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分析】最近探討的「圖表形態」整固系列的首兩個形態,都是整固後傾向利好形態,今日講解的形態略有不同,雖於整固後可以傾向利好;但這並非惟一結果,也可以是於整固後傾向利淡。
「矩形 / 長方形」即橫行、橫行整固或窄幅上落
換言之,當此形態出現,對後市未見啟示性,所以投資者等待此形態結束後,股指或個股確立方向後,再決定應建好倉還是淡倉為佳。實則這絕非罕見形態,反而是投資者經常接觸到的形態,名為「矩形 / 長方形」,在市場上更多聽到的描述是橫行、橫行整固或窄幅上落。
代表當時股指或個股走勢缺乏方向
從以上三種演譯,均代表當時股指或個股走勢缺乏方向。論到橫行,是指不論股指或個股向上或向下移動時,每逢接近或觸及特定位置,就會逆向移動,所以由低位擺動至高位;或由高位擺動至低位,幅度大致相同,此形態為「矩形 / 長方形」因而命名。
不少投資者認為如此走勢是「悶局」
對不少投資者來說股指或個股如此走勢是「悶局」,持倉誘因銳減,因此在投資者漸見退場的情況下,相對成交金額或成交量逐步減少。及至一段日子後 (通常不少於一週) 靠近橫行區底部之際市場出現負面消息;或是靠近橫行區頂部之際見利好消息,悶局才被打破。
市場上也有人稱之為「區間操作」
那時相對見跌穿橫行區,形成單邊跌市;或是上破橫行區,形成單邊升市。當時因著新消息出現,投資者對股指或個股的關注度顯著增加,除了股指或個股走勢見明確方向,成交額或成交量亦相應提升。誠然不是所有投資者也不喜歡此形態,對「炒波幅」感興趣的投資者,若見股指或個股在橫行區的擺動波幅能產生不少於10.00%回報率,依然不乏「捧場者」;市場上也有人稱之為「區間操作」。此操作雖容易理解,就是靠近橫行區頂部 (底部) 建淡倉 (好倉),回到接近橫行區底部 (頂部) 平倉。
橫行走勢是配合交投偏靜
然而,實際操作應留意風險,橫行走勢是配合交投偏靜,「區間操作」是假設不會向上超出橫行區頂部的阻力位,以及不會向下超出橫行區底部的支持位。故此在建倉之時,市場上忽然出現新消息,交投偏靜的格局會被打破,股指或個股便有可能突破阻力位或支持位,繼續順著之前的方向移動。
以友和集團為例解說
以友和集團 (2347) 為例,於2024年1月2日 (2024年首個交易日) 至5月17日歷時超過四個半月,主要波幅區間介乎0.62至0.70元,波幅超過一成。進取投資者若於1月2日開報0.70元 (已是全日高位,0.69元亦可進場) 借貨沽空,至1月8日低見0.62元 (0.63元亦可離場) 平倉,賬面回報率接近13.00%。
累計回報率接近39%
同一時間若於2024年1月8日低位0.62元買入股份,至1月24日高見0.69元離場,賬面回報率超過11.00%。同一時間又做反向操作,於2月5日又可於0.62元平淡倉。從1月2至24日歷時僅約三週,經已成功進行三次操作,累計回報率接近39.00%。
最多可進行八次操作
而從1月2日至5月17日若持續交替建好倉和淡倉,最多可進行八次操作,累計回報率高逾88.00%。不過若於5月14日高見0.69元再開淡倉後,遇上股價真的上破橫行區頂部續升,至5月23日高見0.88元,賬面虧損超過21.00%。上述逾88.00%蒸發近1/4。因此,若建好倉 (淡倉) 卻遇上連續兩個交易日收低於支持位 (高於阻力位),便應果斷止蝕離場。
作者簡介:聶Sir聶振邦為博威環球證券首席分析師,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金融服務系,超過20年投資及教學經驗,累積學生逾千名,亦是四本暢銷投資理財書籍作者,擅長上市公司公告解讀,不論實業股和財技股,都能制定攻防兼備的操作策略。
筆者確認本人及其有聯繫者均沒有出現以下兩種情況,其一是在執筆前三十天內曾交易上述分析股票;其二在文章發出後三個營業日內交易上述的股票。此外,筆者現時也並未持有上述股份。
以上純屬個人研究分享,並不代表任何第三方機構立場,亦非任何投資建議或勸誘。讀者務請運用個人獨立思考能力自行作出投資決定。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