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走勢大新金融集團發表2025年經濟及市場展望,分析環球、中國內地及本港經濟市場動態。大新預料,中美貿易關係可能再趨緊張、內地經濟前景仍未明朗、加上本港內需有不少挑戰,預料2025年本港經濟增長2.8%,而恒生指數上半年或可上試23,100點。

通脹今年料逐步降至2%目標水平

大新指出,主要經濟體通脹從2022至2023年高位顯著回落,但下降速度略見停滯,甚至在第四季輕微回升。部分經濟體核心通脹仍高於3%。由於服務業通脹下行速度較慢,預料仍需一段時間通脹方會降至2 %水平。

主要央行減息前景或再趨不明朗

歐美央行進入減息周期, 但隨著特朗普即將就任美國總統,其經濟及貿易政策對美國以至全球貨幣政策走向均有莫大影響。

香港:減息支持樓市回穩

香港方面,最優惠利率跟隨美國開始下調,按揭利率回落至4%以下,加上放寬住宅投資物業按揭成數,預計支持香港樓價回穩及成交回升。

不過,一手住宅潛在供應持續增加,一手住宅貨尾升至超過2萬間,連同建築中單位數目接近10萬間,相當於2010年低位兩倍。發展商或趁樓市回穩加快推盤,甚至減價促銷,或限制二手樓價回升空間。

香港零售復甦面臨挑戰

香港零售方面,銷售跌幅有所收窄,惟仍然偏弱。大新認為,港人北上消費及訪港內地旅客消費模式轉變,中長線料繼續影響本港零售業發展。

深圳恢復「一簽多行」簽注,並擴展至持有居住證之非戶籍居民。惟深圳今年以來零售市道也相對疲弱,加上兩地交通方便,大新料措施對推動零售業及吸引過夜旅客作用有限。

不過,若樓市及股市表現改善,加上傳統消費旺季臨近,或有助提振消費氣氛。

出口增長有所放緩

香港貿易方面,進出口增長近期有所放緩,主要由於利好的基數因素(尤其是出口至中國內地)逐步減退。

中美貿易關係可能再趨緊張,預料會繼續為香港外貿表現帶來挑戰。

內地推出大規模穩經濟政策後,零售及服務業數據有改善,加上新興亞洲地區經濟表現強勁,或有助抵銷部分負面因素。

香港明年料增長2.8%

考慮到本港出口進一步轉弱,而且本地內需未見改善,大新將本港今年全年經濟增長預測由3.2%下調整至2.6%,而明年增長或輕微加快至2.8%。

重磅政策反映達成增長目標決心

內地罕見地推出廣泛的金融及貨幣措施,與過往循序漸進的方式大有不同,反映了內地穩定經濟和房地產市場的決心。措施能否真正扭轉經濟形勢和樓市表現,最少要多花數周以至數月,監察各項數據走勢,是否反映經濟出現反彈苗頭、投資者和置業人士對前景回復信心、以及財政政策方面會否有更多刺激措施配合。

內地消費信心仍然疲弱

內需局部有改善跡象,零 售或受惠部分消費品及新能源車更新補貼,以及房地產市場氣氛改善及失業率回落,惟整體消費信心仍未擺脫疫情後低位。

大新將繼續觀察內地經濟改善情況是否持續,暫時維持全年增長4.8%的估計。

港股:美國對華政策不明朗 或增港股波動

港股走勢上,中央自9月末推出多項措施穩經濟,一度提振港股表現,但財政增量措施未有針對刺激內需,令市場失望,加上特朗普當選總統,增添外貿的不明朗因素,港股再度回落。

大新預期,恒指暫時在17,000點有一定支持,若穩經濟及樓市措施有效令經濟增長回穩,並有效地持續提振企業盈利前景,或有助恒指明年上半年再度上試23,100點附近的水平。

港股:高股息率、內需消費及國策支持板塊前景或較正面

  • 高息股:美國及內地均有望逐步放鬆貨幣政策在市況波動中表現較為穩定
  • 內需消費:外貿前景不明朗,內需或續成政策刺激重點。受惠服務業持續增長,假期出遊意欲旺盛。
  • 國策支持:大規模設備更新;半導體自主自強,籌組國家集成電路產業投資基金。「人工智能+」,深化人工智慧技術的研究和應用,發展低空經濟。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