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回與大家分享了兩個人截然不同的背景,卻因之後的經歷不同,迎來「翻轉」的人生。不時在一些個人成長或理財規劃的課程,導師都提出這個問題:「如果你得到1,000萬港元,打算用來做甚麼?」

《管道的故事》斯塔比雷VS瑪格麗特!柝解投資賺錢的最大敵人是甚麼|聶Sir學堂

美國棒球名星 VS 藉藉無名小學教師 

在昔日的美國棒球名星斯塔比雷身上,在40歲以前,就賺了5,000萬至1億美元,折合約3.90億至7.80億港元,是上述1,000萬港元的39至78倍,最終卻連養家的錢也沒有。

反觀一位藉藉無名的小學教師瑪格麗特,70歲退休之前一年,年薪亦不過是8,500美元,折合約66,000港元,平均月薪約5,500元。

退休後每年現金流仍不斷增加

以66,000港元相對1,000萬港元,還不到0.7%,卻於退休那刻擁有超過100萬美元,折合約780萬港元的財富,更令人感到希奇的事,在退休後每年可用現金流仍不斷增加的情況下,用足30年,最終卻剩下超過200萬美元,折合超過1,500萬港元損給慈善機構。

波動市況哪種衍生工具最值博?期權與期指及牛熊證比較|聶Sir學堂

戰勝投資的最大敵人

前文與大家分享,瑪格麗特不是吝嗇鬼,卻是經常與朋友在外面吃飯,擁有一輛當時新款的高檔房車,又經常飛到歐洲去渡長假,對享受生活有要求的人,可見她在為未來鋪路的同時,亦不忘當下的生活素質。因此,無論你現在是否有1,000萬港元都不打緊,只要你能戰勝投資的最大敵人,透過投資股票,最終你可享有1,000萬港元,甚至更多。而那個「最大的敵人」,就是「缺乏做好財務規劃的遠見」!

財務規劃等於購買保險?

很多港人對「財務規劃」帶有負面的偏見,因為普遍將財務規劃與購買保險理財產品劃上等號,外國不是這樣,因為理財策劃師,跟醫生、律師和會計師等專業人士一樣,收入來自提供諮詢服務,卻非香港那般以銷售保險理財產品而產生收入。

賺盡科技時代紅利!港交所推出恒生科指期貨!刀仔鋸大樹贏錢法|聶Sir學堂

財務規劃的重要性

然而,普遍港人卻忽視了財務規劃的重要性,鮮有港人願意付上諮詢費,為自己作出妥善的財務規劃,所以香港貧富懸殊日益嚴重的原因顯而易見。富人進行財務規劃絕非錦上添花,而是他們看到規劃的重要性,已故財經界賢哲曹仁超有一名句:「你不理財,財不理你!」

「做好規劃」是一種遠見

事實上,絕大部分港人的財務資源都是有限的,財務規劃就是希望作出完善的財務資源分配。「做好規劃」是一種遠見,在於你要鎖定部分的資源不用,為未來作準備。普遍人視這種做法是一種「犧牲」,並且因為各人投放作準備的資源不同,成效自然有所差異。

財務規劃需廿年以上才見成效

除非是投放每月收入一半或以上,或是投資的年均回報率不少於三成,否則十年內難見成果。財務規劃往往需要廿年以上才見成效,所以很多港人選擇只專注目前生活,錯過了做好規劃的黃金時機!

我不是理財策劃師,我是股票分析師,沒有必要為理財策劃作護航。但我在大學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就是保險從業員,並且在同一間公司任職近十三年,才轉為現在的專業。

香港「評論員」實在太多

很多人既沒有一門專業的知識,也沒有相關工作經驗,單憑道聽途說便去論斷一門專業的好與壞,實在貽笑大方。香港的「評論員」實在太多了,「行動者」卻少得可憐,倘若我們沒有為一門專業付上丁點時間為業界帶來一絲貢獻,我們又憑甚麼對於該行業的人作出論斷呢?

每月用收入一成投資股票 

最後論到財務的實際安排,以瑪格麗特的做法作結,她從25歲起進入職場,便每月收入用一成的資金作股票投資。倘若大家覺得每月收入一成,少得難在股票市場投資,那麼可改為每月儲起一成,每年投資一次。瑪格麗特從25歲工作至年滿70歲便退休,進行儲蓄投資45年。

只買優質藍籌股和公用股

考慮到平均10年為一個經濟週期,45年間已經歷不少於四次股災,但她卻堅持每月進行投資。此外,前文提到瑪格麗特只買兩類股票,就是優質藍籌股和公用股,暗示她會進行股票研究,不是盲目將資金投入股市。大家不妨反問自己,為了投資一隻股票,大家用了多少時間進行分析呢?

波動市況哪種衍生工具最值博?期權與期指及牛熊證比較|聶Sir學堂

股票或基金投資 都要先研究

不論進行股票或基金投資,研究都是不能避免的,沒有人有義務為我們的財富增值,那怕你付上投資金額的5%作管理費用,對於要為你花上極大精力爭取年賺10%,甚至是15%的回報率,其實是微不足道。所以當你在埋怨基金管理費高,績效表現差的時候,倒不如自己用心選股,那麼一分錢的管理費也不用支付。

股票組合年均回報率13.31%

回看瑪格麗特,她的股票組合年均回報率是13.31%,就能辦到投放本金總額僅27,500美元,於45年後坐擁100萬美元。由於優質藍籌股和公用股會令股票組合每年產生股息收入,就算年利率僅1%,100萬美元也能產生1萬美元的股息收入,高於瑪格麗特退休前的年薪8,500美元。

生活費和投資金額都可每年遞增

故此扣除了每年生活費後,仍可在退休後注入新資金到股票組合,於工作期間瑪格麗特每年獲加薪100美元,假設她在71歲仍然工作,年薪就是8,600美元,扣除往常10%的儲蓄投資,用於生活為7,740美元,上述1%年利率產生1萬美元的股息收入,得出會有2,260美元可重新投入股票組合。倘若每年也是如此比例安排,在往後的30年退休生活,不論生活費和投資金額都可每年遞增,並且每年尋求的資本增值回報率僅3.12%,到100歲時股票組合市值就能超過200萬美元。

儲蓄投資總要有一個起步

當你羨慕別人享受成果的時候,請不要抹殺人家之前的付出,儲蓄投資總要有一個起步,並且持之以恆,才有收成的一天。2019年港人平均月收18,800港元,其中5%為強積金供款,按上述退休儲蓄為月收10%的安排,多儲940元,為未來生活作準備,難道不值得嗎?有了開始,自然會想辦法維持,節流也好,開源也好,儲蓄習慣會逐漸適應。為了自身的未來生活,你願意由一個「評論員」,轉變為一個「行動者」嗎?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專欄作者:聶振邦 聶Sir -香港財經時報-HKBT
圖片:聶sir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

專欄作者簡介:聶振邦( 人稱「聶Sir」)為證監會持牌人,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現為獨立股評人,超過十七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聶Sir學堂】作者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獨立股評人,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