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業總會(工總)今日(1月2日)發布《翱翔太空:香港新太空經濟的產業機遇》研究報告。報告由香港城市大學公共及國際事務學系和機械工程學系團隊進行研究,深入分析全球新太空經濟發展趨勢及香港參與機遇。研究建議香港發展包括衛星、無人機、感應器等十大產業領域,並提出加強教育及跨界別合作等相關政策建議。

香港工業總會莊子雄:香港擁有發展太空經濟獨特優勢

工總主席莊子雄對研究成果表示欣喜,並指出:「近年來,國家的航天事業發展迅速,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而各個省巿亦陸續出台與航天產業相關的政策內容,鞏固產業鏈由科研、製造到專業服務各個部分的核心競爭力。香港擁有發展太空經濟的獨特優勢,透過政、產、學、研、投合作,可在太空產業價值鏈中佔一席位。我們建議政府儘快制定相關產業政策,協助業界能善用香港的科研基礎,推動將航天工程的頂尖科研能力轉化為『新型工業化』的一部分,以探索更廣闊的太空經濟潛在商機,助力國家重點科研及產業的增長發展。」

工總建議發展十大產業領域

報告建議香港重點發展十個太空經濟相關領域:包括

  1. 衛星相關產業和服務,如通訊、遙感及衛星設計維修;
  2. 無人機相關產業,特別是大灣區物流管理;
  3. 感應器相關科技和物聯網應用;
  4. 精密和精益生產,包括先進製造與3D打印技術;
  5. 機械人科技的設計和開發;
  6. 新材料科學研發;
  7. 精準農業和都市農業;
  8. 生態管理和環保科技;
  9. 太空法規和國際爭端調解;以及
  10. 太空相關企業融資服務等。

香港擁有多所頂尖大學及具實力的工科師資

研究顯示,香港憑藉其獨特優勢,具備參與新太空經濟的有利條件。香港擁有多所頂尖大學及具實力的工科師資,作為國際城市能夠吸引全球頂尖人才。其地理位置優越,鄰近海南發射設施、深圳和廣東省高科技中心,可充分利用區域協同效應。加上香港作為世界重要金融中心,有助初創公司籌集資金,而其完善的法律制度和知識產權保護,更為產業發展提供良好基礎。此外,香港較強的中小學科學和數學教育,亦為未來人才培育奠定基礎。

需強化跨界別合作、加強政產學研各界溝通

為促進產業發展,報告提出多項政策建議。首先需強化跨界別合作,加強政產學研各界溝通。同時加強跨學科研究和合作,優化大學課程設計,增加實習和體驗式學習機會。此外,加強與大灣區的合作及人才培養交流至關重要。政府亦應提供誘因鼓勵企業研發及與學界合作,並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優化營商環境。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