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海峽時報》報導,總部位於新加坡的Dyson公司宣布將在英國裁員約1,000人。該公司在全球擁有約14,000名員工,其中在英國有3,500名員工。此次裁員是全球重組的一部分。儘管Dyson2023年的全球收入增長了9%,達到71億英鎊,但全球經濟的不確定性和市場競爭壓力可能迫使公司進行結構調整。此次裁員主要影響位於英格蘭西部Malmesbury的研發中心。

Dyson的戰略調整

Dyson的裁員反映了公司在面對快速增長和全球經濟挑戰時所作出的戰略調整。科技企業過快擴充可能會帶來一系列後遺,這些後遺影響公司的長期健康與穩定。作為行業領導者,Dyson在家用電器市場,尤其是無袋式吸塵器中佔據顯著的市場份額。

5個大企業沒落例子

然而,科技行業充滿創新和競爭,除了Dyson,大企業崛起而沒落的例子不勝枚舉:

(1)Nokia

Nokia未能及時轉型到智能手機市場,錯過了從功能手機到智能手機的關鍵變革,並錯誤選擇了SymbianMeego操作系統,使其設備難以與其他智能手機競爭,結果Nokia的市場份額大幅下降,最終在2014年將手機業務出售給微軟。

(2)Yahoo!

Yahoo!曾是互聯網的先驅之一,卻未能在搜索市場與Google競爭,導致其核心業務逐漸被邊緣化。結果2017年,Yahoo!的核心業務被Verizon收購,結束了其作為獨立互聯網公司的歷史。

(3)Kodak

Kodak曾是全球影像技術的領導者,特別是在膠卷相機時代擁有壓倒性的市場份額未能成功轉型至數碼技術和相關服務,錯失了市場機會。諷刺的是,Kodak發明了數碼相機,但出於保護膠卷業務的考慮,未能及時投入數碼相機市場。結果,Kodak申請破產保護,並進行重組以專注於打印和數碼成像技術。

(4)Palm

Palm是早期的PDA(個人數字助理)和智能手機市場的先驅,特別是其PalmPilotTreo系列產品曾經風靡一時。卻,iPhoneAndroid設備出現後,Palm未能及時推出具備競爭力的產品。PalmWebOS雖然創新,但推出時間過晚,未能獲得足夠的市場份額,結果,2010年,Palm被惠普收購,縱然惠普最終也未能成功運營其智能手機業務。

(5)BlackBerry

曾經是智能手機市場的巨頭BlackBerry未能及時適應市場從鍵盤手機到全觸屏智能手機的轉變,加上其操作系統BlackBerry OSiOSAndroid相比缺乏靈活性和應用生態系統的支持,一連串錯誤的戰略和決策使BlackBerry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失去競爭力,自iPhone2007年推出,Blackberry的股價由2008年的高峰每股$147.55跌至今天每股只有約$2.51,2008年的歷史高點低98%以上。

市場領導地位並非一成不變

這些失敗案例顯示市場領導地位並非一成不變。技術創新遲緩、未能及時適應市場變化、不當的戰略決策及內部管理問題,都是導致這些公司最終失敗的重要原因。

龍頭企業擁有較大市場份額

龍頭企業因其卓越的市場地位、經營效率和競爭優勢而獲得更高的估值倍數。這些企業通常擁有較大的市場份額和強大的品牌認知度,投資者普遍認為這可以轉化為較高的收入增長和穩定性。此外,龍頭企業通常具有更高的經營效率和規模,意味著邊際成本較低,利潤率可能更高。

龍頭企業優勢「護城河」

龍頭企業往往擁有持久的競爭優勢,如專利、特許經營權、強大的供應鏈管理等,這些優勢形成了所謂的「護城河」,使企業能長期保持較高的盈利能力,並具有更強的抵禦市場波動的能力。企業的自由現金流相對充裕,在使用現金流折現模型(DCF)估值時,其內在價值可能會更高,這些企業在估值時可能會獲得較高的市盈率(P/E)、市銷率(P/S)等倍數,讓投資者願意為其穩定性和增長性支付溢價。

現今商業週期越趨短暫

然而,在商業週期越趨短暫的今天,龍頭企業是否能長期保持溢價仍值得商榷。近年來不少龍頭企業的萎縮案例可作分析,這些失敗的個案引人深思科技公司的估值方法。估值是將企業靈魂量化的過程,建構企業價值的因素複雜多樣,如創新性、管理層的敏捷性、企業業務模式、整合資源的能力、人才培訓和發展等,每天每秒在不同的商業周期均影響企業價值。

主觀情緒、市場流通率對股價有深刻影響

這些因素與公司關係互動,加上市場千變萬化的訊息,公司價值在不同時點都在變化,因此,單純以某特定財務比率決定公司價值並不現實,尤其當公司處於極速成長階段,財務數據未必能實時反映公司價值。另一值得思考的是上市公司實時股價能否真實反映市場對其股票需求和供應的微妙平衡。主觀情緒、市場流通率等因素對股價有深刻影響。

科技公司業績表現更加波動

在傳統投資理論基礎上,龍頭企業有一定溢價,令投資者對龍頭企業有盲目信任,忽視這些企業過快擴充帶來的一系列後遺。

在企業擴張階段,資金湧入,投資者熱烈追捧,為企業帶來短期增長和市場份額擴大,但也伴隨諸多風險和挑戰。科技行業特性是產品和服務更新換代速度快,競爭激烈,產品生命週期短,公司需快速推出新產品維持競爭力,因此科技公司業績表現較其他行業更加波動和不確定。景氣好時利潤高,景氣差時可能大幅虧損。

重新思考龍頭企業溢價

這些例子反映在急速轉變的市場下,企業的估值需考慮行業特性、宏觀經濟環境及企業自身財務狀況和戰略規劃等多重因素。龍頭企業是否該享有溢價值得重新思考。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作者簡介:羅珏瑜為華坊諮詢評估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美國評估師協會認可高級評估師(ASA)及英國皇家特許測量師學會會員(MRICS),軟件工程師學士及財務分析碩士,2019年被美國評估師協會(ASA)評選為年度Rising Star,並於2021年榮獲第三屆金紫荊女企業家獎之創新科技獎,以表揚她把智能估價系統引入市場,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技術推動業界發展。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