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市走勢:專家點評】撤辣後樓市回暖,多個新盤趁勢開售,令一手住宅成交倍增,二手市場受壓。後市去向難料。資深產業測量師彭兆基分析指,後市要視乎兩個因素,分別是息口會否明顯回落,以及發展商推盤策略,其中以息口因素更為重要。

難預期樓價會否重拾以往升軌

他預期,如果美國利率減幅超過半厘,市場交投暢旺,發展商定價進取,樓價至少會止跌。但如果利率未有明顯下調,新盤持續低價開售,預計樓價下跌5%。他認為,現時難以預期樓價會否重拾以往升軌,而且租金回報偏低,故買樓投資不值得考慮。

早兩月一手樓成交倍增

政府在2月底撤辣後,住宅市場交投大增,特別是一手樓成交增幅較二手樓高。據土地註冊處資料,3月一手住宅買賣合約1499宗,按月大增3倍;4月一手買賣合約更增至3636宗,按月亦大增1.4倍。相反,3月二手住宅買賣合約2472宗,按月增加23%:4月二手住宅買賣合約4915宗,按月增加98%。

發展商求量盡推盤

彭兆基接受本網訪問時指,從數字上住宅成交宗數增加,集中一手樓盤,因發展商趁利好消息盡推手上存貨,在過去一、兩個月,每周有新盤推出,售價有吸引力,跟二手樓價打平,甚至低於二手樓價,這明顯反映發展商求量,不是求價,於是令二手市場交投受壓。

二手盤需再減價求售

他說,如果業主想賣二手盤,堅持以以前價格放售,便賣不出,因新盤價跟二手價差不多,甚至平過二手樓,二手盤業主一定要再減價。

高峰期買入要蝕讓離場

彭兆基指,按照二手盤成交情況,若果賣方早在2019、2020年高峰期買入,現在賣樓要蝕讓離場。目前樓價跟當時相比相差15%至20%,若果二手業主還堅持先前價位,想平手離場會有困難。而且,如果二手盤叫價跟新價接近,彼此質素相若,買家寧願買新樓,二手業主會有壓力。

發展商續低價推盤

後市走勢視乎兩個因素。第一個因素是新盤銷售策略。彭兆基分析指,這要視乎發展商會否持續以低價推盤。若果新盤存貨量龐大,息口在年底前未有明顯回落,發展商會繼續以低價促銷樓盤,低價促銷可否一直持續,要視乎市場購買力而定。「大家明白購買力只會持續某段時間。在這幾個月消耗大批購買力後,新購買力需時間積聚。」

他續稱,今、明兩年住宅供應充裕,發展商起樓後就要賣,因先前向銀行借貸,需要償還。因此,二手市場繼續受壓。

迄今未售貨尾2.1萬伙增5%

未來新供應量增加。據房屋局網頁資料,截至2024年3月底,已落成但未售出的一手住宅單位為2.1萬個,按季增加1000伙,增幅5%,再創歷史新高。另據本屆(24/25)財政預算案資料,政府估計今年起的5年內,私人住宅單位每年平均落成量超過1.9萬個,較過去5年的平均數增加約15%。

今年減息與否未明朗

另一個因素是美國利率走勢,市場關注年底息口是否明顯回落。但現時是否減息未算明朗,因美國通脹率仍未跌至原先2%或以下的目標。專家對減息與否意見紛紜。

彭兆基表示,今年是美國總統大選年,未知聯儲局會否因政治因素而決定減息,他不評估美國息口走勢。他又說,美國息口是否下調,要視乎很多因素,如消費物價指數是否連續下調,美國才有條件減息。一旦美國減息,本港會跟隨。

如減息資金投放入樓市

他說,如果減息,部分人會把資金從銀行定期抽走,轉去樓市。目前租金回報率相比下不吸引,既然有機會減息,樓價有機會上升,故買家會把部分資金投放在樓市。

至於減息對樓市影響,要視乎減幅而定。彭兆基認為,如果減息幅度不太高,如低於半厘,予人覺得純粹是測試市場反應,市場會採取觀望態度。

減息高於半厘  樓價可望止跌

但如果減息幅度高於半厘,對樓市起帶動作用,交投暢旺,發展商定價可能進取,令樓價向上,並減輕對二手市場壓力。在二手市場,平貨早於大半年前吸納,餘下價稍高的二手盤,其樓價會較為硬淨,預期整體樓價至少會止跌。

買樓自住要供得起

彭兆基表示,若果用新樓樓價作為樣本參考,樓價不明顯大跌,但若果樣本也把二手盤納入,二手盤樓價受壓,拉勻一、二手樓來看,樓價明顯向下,預計年底會下跌5%,大前題是息口未有明顯下調。

談到現時是否入市時機,彭兆基指,如果買樓自住,任何時間都可以。「現時樓價較2、3年前平,如有需要,收入未有變化,為何不買呢?當然,大前題是要供得起,因息口較以往高。」

短炒博升值不太有利

他又認為,短炒和長線持有的策略不太有利。他分析說,如想以確認人名義轉售物業,有些銀行已拒絕為確認人提供按揭,不太有利。若果買入後想「長揸博升值」,亦不算有利。

難料樓價會否重拾以往升軌

「若果想持貨3至4年後放售,沒有人知3至4年後的情況,但到時樓宇供應會很充裕,如北部都會區有很多樓興建,整體供應較早幾年充裕很多,那麼樓價升幅是否一如以往高?以前樓價升幅受到幾個因素影響,首先,供應短缺;其次,息口超低。如果未來供應充裕,但息口是否同樣超低?我就不懂。」

租金「全包宴」回報低

彭兆基指,現時買樓收租不值得考慮。他指出,買樓收租回報低,因目前銀行定期息厘高於租金回報率,而且,租金是「全包宴」,其實也包括差餉、管理費等雜費,這些費用較貴,扣除這些雜費,回報率更低。

「以前接受租金回報低,因看好樓價升得快,但當樓價升幅不明顯或不高,便不會接受租金回報低。」

更多香港最新樓市走勢及二手成交新聞

按此免費訂閱《香港財經時報》HKBT 新聞快訊

免責聲明:本網頁刊載的所有投資技巧及分析,僅供參考用途。讀者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要自行判斷及審慎處理,更要自行掌握市場最新變化。若不幸招致任何損失,概與本網頁及相關作者與受訪者無關,本網頁概不負責 。而本網頁所有專欄作者的觀點,不代表本媒體立場。