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財方法|聖誕節快到了,今年聖誕節日氣氛料更勝舊年。你準備了聖誕節禮物送給親友嗎?有調查發現,逾3成港男港女最多花2000元買聖誕節禮物,惟近3成女士無意送聖誕節禮物。調查同時列出最想收與最不想收的聖誕節禮物排名!原來,有兩件事比禮物更重要!
交友約會公司HK Romance Dating Limited(HKRD)於11月中至12月初,透過電話及網上問卷方式進行調查,訪問533名香港男女,當中女士224人,男士309人,了解香港情侶於2022年聖誕消費意欲及模式。調查重點結果如下:
到餐廳吃聖誕大餐比例上升
對於如何與心儀對象度過聖誕節:
- 36%男士及19%女士表示會到餐廳吃聖誕大餐,較去年調查的24%及12%,分別上升12個百分點及7個百分點。
- 至於選擇到海外旅遊,男士為15%,女士則為19%,去年調查則未有此選項。
逾4成港男港女聖誕節消費料花最多3,000元
- 逾4成男女聖誕花1,001元至3,000元:有42%男性及47%女士表示會花1,001元至3,000元;
- 花約501元至1,000元,男女分別各佔21%及26%。
近3成女士無意送禮物
對於聖誕節向心儀對象送上聖誕節禮物,調查發現:
- 23%男士計劃送珠寶首飾,而送電子產品則有16%,沒有計劃送禮物則佔15%。
- 女性方面,31%選擇電子產品,而29%沒有計劃送禮物。
逾3成港男港女最多花2000元買聖誕節禮物
購買聖誕節禮物方面:
- 有34%男士及31%女士指會花1,001元至2,000元
- 花501元至1,000元男女則各佔29%
6成男女料消費較去年增加
有超過6成男士(63%)及57%女士預期消費較上年增加。有28%男士稱較去年增加20%,有33%女士表示較去年增加10%。
消費增加的主因是,27%男士及28%女士指疫情阻外遊,錢留香港使,23%男士及21%女士均稱政府發放消費券刺激消費。
男士最想收電子產品
對於最想收到的聖誕節禮物是:
- 32%男士最想收到電子產品
- 19%最想收手錶
- 車:14%
- 電子遊戲產品:8%
- 公仔/玩具/模式:7%
- 衣服鞋履:4%
女士愛珠寶首飾
女士最想收到的聖誕節禮物是:
- 26%最想要珠寶首飾
- 17%想收電子產品
- 海外旅遊套票:13%
- 手袋:10%
- 演唱會門票:7%
- 手錶:4%
- 花:4%
- 車:4%
男士最不想收花
對於男士最不想收到的聖誕節禮物是:
- 最多男士不想收花佔26%
- 其次男士不愛NFT產品佔23%
- 公仔/玩具/模式:10%
- 珠寶首飾:10%
- 偶像周邊產品:8%
女士不愛偶像產品
女士最不想收到的聖誕節禮物是:
- 偶像周邊產品佔35%
- 有20%女士不愛公仔/玩具/模型
- NFT產品:17%
- 花:11%
- 電子遊戲產品:6%
港人對經濟感不樂觀
對於香港經濟是否感到樂觀:
- 有19%男士稱只得3分
- 有18%女士選擇4分
普遍都是不太樂觀。
理財方法|聖誕節消費建議
HK Romance Dating表示,自政府宣佈堂食限制及0+3檢疫措施後,今年聖誕節多了港人到餐廳慶祝聖誕節,建議:
- 與心儀對象或伴侶外出用餐前,應先了解對方對餐廳的喜好。
- 建議選擇餐廳時,留意食物質素、環境氣氛及價錢。
- 由於放寬食肆限制後,聖誕節時大多餐廳坐位「爆滿」,建議儘管不打算吃聖誕大餐,也應致電餐廳預先留座,以免撲空。
理財方法|情侶不講求禮物貴重
調查中發現有3成女士沒有計劃送聖誕節禮物,現時很多情侶不講求禮物貴重,只講求:
- 對方身體健康
- 能抽時間陪伴自己
理財方法|購買實用性或是具紀念價值聖誕節禮物
若想為對方準備聖誕節禮物,建議購買實用性或是具紀念價值的聖誕節禮物,但必先要了解清楚對方的喜好以及平時會用那一些產品,再根據這些準則揀選聖誕節禮物,這會突顯你對他/她的重視及心意。若想為對方製造驚喜,自家制禮物或食物,更可為對方帶來驚喜。
理財方法|計劃一些免費又特別的聖誕行程
想過浪漫的聖誕節,又擔心聖誕節時出外消費高昂,其實只要花點心思,計劃一些免費又特別的聖誕行程,例如乘坐摩天輪欣賞維港景色、到西九文化區公園散步、去聖誕市集或展覽或者看聖誕燈飾,同樣也可以過得便宜又浪漫。
理財方法|一起計劃旅遊行程很重要
現時多了市民趁假期選擇出國旅遊,情侶們選擇旅遊地點及行程前,總會有很多美好的幻想,例如兩人周圍「食好西」、「影靚相」。但如果旅程只有一人安排,很容易讓另一半覺得吃力不討好,所以一起計劃行程是很重要的,減少爭執及不滿。
另外,旅遊期間,大家的生活喜好、細節、處事方式及價值觀會逐漸反映出來,一不小心的衝突分分鐘換回來分手收場。建議大家出外旅遊有異議時,應冷靜商討、包容對方的意見,亦都不要為求滿足自己的旅遊願望或欲望,而影響雙方關係。
更多理財方法/聖誕節好去處內容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