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飲食】全球的「超加工食品」(UPF)的消費量不斷增加,人們已習慣進食這些食品。然而,多個研究都發現超加工食品與發展多種疾病的風險相關。

健康飲食|研究:常食超加工食品易致癌

一項來自西班牙的研究發現,超加工食品進食量與加速細胞衰老衰及死亡風險較高之間有關。而經常進食「超加工食物」亦會增加患上癌症風險。即睇10種常見的超加工食品有什麼!

超加工食品定義

根據「NOVA分類系統」(NOVA food classification system)及國際食品科學家和研究人員指,「超加工食品」被定義為「具有五種或更多成分的工業配方」。超加工食品會經過多個過程(擠壓、模製、碾磨等)並含有大量添加成分,例如:高果糖玉米糖漿、還原糖、修飾澱粉(modified starch)、氫化油、色素、乳化劑等,以模仿未加工或經過最低加工的食品的感官品質和味道。肥胖人士、患炎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人士不宜食用。

十大常見超加工食物

根據NOVA分類系統,典型的超加工產品包括:

  1. 碳酸飲料
  2. 穀物早餐
  3. 批量生產的麵包
  4. 甜或鹹味包裝零食,如曲奇
  5. 糖果和蛋糕
  6. 穀物棒和能量棒
  7. 能量飲品
  8. 罐頭湯
  9. 加熱即食食品,如即食麵
  10. 加工肉食,如香腸、漢堡、熱狗

研究:超加工食品攝取量愈高 端粒愈短

西班牙納瓦拉大學(University de Navarra)的研究探討老年人口中,「超加工食品」的攝取量與DNA「端粒」長度引致風險的關係。這項研究長達19年(1999年至2018年),於西班牙進行。研究團隊招募了年齡介乎57-91歲之間的886位參與者(645位男性和241位女性),收集他們的唾液樣本,以他們的超加工食品攝取量作分類,分為低、中低、中高和高攝入量四個組別。

每天攝入3份或以上超加工食物 細胞愈快衰老

研究發現,對比高攝入量群組與低攝入量群組人士,前者端粒較短的機率幾乎是後者的兩倍。即每天攝入3份或以上超加工食物人士,具有較短端粒的風險隨之提高,代表他們體內細胞的衰老速度愈快。

什麼是端粒?

「端粒」(TL)長度代表着人類的生物年齡,此受發炎機制及氧化的飲食因素所影響。人類細胞中有23對染色體(chromosomes),而「端粒」則位於染色體的末端。

端粒可作為人體老化的指標

「端粒」本身不帶有遺傳訊息,但是作為維持染色體穩定性及完整性的重要角色。隨著年齡增長,每次細胞分裂都會令端粒失去某部分,端粒從而變得越來越短。因此端粒是最佳的生物標記,可作人體老化的指標。

多吃10%超加工食品 增加10%以上致癌風險

另外,一項研究(Consumption of ultra-processed foods and cancer risk: results from NutriNet-Santé prospective cohort)亦發現,飲食中比例中增加10%「超加工食品」攝取量,患上癌症或乳腺癌的風險顯著增加10%以上。

進食超加工食品增心血管疾病風險

研究指進食超加工食品會增加肥胖、高血壓及血脂異常等心血管疾病風險。然而,仍需要進一步研究以更深理解各種加工過程(如營養成分、食品添加劑、接觸材料等)對以上關係的相對影響。

更多健康生活及健康飲食內容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問:超加工食品定義?

答:超加工食品被定義為「具有5種或更多成分的工業配方」。超加工食品會經過多個過程...按此查看更多

問:超加工食物例子有什麼?

答:根據NOVA分類系統,典型的超加工產品包括:碳酸飲料、穀物早餐、批量生產的麵包...按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