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調查】香港婚活最新調查,了解香港市民在面對感情破裂時的態度,如何處理有關問題。調查結果發現,港人主要分手觸發點為價值觀差異!

4成半港人稱離婚或分手因價值觀差異

面對分手或離婚的經歷,高達91%的受訪者表示有過相關經驗。在這些經歷中,主要的分手或離婚觸發點為難以協調的性格或價值觀差異佔46%,外遇或不忠有24%。75%於處理分手或離婚過程中,受訪者普遍感受到悲傷,其次是疲憊49%和無助感44%。竟有7%表示沒有任何感受。

8成曾試圖挽回感情 僅15%成功

嘗試挽回感情的受訪者中,有82%表示曾經試圖挽回,主要方法包括主動和解及配合68%,改變自己的行為和態度佔46%。大部分人對挽回方法的有效性持保留態度,僅15%認為有效的人。

7%港人要五年或以上時間恢復原有生活狀態

  • 37%半年內能恢復原有生活狀態佔37%
  • 24%要1年時間
  • 21%要2年時間
  • 7%指需要五年或以上時間

3成港人尋求專業意見

在尋求專業意見方面,僅30%的受訪者表示曾經尋求過幫助,其中多數選擇了個人心理輔導員或心理治療師佔41%,需要情感支援和傾聽是最主要的誘因佔49%。未尋求專業輔導的最主要原因是費用過高佔25%和不相信這些機構或服務能夠幫助解決問題佔18%。

5成人對心理輔導功效存疑

對於心理輔導對改善關係的看法,大部分人認為心理輔導可能有幫助,但存在不確定性51%,其次為不確定有24%,確定可以幫助僅有20%。80%受訪者指,影響關係的主要因素是溝通障礙,認為現實和情感的期望落差佔77%,是被認為是影響夫妻關係的主要因素。

大眾對婚姻輔導認知度一般

在公眾對心理輔導和婚姻輔導的認知程度方面,大部分人認為認知程度一般佔65%,認為很高的僅有7%。此外,大多數受訪者44%,認為政府應該投放更多資源和支援給心理輔導和婚姻輔導機構。

港人對解決情感問題有增長需求

該機構建議政府應增加對心理輔導和婚姻輔導的資源投放,包括資金和人力,以支持非政府組織於輔導上的營運,以應付港人對解決情感問題增長的需求。透過教育和公共宣傳活動,提高市民對心理健康重要性的認知,並消除尋求心理輔導的疑慮。政府亦多與非政府輔導組織合作,建立更多輔導平台,提供不同類型的輔導服務,包括增設線上輔導選項,以滿足不同市民的需要。

個案分享1:婚前輔導

女士是基督教徒,未拍過拖,每星期安排很多時間做教會事奉工作,每週拍拖只能見男友兩次每次兩小時,但是男方注重會面質素及希望多些時間約會陪伴。

他們都很珍惜彼此的關係,但女士擔心減少教會事奉工作會影響自己在教會的形象,而且她亦很想多作貢獻。男方主動尋求協助,知道雙方內心期望後,女方每週抽出一天全日同男友約會。

個案分享2:婚後輔導

在九型人格中女方是3號成就型,很注重工作效率及成果,男方是9號比較隨遇而安的性格。他們同期入職再同一間公司做工,女士因為辦事能力較高成為了先生的上司,令到他們的關係變得更加不平衡。男士認為太太很強勢,說話經常不留情面,太太就認為先生猶豫不決,優柔寡斷。在子女學業上,太太希望子女除了完成功課之外還要做兩小時的補充練習,為升中做好準備,但先生認為做好功課就可以。

經過輔導後雙方除了知道大家的期望及性格特質之外,亦學懂欣賞對方的優點,太太會欣賞先生的高情商及人緣好,先生會欣賞太太的高能量及責任心。子女管教亦達成協調,容許孩子做完功課後,做一小時補充練習,另一小時就上籃球班。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