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展望】亞太區可持續投資意識抬頭,惟實踐步伐仍有落差。富達國際《2024 年亞太區投資者調查》顯示,大多數(58%) 亞太區投資者認同可持續投資理念,中國內地(79%)、台灣(72%)和澳洲(69%)認同度更高,惟只有約三分之一 (31%)持有可持續投資產品。該調查於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新加坡、日本和澳洲等六個亞太區市場進行,旨在了解區內投資者對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ESG)和可持續投資的看法。

富達國際:認同及實踐理念之間仍存在差距

除了澳洲及日本,區內投資者在認同及實踐理念之間仍存在差距,這可能是受到當前市況及利率環境等因素影響。當被問及未來十二個月計劃將增加或減少投資組合內的可持續投資資產配置時,41%亞太區投資者表示計劃增持,澳洲(58%)和中國內地(51%)投資者意向尤其顯著,僅2%亞太區投資者表示有意減持。

亞太區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理念的態度與實踐

富達國際
富達國際

對可持續主題投資策略持開放態度

亞太區投資者期望自身資金可帶來正向改變(61%),其中台灣(70%)、澳洲(70%) 和新加坡(64%) 投資者尤其著重責任投資及積極推動正向變化。區內大多數(60%)投資者認為透過資金配置可改變企業營運模式,特別是在澳洲(74%)、新加坡(67%)和台灣(67%)。

調查也顯示愈來愈多亞太區投資者對可持續主題投資策略持開放態度,並投資於與符合可持續發展方針的企業和項目。受訪者採取可持續主題投資策略的比例,由2023 年49% 顯著增加至今年的61%,中國內地(72%)和新加坡(64%)投資者更為顯著。台灣 (66%) 及香港 (62%)的投資者則採取整合ESG的投資策略。

此外,只有36%亞太區投資者利用排除篩選法選擇可持續投資策略,即避免投資於產品或商業營運模式不符合ESG價值的個別企業或行業。

陳振輝:投資者傾向不採取排除篩選法

富達國際全球首席可持續發展總監陳振輝認為:「隨著愈來愈多亞太區投資者相信透過資金的力量可為世界帶來正向改變,對可持續投資的關注度及興趣不斷提升,推動可持續投資逐步成為主流投資主題。投資者傾向不採取排除篩選法,反映投資者更重視與公司的共同合作帶來改變。儘管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的認同與實踐存在差距,調查顯示41%亞太區投資者考慮於未來12個月增加投資可持續產品,亞太區可持續產品市場有望增長。另有64%亞太區投資者認為可持續投資為長期結構發展趨勢,預料更多投資者將更廣泛納入ESG於其投資組合。」

可持續投資認知及興趣增加

過去一年,44%亞太區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的態度變得更正面,以澳洲(61%)中國內地(55%) 和台灣 (47%)市場最為明顯,只有 7% 亞太區投資者看法更負面。促使亞太區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持良好觀感的原因,主要基於對可持續性了解加深(81%)、可持續發展衡量準則更標準化(78%),及可持續投資提供正回報(75%)。

對可持續投資感興趣的主因

富達國際
富達國際

期望更理想投資回報

對可持續續投資感興趣者,主要基於認同可持續投資影響力及期望更理想投資回報,有54%投資者表示ESG和可持續性對資本市場和企業管理愈來愈重要,且49%期待可持續投資帶來更好的回報。對可持續投資不感興趣者,主要礙於對可持續投資的認知不足,28%投資者表示不理解永續投資,惟比例較2023年的32%下降,顯示投資人教育正發揮作用。

可持續投資於區內繼續發展

展望未來,可持續投資顯然將於區內繼續發展,64%亞太區投資者認為可持續投資是個長期結構性發展趨勢,平均而言,亞太區投資者有意於未來一年將投資組合的17%資金配置於可持續投資,其中澳洲投資者計劃將22%資金投放於可持續投資。

許多投資者仍擔心漂綠風險

陳振輝指出:「調查結果顯示,投資者意識到標準化可持續發展指標是個正面因素。儘管監管水平持續提升,許多投資者仍擔心漂綠風險。隨著各地持續推進可持續發展監管,將有助提升投資者信心。此外,投資者意識到作出長期投資決定,需考慮財務及可持續發展目標,反映投資者的投資行為日趨成熟並反映亞太區的可持續投資不斷發展。然而,在可持續發展的路上,我們仍要做更多。富達致力推動可持續發展,期望透過持續的投資者教育,與所投資企業進行建設性的互動參與及共同合作,推動正向改變,協助客戶把握可持續投資契機。」

千禧世代投資者對可持續投資最感興趣

當比較不同年齡組别,調查發現區內的千禧世代投資者(30 - 44 歲)對可持續投資最感興趣,當中70% 認同作為負責任的投資者至關重要,39% 持有可持續投資產品,30 歲以下的 Z 世代投資者緊隨其後,68%認為負責任投資非常重要,34%已投資於相關產品。此外,千禧世代投資者則優先考慮環境、社會及企業管治議題(69%),並對投資可為世界帶來正向影響感樂觀(66%)。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