點上調至21200點,相當於預測明年12月市盈率9.9倍;牛市情境下,大摩給予恒指明年12月目標價為24500點。板塊方面,大摩建議可增持復常概念股,包括消費股。

總體而言, 市場對明年港股最看好的板塊,主要有消費、互聯網、生物醫藥。

港股分析|1. 潤啤高端化成增長引擎

憧憬2023年消費復甦和成本通脹緩和,是市場看好消費股的基本邏輯,其中華潤啤酒(0291.HK被視為首選。

潤啤今年上半年業績,營業額210.13億元人民幣,按年升7%;純利38.02億元人民幣,按年跌11.4%。集團表示,上半年整體啤酒銷量較去年同期輕微下降0.7%至約62.95億升,表現較整體行業水平更好;其中「喜力」品牌產品於上半年的銷量錄得雙位數增長;至於集團整體平均銷售價格較去年同期上升約7.7%。

有潛力增長7倍

另潤啤早前剛完成以113億元人民幣增資及購入貴州金沙窖酒酒業股權,成為持股55.19%的大股東。交銀國際報告指,金沙酒業對潤啤2023年淨利潤可望帶來5%的提振,而展望2023年,該行預計潤啤銷售及淨利潤將分別同比增長22%及33%,因主要原材料成本下降、加價及產品組合改善,又指高端化將是潤啤的長年增長引擎,旗下華潤啤酒與喜力的高端化勢頭才剛開始,有潛力增長7倍以達到百威品牌目前在內地的規模,重申華潤啤酒「買入」評級,目標價69元。

港股分析|2.美團盈利增長能見度高

互聯網股過去兩年主要受監管政策影響,其次是疫情的打擊,即使近月已大幅反彈,但料估值仍有修復空間,特別是一些有業績表現支持的股份,如美團(3690.HK便是例子。

美團早前截至9月底止第三季業績,令市場有驚喜,收入626.2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28.2%;虧轉盈錄得溢利12.2億元人民幣,而去年同期為虧損99.9億元人民幣;經調整盈利為35.3億元人民幣,遠高過市場預期上限,同樣按年虧轉盈,去年同期為虧損55.3億元人民幣。

美團的長期盈利潛力保持不變

摩根大通報告指,雖因應疫情影響,下調美團未來幾個季度的收入預期,但認為美團的長期盈利潛力保持不變,一旦消費受益於重新開放,其收入增長將反彈,

該行又指,美團核心本地商業業務利潤健康增長,同時新業務持續推進成本優化,預期2023年經調整淨利潤可增長6倍,成為該行覆蓋中增長最快的消費互聯網股票,且未來數年利潤增長能見度高,並屬中國潛在重啟邊境的最佳投資標的之一,維持「增持」評級,惟目標價由260元下調至235元。

港股分析|3. 醫藥股上行趨勢明顯

醫藥股方面,隨著內地防疫政策優化,市場關注重點從感染病例或疫苗接種,轉向對新冠相關用藥及醫療服務的需求增加,相關板塊股份上行趨勢明顯。

藥明生物(2269.HK)截至6月止中期業績理想,錄得收益72.06億人民幣,按年增加63.5%;純利25.35億元人民幣,增長37.6%。期內毛利34.13億元人民幣,增加48.6%;毛利率由52.1%降至47.4%。

市場疑慮減

集團亦剛有好消息公布,旗下子公司之一的上海藥明生物技術有限公司,已被美國商務部從未經核實名單中移除,消息帶動其股價做好。

野村發表報告指,消息預料將加快消除投資者對藥明生物的疑慮,又指注意到無錫工廠從被檢查至到獲得美國當局從名單上移除,花費了大約四個月時間,認為今次是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得以緩和的積極信號,亦是公司股價正面催化劑,因此重申藥明生物的「買入」評級,維持目標價97.78元。

港股分析|4. 旅遊出行板塊亦屬最受看好的板塊之一

防疫政策放寬,旅遊出行板塊亦屬最受看好的板塊之一,尤其是去年行業盈利基數處低位,反彈空間更大。

攜程集團(9961.HK)截至今年9月底止第三季業績,錄得營業額68.97億元人民幣,按年升29%。虧轉盈賺2.66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蝕8.49億元;季內經調整EBITDA為14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164%,按季增長300%,經調整EBITDA利潤率為21%,較去年同期的10%及上一季度的9%倍增。

攜程集團收入優於預期

集團表示,隨著愈來愈多的市場重新開放以及解除防疫管控的措施,整個亞太地區的旅遊活動也迅速反彈,公司國內酒店預訂量較去年呈正增長,幾乎完全恢復到新冠疫情前的水平。

大和報告指,攜程第三季收入及經營利潤均優於預期,預料進一步放寬防疫措施令被抑壓需求最早於明年次季反映出來;而關鏈催化劑在於重開邊境及增加出境旅遊數量,尤其在中港兩地之間,將其目標價由275元上調至310元,重申其評級為「買入」。

港股分析|5. 港交所受惠港股估值修復

最後,展望明年美國加息期有望結束、經濟疫後復常、加上穩增長政策,有利明年港股進一步修復估值,港交所(0388.HK)自然具留意價值。

港交所近年持續優化二次上市與雙重主要上市門檻,吸引中概股回港上市,又剛宣布旗下證券市場將推出「港幣—人民幣雙櫃枱模式」及雙櫃枱莊家機制,進一步支持人民幣櫃枱在香港上市、交易及結算。

農曆新年後經濟有望加快復甦

中信証券報告指,農曆新年後經濟有望加快復甦,同時美國聯儲局貨幣緊縮邊際放緩預期下,美匯指數持續回落,流動性正在改善,港股日均成交額(ADT)亦明顯回升,預期趨勢將於明年維持,港交所明年業績將修復,因此將2022至2024年各年純利預測分別上調至100億、121億及141億元;另考慮到加息效應將在明年更充分體現,該行估計港交所明年委外投資收益不出現大幅波動,相應將目標價上調至400元,並維持「增持」評級。

港股分析|恒指4升1跌 

年份

開市

高位

低位

收市

升跌

升跌幅

1973

869.14

1774.96

400.01

433.68

-409.72

-48.58%

1983

765.96

1102.64

690.06

874.94

91.12

11.63%

1993

5446

11959.06

5431.29

11883.39

6376

115.67%

2003

9333.64

12740.5

8331.87

12575.94

3254.65

34.92%

2013

22860.25

24111.55

19426.36

23306.39

649.47

2.87%

更多港股分析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版權聲明

香港財經時報有限公司獨立擁有或與相關內容提供者共同擁有香港財經時報網('本網站')內相關內容(包括但不限於文字、圖片、音頻、視頻資料及頁面設計、編排、軟體等)的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本網站一切版權及知識產權版權均屬香港財經時報有限公司所有,任何機構或個人未經香港財經時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鏈結、轉貼或以其 他方式複製發佈/發表;不得複製或在非香港財經時報所屬的伺服器上做鏡像或以其他任何方式進行使用;不得擅自使用香港財經時報等商標及標識,違者香港財經時報將依法追究責任。

已經獲香港財經時報書面授權的機構或個人,在引用獲授權之內容時必須注明'稿件來源:香港財經時報,違者香港財經時報將依法追究責任。

對不遵守本聲明或其他違法、惡意侵犯香港財經時報版權和/或其他相關知識產權的行爲,香港財經時報將依法追究其責任及追討導致香港財經時報造成的損失。

對於不當轉載或引用本網站內容而引起的民事紛爭、行政處理或其他損失,香港財經時報概不承擔責任。如本網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並提供真實和有效的書面證明,我們將在核實後採取有效措施制止侵權行為的發生,並做出妥善處理。香港財經時報歡迎來信查詢。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