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酸,英文名folic acid, Folic取自拉丁文folium,意為「葉子」。而葉酸於1941年在菠菜葉中被發現、命名。葉酸是一種B族維生素,又名維生素B9,對維持健康很重要。

【健康基因】日食150g水果:減40%患心臟病風險!8個科學的健康飲食習慣一定要識

葉酸的生理功能

葉酸的功能十分強大,主要包括以下幾點:

葉酸能防止多種心血管病-香港財經時報-HKBT
圖片:作者提供
葉酸功能十分強大,能防止多種心血管病

1. DNA合成、修復

食物中的葉酸進入體內後,被幾種酶催化生成5,10-亞甲基四氫葉酸,是人體能利用的活性葉酸形態。

5,10-亞甲基四氫葉酸將去氧尿嘧啶核苷酸(dUMP)轉化為去氧胸腺嘧啶核苷酸(dTMP),後者就是構成DNA分子的單位結構--所以無論是新的DNA合成,還是受損DNA的修補,都離不葉酸介導的dTMP生成反應。

2. DNA甲基化

葉酸的活性中間體5-甲基四氫葉酸可與同型半胱氨酸合成S-腺苷蛋氨酸,該物質為體內大多數細胞DNA甲基化反應的甲基供體。

DNA甲基化,意味著在核苷酸上添加一個甲基基團,結果就是該核苷酸所屬的基因難以被表達。因此,DNA甲基化可看為基因的「開關」,它引導基因在對的時候表達,對於細胞維持正常生理功能至關重要。

葉酸能防止多種心血管病-香港財經時報-HKBT
圖片:作者提供
葉酸能防止多種心血管病

3. 維持同型半胱氨酸代謝穩態

同型半胱氨酸(Hcy)是一種「有害氨基酸」,機體同型半胱氨酸濃度高,將導致中風、動脈粥樣硬化、心臟病等心血管疾病風險大增;而葉酸是否充足決定了同型半胱氨酸能否被順利代謝掉。

目前,很多長期缺乏葉酸的人都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而補充葉酸能夠防止多種心血管病發生。

終身節食減肥?日減30%卡路里攝取有利健康長壽!熱量限制5個副作用|健康基因

含葉酸的食物

葉酸既然屬於維生素,當然是從食物中補充為上策。日常食用的綠色蔬菜,都微量葉酸,其中含量相對可觀的有牛肝、蘆筍、孢子甘藍、菠菜、花斑豆等(資訊來自美國國立衞生院)。但要保留葉酸的活性,就要講究其烹飪方式:採用清蒸或微波爐加熱的方式烹煮為佳,而水煮、香煎、爆炒、油炸等烹煮方式會造成葉酸流失。

各年齡層日均攝入量

葉酸很重要,以下是建議各年齡層日均攝入葉酸的水平:

年齡 攝入量
(微克)
攝入上限
(微克)
6個月以下 65 未公布
7-12月 80 未公布
1-3歲 150 300
4-8歲 200 400
9-13歲 300 600
14-18歲 400 800
19歲及以上 400 1000
孕期婦女 600 未公布
哺乳期婦女 500 未公布

資訊來自NIH(美國國立衛生院)官網

易缺乏葉酸的人

以下群體光進行膳食管理還不夠,需要額外關注自己是否缺乏葉酸。

群體

需增補的原因

新婚夫婦

葉酸參與DNA合成,為胎兒必需;建議新婚後雙方就著手增補(女方可補至幼兒斷奶)。[7]

中老年人

九成以上嚴重缺乏葉酸[8]

煙民酒民

煙酒導致DNA甲基化偏低[9-18]

抑鬱患者

葉酸參與血清素生成[19-20]

炎性腸病

腸道吸收能力差[21-25]

高半胱氨酸血症

葉酸促進同型半胱氨酸代謝,降低心血管風險[26-28]

選擇合適的葉酸

葉酸在體內吸收、代謝涉及多種生物催化酶,主要包括MTHFR、MTRR、MTR等。倘著這些酶功能缺失和突變,將導致人體無法將食物中的葉酸充分吸收和利用,所以可根據基因型選擇相應的增補物質。

首先,在醫院或體檢機構進行葉酸(維他命B9)水平檢測,若結果顯示正常水平,則照常飲食。否則,進行葉酸遺傳多態性檢測,正規機構將給出一份遺傳學報告,通常涵蓋MTHFR、MTRR兩種葉酸代謝基因。

生物催化酶

MTHFR是食物葉酸或非活性葉酸(中國藥房各種葉酸均為非活性葉酸)轉變為活性體過程所必須的:

MTHFR發生突變會導致其功能降低,加工葉酸的效率變低。MTFHR變異可發生在兩個位點,分別是C677T位點(rs1801133)和A1298C位點(rs1801131),前者可能對酶活性影響更大。機體葉酸水平不足,且化驗報告顯示MTHFR為高風險者,可選擇現成的5-甲基四氫葉酸活性體進行補充,每日400微克即可。

兩種代謝酶MTRR和MTR

醫院有時也提供兩種代謝酶MTRR( rs1801394)和MTR(rs1805087)的基因型報告。這兩種酶負責將同型半胱氨酸和5-甲基四氫葉酸轉換為無害的蛋氨酸,隨後用於S-腺苷蛋氨酸合成。倘若檢測報告中,它們有高風險,補充5-甲基四氫葉酸不僅難有益處,甚至可能有害,此時應遵循:MTR高風險補充甲鈷胺(甲基化的維生素B12),MTRR高風險補充S-腺苷蛋氨酸。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編按:專欄作者王駿教授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取得分子生物學博士,1992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1999年升任生物化學系教授。主攻分子生物學、酶工程和生物合成。 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和香港等地的大學、政府部門、生物技術公司從事生物技術研究 與開發和工業化生產逾四十年,是八十餘項專利的發明人/或發明人之一,香港首位創新科 技講座教授。王駿教授的社會兼職包括阿里巴巴創業大賽評委、HKX創業平臺導師、香港政 府創新及科技基金評審委員。 王駿教授領導的基因港科研團隊包括了三十餘位遺傳學、蛋白質工程、生物化學、工業發酵、信息工程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家。

作者簡介:王駿教授於美國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分校取得分子生物學博士,1992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學醫學院,1999年升任生物化學系教授。主攻分子生物學、酶工程和生物合成。 在中國、美國、澳大利亞和香港等地的大學、政府部門、生物技術公司從事生物技術研究 與開發和工業化生產逾四十年,是八十餘項專利的發明人/或發明人之一,香港首位創新科 技講座教授。王駿教授的社會兼職包括阿里巴巴創業大賽評委、HKX創業平臺導師、香港政 府創新及科技基金評審委員。 王駿教授領導的基因港科研團隊包括了三十餘位遺傳學、蛋白質工程、生物化學、工業發酵、信息工程等多個領域的科學家。

免責聲明: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