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談到供股的財技活動,以國泰航空(00293.HK)作解說,引證不論大股或細價,都存在供股可能。當然,截至去年底資產淨值約627.73億元,而截至今年6月底已發行股數約39.34億股,計出每股淨值為15.9572元。

向細價股的錢途進發!「配股後炒」及「配股前炒」不可不知的兩個財技|聶Sir學堂 

每年最低市賬率

參考於2018和2019年度之每年最低市賬率為0.60和0.58倍,平均值為0.59倍,相對每股淨值為15.9572元,得出每股合理值為9.45元,較2020年6月8日(宣佈供股前最後交易日)收報8.81元仍高逾7%,留意從同年4月21日至6月8日僅高見9.40元,較每股合理值為低。

供股消息未必立時對股價有負面影響 

反映即或考慮到供股消息令股價構成下行壓力,期內進場的散戶,就中長線投資角度,仍是已有利的價格買入股份。再者,誠如上回與大家分享,若於宣佈供股前已持有國泰股份,以6月10日開報10.46元計算,較6月8日收報8.81元是高逾18%的。只要在2020年2月25日至6月8日期間進場,相對上述的10.46元,仍是有利可圖,反映供股消息出現,未必立時對股價構成負面影響。

細價股是供股操作焦點所在 

至於細價股,筆者認為是供股操作的焦點所在,上回表示早於2010年普遍財技股書籍作者都會以股價圖作解說,比較宣佈供股至完成供股期間,股價變化如何,常經會得出股價顯著下跌的結果,所以叫讀者對這類股份要敬而遠之。

如何捕捉股價上揚原因和規律

然而,當時筆者對此觀點不以為然,皆因留意到宣佈供股後,股價不是一面倒的下跌,卻有上揚的時候,關鍵是如何捕捉股價上揚的原因和規律。那時筆者翻閱當時倒數一年宣佈供股的上市公司,對照公告上顯示的供股時間表,以及期內的股價表現,得出兩個較有可能股價上揚的時點。

財富積累具備3大元素!本金、時間和回報率!想本小利大要善用「時間」|聶Sir學堂

供股圖利精華遊:分析5隻新股有4隻升1至2.97倍!仲有1隻升幅逾80%|聶Sir學堂

供股誘因

其一是供股權交易期間,那時亦是於除權首日之前持有股份的股東,可以申請認購供股貨的日子。站在散戶角度,見當時股價較供股價顯著為高,便存在供股誘因。因此,有心人為了吸引散戶參與供股,便會在供股權交易期間推高正股價格。

推高股價帶動供股權價格上揚

此外,那時推高股價亦可帶動供股權價格上揚,令不想參與供股的有心人,能用有利價格沽出供股權。值得留意承接供股權的顯然是散戶,皆因見權價上揚逾五成,甚至倍升,就有進場的衝動,以為跟股票一樣可以自由交易,卻忽略了供股權有交易時限,普遍是五至七個交易日。

讓散戶被供股權套住

部分有心人會刻意在期限前一個交易日或當日拉升權價,除了為著沽出所持供股權貨尾,也要讓散戶被供股權套住,那時不願所持供股權變成「廢紙」,就會決定供股,這樣有心人所持的正股及供股權都能獲利離場,又能將供股貨大量派給散戶,為上市公司完成集資的任務。

壓股價「重奪」散戶手上持股 

接下來大家應意識到於供股完成後,有心人為了「重奪」散戶手上持股,就會大肆壓下股價,令散戶出現恐慌性抛售股份的場面,等有心人認為股價已跌至吸引水平後,才逐步趁低吸納股份。按以上有心人佈局分析,倘若正股於供股權交易期間見上揚,普遍見於交易首兩天,理由是有心人明白供股權交易日子有限,為了確保可在高價釋出供股權,交易首日便沽貨乎合邏輯。

但若要吸引散戶大舉進場,必須令權價在第二日大幅上升,因為若要躋升股票升幅榜,就要較上日收市價顯著上揚方能成事,而權價首日表現無論有多好,由於沒有之前的收市價參考,無法躋身升幅榜。

最有利的進場策略

就筆者看來,最有利的進場策略,是於宣佈供股後至連權最後一日,見股價處於供股價或以下買入股份,成功進行「免費套權」操作。見供股權交易期間,正股及供股權價格上揚,兩者都沽出獲利離場。而對於只想博「炒權」的投資者,可於除權首日或之後,見股價高於供股價便賣出股份,這樣就算其後供股權未見炒上,也能達致保本操作的效果。

有關第二個股價上揚時點,以及箇中原理,下回再續。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聶Sir學堂】作者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獨立股評人,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