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T專訪】虛擬保險公司OneDegree創辦人郭彥麟由投行科研工作轉戰保險業,以香港為基地創業,集資逾7,000萬美元!2年時間由0開始累積10萬客群,他明言:「創業無非是『搵人搵錢搵生意』!」
更多內容:【BT專訪】90後女生曾喜愛夜蒲|由重讀DSE到考入港大營養學|再創業月收百萬
BT專訪|前投行精英郭彥麟棄高薪轉戰保險
郭彥麟(Alvin)原先在投資銀行摩根大通從事科技研究的工作,任職12年間事業突飛猛進。但在2016年,家中出現巨變,使他一下子萌生辭職創業的念頭。
當年他的母親不幸診斷出癌症末期,以致經常要出入醫院。除了心理壓力外,現實層面的醫療開支亦為郭彥麟帶來沉重的負擔,當時他心中不禁概嘆為何香港作為亞洲金融中心,保險的技術卻如此落後。
創業當然在香港開始
適逢當時香港的大環境十分適合創新科技的發展,郭彥麟認為香港是時候走到下一個階段,在金融科技領域作出突破,便毅然選擇創業。
郭彥麟自認是「香港人」、「香港仔」,他明言:
「創業當然在香港開始,如果不是應在哪裏開始!」
把股票花紅出售作創業本金
既然選擇了以香港作為「初創地」,下一步他便要解決資金的來源。郭彥麟表示,自己在投資銀行工作時,有獲得股票花紅。他選擇出售股票,並把所得的500萬元全用作創業資金。
在他的規劃中,香港是放眼世界的一個基地,因為香港在金融範疇相當強;而台灣的科技在世界領先,他便同時在兩地建立團隊。他說:
「我們想把這個金融和科技複製或者出口到世界各地。」
更多內容:莊家彬接棒家族生意、投資Klook、FTX等新產業|建議港人創業|留意3個關鍵位
創業無非是「搵人搵錢搵生意」
郭彥麟指,OneDegree在2020年取得香港四張虛擬保險牌照的其中一張,那時企業才真正開始做生意。至今生意量經已升了數十倍,公司的業務也由0增加至超過10萬位付費客人。業績由最開始的500萬港元本金,發展到後來融資逾7,000萬美元(約5.5億港元)。被問及創業的成功之道,他明言:
「創業無非是『搵人搵錢搵生意』,就是這三個元素!」
1. 搵人密訣:匯集全世界人才到香港
搵人方面,郭彥麟表示在2016年開始營運OneDegree時,香港並沒有太多人從事或熟悉這方面知識的人,於是他就決定向全世界廣招人才,並把他們集中在香港發展。
郭彥麟曾經計算過他們的團隊當中到底有多少種護照,結果是同時存在8種不同的護照!當各地人才集合在香港,並令公司開始上軌道後,郭彥麟就決定培訓本地的人才。公司亦由原先幾個人的隊伍,發展到近20人,再進展到現在200人的團隊,當中的心力不言而喻。
2. 搵錢密訣:降低成本
搵錢方面,郭彥麟指自己在2020年之前尚未獲得牌照起,已經要先募集到足夠資金推持公司的運作。對於如何確保財政健康,郭彥麟有自己的一套密訣。
一般而言,保險業的收入來源大部分來自佣金,但郭彥麟卻決定捨棄這些「生金蛋的母雞」,以近零佣金的形式發展業務。郭彥麟透露這個做方法反而有助減少成本,他說:
「佣金是『羊毛是出自羊身上』。」
不需要外出跑業務 不用跟客人喝咖啡
郭彥麟續指,因為公司採用了自動化的系統,不需要員工外出跑業務,亦不用跟客人喝咖啡,全靠客人自己主動找上門。節省了經紀佣金的同時,亦減少了人力資源的成本。這樣就可以通過薄利多銷的模式發展業務,從中獲利。
郭彥麟舉例指,據香港保險業監管局的數據,現在100元的保費大約有30%是用作銷售和營運成本。但如果用他們公司的運作模式,反而可以降低成本。他明言:
「我們的效率可以高於普通保險公司5至10倍,因為成本真的可以壓得很低。」
3. 搵生意密訣:解決客戶痛點
處理好人才和營運資金的問題後,下一步便需要擴展公司業務「搵生意」,郭彥麟表示當中的關鍵在於解決客戶的痛點。理賠問題是他們的用戶最關心問題,郭彥麟說:
「買保險是可以的,但去到理賠要見真章的時候,如果保險公司是全年都沒有給答覆,我當然是覺得他騙錢!」
利用自動化系統
他續指,在近一、兩年,經常出現以下的情況:理賠的收據需要送到保險公司處理,但是員工又被安排在家工作,未能親身到辦公室跟進事務,大大影響客人理賠的程序。而郭彥麟為了確保他們的理賠手續不受外來因素影響,便把這些程序電腦化,又要求同事在家工作期間,儘量做到在數天內給予客人答覆,甚至承諾短時間內將賠償存到客戶的銀行當中。
背負起根本的賠償責任便成為了擴展業務的關鍵。郭彥麟說:
「買保險的時候容易,但在理賠方面,我覺得這是最大的承諾。」
關關難過關關過
「香港仔自然是在香港創業」,對郭彥麟而言,香港有著特別的意義,他對亞洲金融中心的地位有信心,同時又相信科技的力量可以把生意進軍全世界。在創業之路上,他似乎未有打算就此止步,明言遇到難關時會秉持「關關難過關關過」的精神。
他說:
「我認為公司基地會在香港,放眼就是全世界。」
BT專訪|OneDegree郭彥麟由投行轉戰保險 創業無非「搵人搵錢搵生意」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