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承接上回內容,今日續談「矩形 / 長方形」形態,此乃「圖表形態」的整固形態之一。前文分享的是「區間操作」案例,友和集團(2347.HK)於2024年1月2日 (2024年首個交易日) 至5月17日歷時超過四個半月,主要波幅區間介乎0.62至0.70元,波幅超過一成。

要確認當時處於「矩形 / 長方形」形態

可見「區間操作」若要成事,除了要確認當時處於「矩形 / 長方形」形態,也要關注擺動幅度有多大,應為一成或以上。此個案分享時表示期內歷時逾四個半月,最多可進行八次操作,好倉 (於0.62至0.63元進場,於0.69至0.70元離場) 和淡倉 (於0.70至0.69元進場,於0.63至0.72元離場) 各做四次。

賬面仍見微賺 應該離場

當時操作能多成事,與成交量關係密切,期內普遍日子處於25萬股或以下,相對期內股價高位0.70元,單日成交金額不多於17.5萬港元,明顯交投偏向淡靜,造就股價較長日子處於橫行區之中。

及至2024年5月20日 (為5月17日的下個交易日),開於0.68元,已接近橫行區頂部0.70元 (只差兩個價位),其實上午股價表現未見異樣,股價介乎0.66至0.68元;不過半日成交量已近37萬股,較常見的25萬股多出接近五成,存在上破橫行區的條件。故此前文表示於5月14日高見0.69元再開淡倉,相對0.66至0.68元,賬面仍見微賺,應該離場。

味著能做「區間操作」的日子已結束

2024年5月20日下午股價走勢乎合預期,在上午收報0.68元的基礎上繼續上移,下午1:30升至0.69元,創日內新高,20分鐘後報0.70元,緊接21分鐘後再報0.71元,創年內新高,最終以近乎全日高位 (0.75元) 收市,報0.74元,意味著能做「區間操作」的日子已結束。

另需留心倘若「矩形 / 長方形」形態出現後,擺動幅度偏小,便不存在進行「區間操作」的誘因,那時投資者要耐心等候上破 (跌穿) 橫行區,確認形成單邊升市 (跌市),才能進行好倉 (淡倉) 操作圖利。

如此操作模式筆者稱為「單邊操作」

如此操作模式筆者稱為「單邊操作」,好處在於潛在獲利幅度較有可能大於「區間操作」的,一般是「區間操作」的兩倍或以上;壞處則是單邊市的出現頻率,明顯低於「區間操作」的。簡單來說,上落市的出現機率超過2/3,意味著單邊市則少於1/3。

散戶投資者於個股交易罕見進行沽空操作

考慮到散戶投資者於個股交易罕見進行沽空操作,僅是遇上單邊升市才會進場,出擊又能成功圖利的機率降至不足1/6。相對一年有十二個月而言,若非出現於2017年般的持續利好投資港股氣氛,單邊升市在普遍年度出現的日子往往少於兩個月。

當你瞭解這實情後,應能意識到為何有些股份能產生多次獲利果效,有的卻是不能;皆因前者能進行「區間操作」的類型,後者則屬「單邊操作」的。

切忌不可有「食髓知味」的心態

倘若投資者於「單邊操作」成功得手,切忌不可有「食髓知味」的心態;而是另覓投資對像為佳。誠然「矩形 / 長方形」形態於每個交易日都會出現,只是見於不同的股指或個股之上而已,但相信鮮有業內人士提醒大家要釐清正在進行操作的股指或個股是處於適合「區間操作」或「單邊操作」狀態。有時就是這些投資細節,決定了長期投資表現的成敗。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香港財經時報 HKBT 投資專欄【聶Sir學堂】作者聶Sir|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獨立股評人,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
圖片:作者提供
專欄作者:聶振邦( 人稱「聶Sir」)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