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中國移動和ClouDr 等公司,近期紛紛宣布將DeepSeek 融入到他們的產品和運營中,展現了生成式AI工具的應用在多個行業中的潛力。那麼,DeepSeek 在網絡安全領域的應用又是怎樣的呢? Veeam 亞太及日本區首席技術官Anthony Spiteri 針對此話題分享了一些洞察。他提醒香港企業,不要盲目追隨「下一大趨勢」,而是要在明確戰略的基礎上做出決策,同時他還會分享在選擇 DeepSeek 或其他 AI 工具時,企業需要考慮的一些關鍵因素,詳細見解如下: 

企業正在評估 DeepSeek 的潛在影響

對香港企業而言,從一個科技平台轉換到另一個是否屬明智之決定?DeepSeek 的迅速崛起引起各界熱議,市場除了感到興奮,亦引發對包括審查制度、安全性和生產力等方面的質疑。事實上,與面對任何新推出 的 AI 工具一樣,企業正在評估 DeepSeek 的潛在影響,當中亦包括災難復原等關鍵領域。

在早期測試中, IT 人員已發現 DeepSeek 生成災難復原解決方案的效率令人驚訝,甚至可能超越現有模型。然而,這是否意味著企業就應該立即轉投使用?Anthony Spiteri 認為這仍需謹慎考量。

企業作任何重大改變的

企業在作出任何重大改變前,都必須審慎行事,並考慮以下因素:

  • 匹配程度:每種工具都有其優缺點,問題不在於 DeepSeek 或任何新工具優秀與否,而是它能否符合業務所需。 
  • 穩定性和可靠性:最新、最先進的技術並不一定是最好的選擇。許多企業堅持使用經過驗證的解決方案,因為它們經過實戰考驗且穩定可靠。
  • 平台遷移風險:轉換平台不只關乎技術,亦涉及人員、流程和風險管理,規劃不善或會造成安全漏洞、停機時間和不必要的複雜性。

要符合安全性、企業管治和公司的長期策略

AI 平台和基礎大型語言模型(LLM)的激增,同時亦增加了複雜性,導致更多影子 IT(即未經批准使用的技術)的出現,令部分員工以至整個團隊都可能在未經正式批准下使用這些工具,造成潛在安全漏洞、合規風險和碎片化的技術生態系統。儘管創新應該得到支持,但企業需要制定明確政策管理這些快速被應用的科技,確保 AI 的使用符合安全性、企業管治和公司的長期策略。

採取選擇性及具戰略性的方針策略

探索新興科技固然是件好事,但如果在沒有穩健策略支持下而輕易跟隨下一個大趨勢,反而得不償失。因此,企業應採取選擇性及具戰略性的方針策略,方能駕馭瞬息萬變的科技世界,同時毋須承受不必的衝擊。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