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生指數有限公司今日(12月22日)刊發諮詢文件,就優化「恒生指數」以持續成為香港市場最具代表性及最重要的指標,向市場徵詢意見。當中建議將恒指成份股(藍籌股)數目擴充至65至80隻,取消合資格候選成份股最少上市時間要求等。

這次諮詢會探討如何挑選成份股、成份股數目及成份股權重等議題。諮詢將於2021年1月24日結束,預計2021年2月公布諮詢結果。有興趣人士可於2021年1月24日或以前填妥諮詢文件及提交意見。就是次諮詢文件所見,至少提出5項建議,詳情如下:

建議一:按行業組合(例如將12個行業分成6組)挑選成份股;及根據每個行業組合的目標覆蓋率(如市值、成交額等等)來挑選

長期以來,金融業在恒生指數中的主導地位已是市場廣泛討論的話題。近期隨著同股不同權和在香港第二上市公司獲納入恒生指數,新經濟及資訊科技業在恒生指數成份股中的重要性亦已引起投資者的關注。

建議一的原因,是這方法可確保在香港市場內主要行業有較平均的代表性。此外,按恒生指數有限公司模擬計算顯示以行業組合來挑選成份股能減輕指數比重集中在某些行業的問題。

建議二:增加成份股數目至65-80隻

恒⽣指數有限公司於11月宣佈截至2020年9月30日之恒⽣指數系列季度檢討結果時, 將恒⽣指數成份股數目將由50隻增加至52隻。

恒生指數的市值覆蓋率於2016年底為65.0%,並於2020年12月降至57.6%。其成交量覆蓋率同期亦由57.4%降至50.5%。假設應用上述的成份股挑選機制,現有指數成份股數目是不足夠達到一個合適水平的代表性。

按恒生指數有限公司的模擬計算顯示增加成份股至65-80隻,可以增加指數整體覆蓋率及促使各行業的代表性均能達到一個合理的水平。

建議三:取消合資格候選成份股最少上市時間要求

目前儘管圖新上市公司的市值比恒生指數現有成分股較大,但因未符合最少上市時間要求,而未能在恒生指數檢討中獲考慮。

建議三移除此項要求可以增加恒生指數顧問委員會的靈活性,從而更能適時地將具代表性的新上市公司納入恒生指數。

建議四:維持被分類為香港公司的成分股在一定數量(在目前的情況下約25隻),以支持香港部份在指數的代表性

香港公司在恒生指數內的權重逐漸由2016年底的45.3%下降至2020年12月的42.2%。隨著新上市大型內地公司數目上升,香港公司的數量及權重預期在現行恒生指數編算細則下會持續下降。

雖然香港公司的市值佔比逐漸下降,但由於恒生指數是香港股票市場的主要基準,所以恒生指數應該維持一定程度的香港地區代表性。

建議五:成份股權重上限由10%降至8%;及劃一現有成份股和同股不同權/第二上市成份股權重上限至8%

權重上限降至8%後,將能夠降低大型成份股的權重,從而令恒生指數的成分股組合更為多元化。現行大中華地區第二上市或同股不同權公司成份股權重上限為5%。

由於預計未來將會有更多公司以此形式上市,因此該類公司之權重上限應與其他成份股看齊。

2021年投資展望|交銀國際推薦12隻港股 洪灝:恒指可見32,000點 價值板塊「王者歸來」

2021投資展望|建銀國際料港股「前高後低」 風險資產收斂 回歸盈利驅動 推介10大首選股

恒生指數的發展

  • 恒生指數自1969年推出以來一直都是香港股票市場的寒暑表。
  • 恒生指數推出時僅具33隻成份股,直至2007年指數開始納入H股公司時,成份股數目才增至38隻。
  • 恒生指數逐漸擴容,於2012年達至50隻成份股。當時香港約有1,380間上市公司,而恒生指數涵蓋約60%的總市值。恒生指數成份股數目維持在50隻超過8年,接著在2020年12月擴容至52隻。
  • 恒生指數主要以市值篩選成份股,而候選公司通常至少有上市2年的歴史。指數以流通市值加權計算,個別成份股權重上限設在10%,第二上市/同股不同權成份股的權重上限則設在5%。
--------------------
經BusinessTimes申請uSMART盈立證券戶口,享買賣美股一世免佣,港服免平台費,認購新股、基金低至0手續費、送藍籌股票、Bowtie門診醫療福利。【詳情按此開戶連結】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