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攻略假日對打工仔而言是相當重要的,因籍此休息以及暫時舒緩一周疲勞,不過週末假日較短時間,如果要訂立當天做什麼較好?綜合外媒報道,整合10件成功人士放假會做的事情,同時亦舒緩「周日焦慮」(Sunday Scaries),遠離工作不辦公!謝絕「假日焦慮」!你同我都應該做。

職場攻略|假日想做的事 成功人士有10件

綜合外媒報道,有不少人於平日上班時間都會為自己訂立當天工作,並處理當前最優先事項。不過一到週末,好多人只想休息或放空一整天。

對成功的人士而言,他們或會有其他事情或習慣,以下將有10件事:

職場攻略|成功人士放假做的事(1)計劃週末

正如上述提到,好多人可能會於工作周訂立當天應處理事務,對於成功人士而言,不僅工作周,基本上每日訂立目標都是都是非常重要。

即使週末都應計劃當天要做什麼事情,妥善計劃或許對個人規律習慣更有幫助。

職場攻略|成功人士放假做的事(2)早起身

有很多人會於假日「補眠」,或於假期下午才起身,外媒指成功人士每日都會早起,即使假日亦不例外,由於持續按照往常上班時間的早起,除了有助大腦之外,對於隔日上班亦有幫助,所以嘗試假日都照常早起身,或有多樣好處。

職場攻略|成功人士放假做的事(3)不宜同時做太多事情

Multitasking,相信很多人都希望成功做到,以至週末都希望盡可能做到最多,或許這會讓人對同一日作那麼多的事情感到滿足。

不過外媒指出,multutasking已經過時,而成功人士亦認為這種方法只會減低效率,所以建議應專注一項事件或最多2件事。

職場攻略|成功人士放假做的事(4)嗜好

各人的嗜好都不相同,但同樣可以增加人們的創造力以及舒緩壓力,透過做自己喜愛做的事可令自己於心理健康上得到正面影響。外媒則提到,原來股神畢菲特(Warren Buffet)愛彈ukulele。

職場攻略|成功人士放假做的事(5)練習冷靜

第5樣是「冷靜訓練」(Practice Calm),有很多成功人士偏好每日花時間冥想(meditation),正如第3點提到,好多人可能想於短短假日中做最多事情,但對於成功人士週末都會花時間作冷靜訓練。

事實上,冥想是有助減壓之餘,亦有助提升工作能力,讀者不妨一試。

職場攻略|成功人士放假做的事(6)戶外活動

親近大自然亦是不少成功人士近年用作週末假期舒壓的方式之一,透過行山、戶外散步等活動都有助讓人暫時遠離工作煩惱,去欣賞沿途風景。另外作適度運動讓腦部產生被喻為快樂元素的安多芬(endorpin)有助於週末提升心理健康質素。

職場攻略|成功人士放假做的事(7)跟親朋戚友聚舊

週末除了戶外遊玩、親近大自然之外,相約親朋戚友聚舊亦是不少成功人士會做的事,即使美國總統都同樣會抽時間跟家人食飯。外媒形容相關舉動為「小而重要」(small but important)的事情,因可以助人回復生活上的和諧。

同時跟親朋戚友聚舊或談話對於應對「周日焦慮」亦有幫助,文末講解。

職場攻略|成功人士放假做的事(8)遠離辦公

相信心水清的讀者會發現,上述提到的活動跟工作可謂毫無關係,亦正是這個原因接下來要說的是遠離工作。因為一星期的工作量本已讓打工仔疲倦,透過遠離工作讓自己得到真正休息,對個人精神都有莫大幫助。

更多內容:職場攻略|黑面神工作能力較高!笑面迎人反而升職難!2個打工仔特質最受重用

職場攻略|調查:有66%受訪者感周日焦慮

事實上,週末或周日假期讓自己放鬆心情之外,有一部分人卻會感到憂慮,當中原因是「周日焦慮」、即隨著假日後要回復上班而帶來的憂慮。

CNBC曾引述LinkedIn調查報道,大約3,000名位於美國的專業人士,有66%受訪者都感到「周日焦慮」。亦因如此,於報道中有專家分享方法以緩解焦慮,而CNBC亦於文章題目寫道成功人士於周日會做的...,讓一周更開心舒壓。

職場攻略|緩解周日焦慮方法(1)設定未來一星期目標

其中一個方法是制定未來一星期的計劃,列出想做的3件事情,專家指出這可以讓自己思考如何對想做的事情集中精神,並以該目標為核心去完成,這有助「周日焦慮」所帶來的憂慮。

更多內容:職場攻略|未來職場13種必備「工作技能」高學歷都未必識!學懂不會被淘汰

職場攻略|緩解周日焦慮方法(2)尋找自我護理的方式

透過尋找自我護理的方式,報道指可以讓我們有助於舒緩壓力焦慮感覺,專家指如跟朋友打電話傾計或冥想都有助自我護理。

CNBC指最重要是在於製定一個self-care plan並堅持,便可舒緩負面想法並堅持期待至每個星期日。換言之,可解作一些緩解心理壓力的自我方式。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