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頭角重置的中英街檢查站舉行開幕典禮。檢查站推出人面辨識先導計劃,讓在中英街居住和工作人士試行「無感」暢通方式進出中英街,無須停下出示禁區許可證或利用指紋識別,便利人流往來和提升檢查站的處理能力。
沙頭角重置中英街檢查站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主持開幕典禮時表示,為便利進出中英街的人士,政府將原有由帳幕搭建而成的檢查站重置成永久檢查站,並首次引入人面辨識科技,讓在中英街居住和工作人士率先試行以「無感通道」進出中英街,政府會繼續研究應用相關科技,配合未來開放中英街的旅遊發展。
引入人面辨識「無感通道」
日後,持有有效可進出中英街的禁區許可證人士,預先登記後便可使用「無感通道」出入檢查站。政府希望透過這個先導計劃,以創新科技取代現時的人手查驗,便利進出檢查站人士,提升檢查站的處理人流能力,也突顯香港作為國際大都會的數碼科技水平。
陳國基:提供一個新穎的「打卡」景點
政務司司長陳國基表示,這座經重置的檢查站,同時亦為旅客提供一個新穎的「打卡」景點。檢查站的位置十分好,鄰近舊有粉嶺--沙頭角支線沙頭角總站的舊址,延續了這個地區作為交通樞紐的歷史意義。
檢查站的設計靈感,來自沙頭角支線孔嶺站及香港舊式火車站,採用中式青磚牆、麻石腳線、中式窗戶、木製長椅等元素,展現舊火車站的特色。檢查站的部分外牆則用了仿生銹裝飾鋁板,並設有以銅板製成的昔日火車圖樣,不單只記錄支線歷史,也為中英街增添一個文化標記。
檢查站融入多項節能設計
另一方面,檢查站融入了多項節能設計,包括利用高樓底,提升自然通風,減少使用空調的需求,以及玻璃牆設計,引入自然光,既提升舒適度,又降低能源消耗。在這裏,我感謝建築署團隊的努力,為中英街打造了一個功能與美觀兼備的檢查站。
富香港舊式火車站特色
檢查站的設計糅合古今,展現香港舊式火車站的特色,外牆亦設有以銅板製成的昔日火車圖樣記錄支線歷史,並融入多項節能設計,功能與美觀兼備,為中英街增添一個文化地標。
更多香港好去處內容
元旦沙田馬場「好運1月1」吃喝玩樂攻略:入場送「好運手提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