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股科技股上周暴瀉,連帶港股也受挫,「ATMX」阿里巴巴09988.HK)、騰訊00700.HK)、美團點評03690.HK)和小米集團01810.HK)科網股龍頭亦見調整,周一(9月7日)適逢恒生指數改革後首次季檢生效,作為新經濟股代表兼重磅港股的「ATMX」是否迎來低吸良機?阿里、小米作為恒指新貴入市策略又如何?

恒生科技指數ETF有得買|3大發行商混戰|從收費、貼市度貨比三家

中芯國際或入美國貿易黑名單|股價單日急跌23%|撈底博反彈前要知道的事

美股納指高位震蕩 連跌2日

疫情肆虐下,環球央行大放水,以科技股為首的新經濟股在全球主要股票市場獲資金追捧,疫情之下,科技股的業績亦十分突出。

美股反映科技股走勢的納斯達克指數上周三(9月2日)創新高後,連跌2日,跌幅6.2%,為3月熊市以來跌幅最傷。雖然納指於高位震蕩,惟納指由年初至今仍漲26%。

蘋果、Tesla帶頭跌|美股重創暴跌800點|技術調整還是崩盤|新入市策略即時分析

Tesla拆細+配股 年內股價升逾4倍|長線價值未反映|專家薦最佳儲貨位

港股恒生科技指數累升近8%

美國科技股跌勢傳導至港股。當中,俗稱「港版納指」的恒生科技指數上周四及五(9月3至4日),兩日亦累挫逾4%,多隻本港科技股亦回吐。該指數由7月底成立至今,最新仍升近8%。

「港版納指」的港股代表「ATMX」阿里巴巴、騰訊控股、美團點評和小米集團,4大股份走勢凌厲,今年至今分別累升30%、37%、148%和129%,遠遠跑贏恒生指數同期的12.7%的跌幅。

周一(9月7日)適逢恒生指數改革後首次季檢生效,作為新經濟股代表兼重磅港股的「ATMX」是否迎來低吸良機?阿里、小米作為恒指新貴入市策略又如何?

Zoom股價年內升6倍|李嘉誠持股一年半 暴賺近800億|專家薦最佳低吸位

標指、納指創新高|美股牛市下 3隻龍頭股必留意

溫傑:對美團、小米短期看法偏審慎

光大新鴻基財富策略師溫傑表示,恒生指數改革後首次季檢周一(9月7日)生效,阿里、小米集團「染藍」的因素已經反映,一眾主動、被動資金相信都相應作出了部署,惟「ATMX」作為恒生科技指數的權重股,個人對美團點評和小米集團短期看法偏向審慎。

格力電器股東格力集團上周五(9月4日)宣布,與小米集團、中信銀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格力將出資35.45億元人民幣參與投資和管理小米發起的小米產業基金。

螞蟻集團等數十隻新股排隊上市|4種抽新股添勝算方法|新手入場必睇

螞蟻股東曝光|李嘉誠長和系、董建華家族都有份投資|史上最巨型IPO策略部署

按此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格力集團參投小米產業基金

是次小米、格力和中信銀行三方的合作將圍繞產業基金、金融服務、產業投資、項目合作、資源共享等方面,涵蓋集成電路、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核心裝備、前沿科技等領域布局。

須留意的是,這次與小米合作的並非格力電器,而是格力集團。翻查資料,格力集團原為格力電器控股股東,但現時僅持有格力電器3.22%股份,因格力集團於今年初將15%格力電器股份轉讓予高瓴資本。

用一萬買藍籌股收息|有10隻股息率5厘以上|揀1隻最好

騰訊上市至今升700倍|拆解13隻十倍股特徵|有一類股份 具爆升潛力

科技股調整 小米、美團應搵位走

小米於上周五最多曾跌8%,收市倒升2.5%。溫傑指出,與格力的合作,短期難以估計對小米業務有多大幫助,以小米近期的升勢而言,現價水平似乎更需要「搵位走」。

至於美團點評,他認為,從風險角度看,美團短線累積升幅巨大,市盈率高達580倍,短線高追有風險;加上美國納指上周急挫後,回吐壓力未完,本港科技股有壓力,因此小米和美團更需要「搵位走」。

疫市要找穩妥收息股|藍籌股、公用股揀蟀|有5隻盈利跌但不減派息

月供存款助建立儲蓄習慣|最高1.5厘息|兩類人最適合|零存整付

螞蟻集團上市 助釋放阿里價值

「美股納指波動,但本港多隻科技股中長線盈利能力高,可趁本港科技股回吐吸納,『ATMX』中更看好阿里巴巴,沒有持貨者可於靠近20天線、約263元附近買入,短期催化劑會是螞蟻集團上市,屆時將進一步釋放阿里價值。」溫傑說。

至於騰訊,他認為,走勢上,騰訊股價由7月至今於560元附近形成「四頂」,相信短期內亦難破,下方500元支持力強勁,因此料短期內騰訊股價仍將於500至560元區間波動。

18間銀行及證券行股票戶口佣金、收費大比拼|有一間免佣免存倉費

百勝中國上市 一手入場費23,636元|港股較美股溢價4.6%|專家薦抽追揸沽攻略

編按:溫傑為證監會持牌人士,申報未持有上述評論股份。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