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色債券2021(Silver Bond)認購詳情已公布,有「長者iBond」之稱的銀債,今年保底息維持3.5厘,恒生銀行、券商都開始推出銀債認購優惠。有券商向長者借孖展、甚至派錢、送藍籌股吸客。《香港財經時報》為大家整合各大銀行及券商的銀色債券2021認購優惠。

銀色債券2021申請資格、好處、派息、與iBond分別?一手至少賺1050元|6個注意事項必知

1. 銀色債券2021認購優惠:恒生提供「7免」優惠

最高發行額為300億元的銀色債券,將於7月20日提供認購,恒生銀行已率先公布認講優惠,提供7項費用豁免,包括:

  1. 認購手續費
  2. 託管服務費
  3. 代收利息費
  4. 到期贖回手續費
  5. 提前贖回手續費
  6. 將非上市債券由其他銀行轉入本行之債券戶口(適用於非經中央結算系統轉入)有關手續費
  7. 將非上市債券由本行債券戶口轉出其他銀行(適用於非經中央結算系統轉出)有關手續費。

恒生銀行客戶認購銀色債券方法

恒生銀行客戶由7月20日(星期二)上午9時至7月30日(星期五)下午2時可透過以下途徑辦理認購銀色債券:

  • 網上認購:透過恒生個人e-Banking 遞交認購申請
  • 電話認購:透過由專人接聽之認購熱綫2826 8866作認購申請;優越理財客戶亦可致電優越理財客戶經理,透過電話認購
  • 書面認購:客戶可親臨恒生全綫地面分行(港鐵站辦事處除外),銀行職員會協助客戶填寫認購表格

2. 匯豐銀行銀債「6免」認購優惠

匯豐香港合資格客戶可享6項手續費豁免優惠,包括:
  1. 認購手續費
  2. 存入費
  3. 託管服務費
  4. 代收利息費
  5. 提早贖回債券費
  6. 到期贖回債券費

匯豐客戶認購銀色債券方法:

可透過流動理財、網上理財、電話理財及分行遞交銀債認購申請

3. 工銀亞洲提供銀債「7免」優惠

7項豁免費用包括:

  1. 認購手續費
  2. 代收利息順
  3. 贖回費(到期及提早)
  4. 存入費
  5. 託管費
  6. 轉入費
  7. 轉出費

4. 中銀香港免銀債認購費

中銀客戶在認購期內,除可通過中銀香港全線超過190家分行認購外,亦可經投資服務熱線、網上銀行及手機銀行認購,相關認購費用全免。

5. 渣打銀行「5免」認購優惠

  1. 認購手續費
  2. 債券轉至渣打股票戶口
  3. 託管
  4. 代收利息
  5. 贖回到期債券

6. 花旗銀行抽銀債「7免」優惠

  1. 認購手續費
  2. 存倉費
  3. 代收利息費
  4. 到期贖回費
  5. 提早贖回手續費
  6. 存入費
  7. 轉出費

7. 交銀香港抽銀債「7免」優惠

  1. 認購手續費
  2. 買入交易費
  3. 賣出交易費
  4. 到期贖回費
  5. 存倉費
  6. 代收利息費
  7. 存入債券費

8. 上海商業銀行認購銀債「 7免」優惠

  1. 認購手續費
  2. 保管費
  3. 代收利息費
  4. 提前贖回費
  5. 到期贖回費
  6. 以債券形式存入費
  7. 轉出費

4大券商優惠

除了銀行認購銀色債券優惠外,各大券商推出的優惠亦很進取,包括送股或提供孖展認購,也有券商額外送超市禮券:

1. 耀才證券銀債認購優惠:8免+送盈富及匯豐股票

耀才證券1428.HK)認購銀色債券者可享8項全免,包括︰

  1. 認購費
  2. 經紀費
  3. 存倉費
  4. 代收利息費
  5. 提早贖回費
  6. 到期贖回費
  7. 存入費
  8. 轉出費

新開戶可享零佣優惠及可獲贈20股盈富(2800.HK)及10股滙豐(0005.HK),以及其他優惠。

iBond 2021認購結果|認購兩手或以下獲全數配發 60.5萬人獲發三手 重溫過往iBond首日表現

2. 輝立證券有意為銀債長者提供孖展服務 

由於銀債不設二手市場,故券商普遍拒提供融資服務,不過輝立證券則是市面鮮有擬為長者提供孖展抽銀債服務的券商,讓長者以零成本申請銀債。例如:借1萬至5萬元可享十成孖展、免按金及除展息;新客戶7月27日前存入1萬元,可享15萬元免息免手續費的九成孖展認購額。輝立另提供「5免」優惠,包括:

  1. 認購手續費
  2. 利息
  3. 按金
  4. 託管費
  5. 贖回費手續費

3. 致富證券銀債認購優惠

至於抽銀色債券用致富證券好唔好?致富證券公布,除了豁免多項手續費外,亦為合資格新客戶送50元超市禮券。

  1. 債券認購費
  2. 託管費
  3. 代收利息費
  4. 存入費
  5. 到期贖回費
  6. 提早贖回費
  7. 轉出費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