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35年全面解決老齡化問題?抗衰老公司哪家強?未來世界人口爆炸可怎麼辦?且讓Aubrey de Grey博士為你答疑解惑。本文由時光派研究院譯自未來主義領軍人物Brian Wang發表在Nextbigfuture.com上的一篇對Aubrey de Grey博士的採訪。

抗衰老專家Aubrey de Grey博士答疑解惑 

4月初,長期盤踞科普博客榜首的Brian Wang發布了他對著名抗衰老專家、SENS研究基金會創始人兼首席科學官Aubrey de Grey博士的採訪,雙方就怎樣才能在2035年之時,打造一個通過醫學控制老齡化的世界,進行了全方位的探討。

專家:人類有50%機率在2036年前實現永生

Q:博士,你上個月發推特說, 你認為人類有50%的機率在2036年前達到壽命逃逸速度,並且不再受衰老相關疾病的困擾。你為什麼有底氣得出這個結論?

我認為人類有50%的機率在2036年前達到壽命逃逸速度,實現永生。那些定期接受抗衰老療法的人,無論年紀多大,都不會再受任何衰老相關疾病的困擾。

三個步驟推動全球抗衰老計劃 

A:這是因為我們已經有了可行的方案,我們會通過以下三個步驟,像多米諾骨牌那樣加速推動全球抗衰老計劃:

  1. 科學界公開承認衰老損傷修復的可行性,並宣布需要建立一個宏大的應急計劃來對付衰老問題。
  2. 控制國家和國際科學醫療項目政策的關鍵團體和核心人物將大力推動該計劃。
  3. 贏得全民支持。

支持各項抗疫措施

此次新冠疫情就驗證了上述步驟的出色效果,科學界意識到了新冠危機並開始遊說加快疫苗開發,政府精簡政策為疫苗大開綠燈,公眾認識到危機於是支持各項抗疫措施。這一切給了我莫大的信心,我們可以用同樣的模式加速抗衰老計劃的推行。

桑黃功效多|真菌界的抗癌新星!桑黃多醣可抗癌抗菌抗炎還抗氧化?|健康基因

人體必需微量元素「硒」好處多|增強免疫、抗腫瘤解毒|附每日攝取量|健康基因

Q:博士,您覺得衰老是一種疾病嗎?

A:衰老是一種可治癒的病症。FDA已批准二甲雙胍抗衰老的臨床試驗,它將證明衰老和疾病一樣,可以被治愈;這同樣也是一種治療範式的轉變,即從單獨治療某個衰老相關疾病,變成通過治療衰老本身來消滅這些衰老相關疾病。

Q:關於抗衰老領域持續飛漲的投資需求,您有什麼看法?

A:資金是必須的,但只靠投資是不行的。抗衰老領域還需要無畏的探索精神、不滅的雄心壯志以及明確的目標。舉個例子,長期以來,新加坡衛生與公共服務部(DHHS)都對國內老齡化問題一籌莫展,直到他們聘用了Brian Kennedy教授來領導這個項目,才在延長全民健康期上取得長足進步。

據我所知,目前已有超過140家抗衰老公司,例如估值超3億美元的Unity Bio。這些公司有數十種延壽療法正處於臨床試驗階段,你可以在lifespan.io上跟踪它們的進展。

Q:抗衰老的興起會導致人口過剩,引發各種科幻電影裡描繪的災難嗎?

A:這不是大問題。在未來世界,人口爆炸是必然的。按照目前的趨勢,到2100年,地球總人口將達到110億,平均壽命達到80歲。其中,大部分的人口增長來自非洲。不過,這個數據尚未將抗衰老技術考慮在內。如果抗衰老療法取得成效,人均壽命將延長到130歲,這意味著,地球上會有超過150億人。
但你無需擔心人口過剩會帶來末日災難片中的情景。

人均壽命將延長到130歲

一方面,我們的糧食產量絕對能滿足人類所需。就算只看目前的農業發展趨勢,到2030-2040年,世界糧食產量也會變成現在的三倍。更別說農業改革後,地球還能養活更多人。在這方面,中國做出了很好的表率,他們的大棚僅憑3%的耕地面積佔比,就滿足了35%的蔬菜需求,以此估算,未來的大規模大棚種植可以把糧食產量提高8-30倍。

減輕政府的養老壓力和社會的經濟負擔

另一方面,損傷修復有助於減輕政府的養老壓力和社會的經濟負擔。而且,越早進行損傷修復,預期壽命也就越長。例如,相比70歲進行修復的老人,50歲接受修復的人,其每年的死亡風險只有前者的1/5,預期壽命也會多出近半個世紀。

Q:在此次採訪的尾聲,您還有什麼想告誡我們的嗎?

A:首先,我想強調衰老損傷修復的重要性,因為只有將損傷修復到年輕水平,各種抗衰老手段才能發揮最佳療效,人類才有可能達到「壽命逃逸速度」,實現永生。其次,我希望大家能積極看待抗衰老研究,這是一門愈發嚴謹、合理、高效的研究,特別是我的衰老損傷修復理論。未來,每年它所拯救的生命,將十倍於現在的新冠疫苗。並且,在接受衰老損傷修復後,人們就不會再受類似新冠的全球性流行病的威脅。

保護地球和延長人類壽命並不衝突

最後,我認為拯救新冠肺炎患者是值得的,使人們免於衰老也是值得的。當我們有能力開發疫苗時,讓他人死於新冠肺炎有違道德;當我們有能力發展抗衰老手段時,讓他人死於衰老亦有違道德。大家無需對未來憂心忡忡,因為客觀來說,保護地球和延長人類壽命並不衝突。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王駿教授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取得分子生物學博士,1992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1999年升任生物化學系教授。主攻分子生物學、酶工程和生物合成。 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和香港等地的大學、政府部門、生物技術公司從事生物技術研究 與開發和工業化生產逾四十年,是八十餘項專利的發明人/或發明人之一,香港首位創新科 技講座教授。王駿教授的社會兼職包括阿里巴巴創業大賽評委、HKX創業平臺導師、香港政 府創新及科技基金評審委員。 王駿教授領導的基因港科研團隊包括了三十餘位遺傳學、蛋白質工程、生物化學、工業發酵、信息工程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家。

免責聲明: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